白露读书会@少有人走的路

金玲

<p class="ql-block">9月9日下午14:30,海珍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白露时节读书如期召开。整洁的会场,鲜果清茶,书友相聚。参加读书会的,有任成华、吴艳华、宋吉虎、张芳芳、许曦杨、栾茗越、夏金玲。</p> <p class="ql-block">这次读书的内容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一部分自律的最后三节:保持平衡、抑郁的价值、放弃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首先依次朗读了书页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保持平衡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情绪的弹性,需要对自我的情绪表达有理智的自省,需要有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p> <p class="ql-block">显化的情绪是心情的外在表达。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要有表达真实情绪的能力,也要有约束情绪情绪的能力和情绪转化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在冲突中,真实了解了双方冲突的原因和目的后,放弃自己的某些执念,放弃逞一时之快……在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因为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痛苦的程度取决于放弃的东西的规模。小规模的放弃,如:放弃弯道时飙车的速度、放弃冲突时的发怒……并不会带来太大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 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程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就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随着时代的变化,必须对以前的自己做出调整。</p> <p class="ql-block">心智密集成长的过程,需要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改变。为了这种爆发式的成长能顺利完成,需要在短时间内放弃相当数量的“过去的自我”。放弃某种情绪、模式、习惯、个人欲望、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以适应新的状况,渡过危机,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心智密集成长,需要对接更高能量,或求名师,或借助充电的场,或因贵人辅助…无论何种方式,学习、领悟、践行都是其中的核心。心灵是灵魂的寓所。提高心理能量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放弃旧我的过程,即旧我的死亡,伴随着一个新我的诞生。在死亡与新生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在的平衡、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塑造更多元化、更完善的人格,更灵活、更有韧性的情绪反馈反应机制。这是观念升维的过程,是灵魂进化的过程,是自律的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伙伴们依次分享读书感受。</p> <p class="ql-block">吴艳华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吴老师从四个平衡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想。</p><p class="ql-block">一是意识的平衡。人一天中会产生成百上千种想法,要善于自省,起心动念间,给自己做思想上的手术。</p><p class="ql-block">二是自我的平衡。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希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需要认清我是谁,才能保持自我平衡。自我在不同场合中,具有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关系,要适时调整自己。保持和外在环境的平衡。</p><p class="ql-block">三是欲望与放弃的平衡。舍得,是一体的两面。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意味着平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四是生死的平衡。生死是每个人的起点与终点。我们最终回到灵魂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许曦扬老师分享</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读书会,感觉很幸运,收获很大。自己是零零后,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看过书。今天捧起书本朗读书页上的内容,忽然觉得找回了曾经熟悉的感觉。今天通过读书,学到了东西。这样的读书会很好,在这个环境中与各位老师读书、学习、交流很受启发,获得了人生智慧和成长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宋吉虎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读书内容讲到了平衡。关于这一点,联想到了自己近期天天锻炼的太极拳的平衡。太极拳其实是刚柔相济、阴阳和合、内在平衡的。有力道,也有韧性。外在表达上,就譬如是有生气的能力,也有控制脾气的能力,有灵活的情绪调节和反馈机制。</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自己的追求方向,就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的过程中面对各种选择,会主动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不利于成长的东西。努力吸纳新鲜的知识、技能和能量。在旧壳中蜕变出新生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张芳芳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在读书的过程中,将文字中的能量,转变成了朗读的声音的能量,在这样一个读书分享的过程中,我们的能量通过声音的交流相互影响、感染和促动。今天的读书内容讲到了保持平衡。在生活中的确应该注重平衡度的把握。每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各种人际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这就需要我们平衡各种关系,活在当下,放下自我,关注到环境中的其他人,时常处于觉察状态,从容不迫的面对各种境况和挑战。痛苦是人生必经的历练。很感恩自己身边一直有吴老师和夏老师给予力量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任成华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加满庭芳读书会,感觉很有收获。对吴艳华老师充满敬佩和感恩。在世界局势如此紧张严峻的情况下,感恩党和国家能创造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感恩所有有缘分的一切。人的一生,应该终生学习,用知识滋养心灵。</p><p class="ql-block">关于平衡,有以下感悟:</p><p class="ql-block">一是家庭中身份的平衡。作为妻子、母亲,在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孝养老人,慈养儿女,做好丈夫的贤内助,一家人才能够其乐融融。才能使老人欣慰,成为孩子为人处事、将来成家立业的榜样。孩子也会为父母而自豪,会在人生旅途中有信心、有尊严、有力量。</p><p class="ql-block">二是身心灵的平衡。保持内在的平衡,在于心灵的和谐,在于自我敏锐的觉察和适时的自我调整。内在平衡,就会呈现外在表现的和谐与安详。</p><p class="ql-block">三是放下我执。农历七月是地藏月,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诞辰。佛家讲,众生皆具佛性。行善积德,而神明自得。学会放空自己,放下我执,见众生,见天地。境界格局大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看起来小了,才能有更多方法、更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渡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金玲总结。</p><p class="ql-block">首先借着任成华老师的分享,交流了对佛学的认识。一切学科的顶层是哲学,哲学的大背景是宗教。佛学讲一切有为法皆是佛法。佛教没有一个固定的崇拜偶像,千百年来塑造了诸如观音菩萨、弥勒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如来佛等等众多的佛菩萨形象。这些菩萨形象,既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崇拜偶像的心灵寄托,也符合佛家“不着相”的重要观点。</p><p class="ql-block">《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一部分讲自律,自律与佛家的“持戒”修行相类似。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觉察反省、对自我的鞭策、对更好的自我的追求。而佛学讲的“戒定慧”中的持戒,也是一种严格的自我约束。因持戒而知止、能定,进而修慧开悟。而这与儒学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相一致的。</p><p class="ql-block">因此,心理学所追求的心智成熟,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都是相通的。心理学更细节化,在日常生活中更便于参考。儒释道文化更广博、不拘泥、更宏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总结了各位老师的分享要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