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p> <p class="ql-block"> 旧时,北京城专卖烤肉的有三大家,即“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现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仍保持着老字号的传统优势,成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烤肉季饭庄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什刹海边,周围是北京民俗旅游区,这给了这家百年老字号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烤肉季位于西城区前海东沿14号。坐落北京著名的什刹海风景区与北京燕京八景“银锭桥观山”的银锭桥举步之遥烤肉季是家有180多年店史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经营的烤羊肉久负盛名,有“南宛北季”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 庆云楼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坐落于烟袋斜街内,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曾是昔日诗酒流连之地。当年的瑞亲王、恭亲王、庆亲王、定国公、安国公、武定侯都是此间常客。台湾已故著名作家唐鲁孙先生笔下多次提及什刹海庆云楼。后因老板另择他业而关张。此后,原庆云楼的骨干流散他处,逐渐形成了后来京城著名的“八大楼”,即东兴楼(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p> <p class="ql-block"> 鸦儿李记创始人是山东德州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李兵,山东德州人,鸦儿李记创始人。少年学艺,师从清真餐饮的特技技师李振仙,从学徒到出师再到掌门人,对北京小吃和清真餐饮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 醇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初为康熙朝重臣明珠的府邸。嘉庆四年(1799)转赐予成亲王永瑆为府,按照王府规制改建。后因醇亲王奕譞(光绪帝之父)的府邸(南府,在今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为光绪帝出生地,依清制升为宫殿,故于光绪十四年(1888)在成亲王府旧址为奕譞另建新的府邸,为有别于旧府,俗称北府。</p><p class="ql-block"> 醇亲王府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分为府邸(东部)和花园(西部)两大部分。花园即现在的北京宋庆龄故居。府邸部分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有祠堂和佛堂。中路有银安殿、神殿、楼阁,均为绿琉璃瓦顶。东路与中路建筑主要用于举行仪式及供奉神、佛。西路前为宝翰堂,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理事与休息之地。西路北为正厅九思堂,与其相对的是为思谦堂,原为载沣的住室。正厅东西两侧有配房,前有垂花门以及屏门、角门、游廊,形成一座四合院。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在思谦堂东屋。醇亲王府的整体结构完整,主体建筑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先生曾亲往醇亲王府访晤清摄政王载沣。民国十三年(1924),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的溥仪曾回醇亲王府暂住。醇亲王府现由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单位管理使用。</p> <p class="ql-block"> 醇亲王府(摄政王府)马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3号,清末醇亲王府北府养马之地,摄政王府马号建筑年代为清代,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西路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尚存大门、倒座房、西房、北房、庑房、影壁及石质马槽等,东路仅存马王庙,西临醇亲王府,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原有东西二个院落,东院有北房三间、东房九间,西院原有南房八间,东西配房各九间,院中有东西平列的东房三间,西房六间,原建筑格局不完整,现仅存建筑为大门一间,西院南房九间,前排东侧北房三间,西侧北房六间,西房九间,后排北房十二间,东院北房三间,西院房屋均为硬山合瓦屋面,东院房屋为卷棚歇山筒瓦屋面,院内仍还保存有石马槽一件。</p> <p class="ql-block"> 会贤堂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北沿18号,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会贤堂与京城著名的聚贤堂、福寿堂、天福堂、惠丰堂、福庆堂、同和堂、庆和堂并称“八大堂”,原是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p> <p class="ql-block">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p> <p class="ql-block"> “望海楼记”石刻,简介了望海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什刹海望海楼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落,位于北京什刹海风景区后海北岸半岛。</p><p class="ql-block"> 望海楼建于1994年,占地4390平方米,建筑采用传统古建形式,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了什刹海古朴、凝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望海楼三面环水,总体建筑面积7189平米,由主体、阁、亭、水榭等组成,其中最高建筑望海楼楼高15米,滨海临湖,俯可见清流,仰能观青山,是什刹海水系的最高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