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牯岭街

宇枫(拒私聊)

<p class="ql-block">在庐山之巅,有个小镇,名曰牯岭街,被称为天上的街市,海拔1167米,常驻人口1.3万,面积约有46平方公里。这里是庐山景区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自东向西略成弧形形成半边街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泰山南天门上也有一个“天街”,只不过那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街道,华山我也在很多年去过,每座峰都爬了,好像也没看过如庐山这样的“天街”。走在庐山的牯岭街心,完全感觉不到我是在山上,仿佛就是某个城市的街道,路两边都是房屋,还有一个广场,清晨时,也有人聚集到一起运动,就是一个充满了市井气的小城镇。</p> <p class="ql-block">那庐山这座“天上的街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座山,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大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次发展,成就了庐山避暑休闲的名声。</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的发展跟传说有关,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故庐山被称为“匡山”“匡庐”来源于此;后又传说周武王时,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入山炼丹后得道成仙,留下一座空庐,后来人们就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因此庐山便成为了隐逸之山。</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的发展得益于东晋时代创立东林寺的主持慧远大师,他算是推进庐山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在这里将中国儒学融入西方的佛学,掀起了“修学弥陀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的风潮,因此,庐山又成为了宗教文化之山。</p> <p class="ql-block">匡氏兄弟在山上筑庐隐居,慧远大师在山脚下创立净土宗,他们推动了庐山的两次大的发展,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这期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不过增添了教育特色。</p> <p class="ql-block">唐代李渤,曾在九江当刺史深受百姓爱戴,因为他驯养白鹿并带之走访游玩,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白鹿先生,其住所被称为“白鹿洞”。</p> <p class="ql-block">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在庐山北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隐居讲学,他的名篇《爱莲说》就是在此地完成;稍晚的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传播理学,从而使白鹿洞成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直到清朝末期,庐山才迎来了第三次大的发展和转变,而这次转变是由一个名叫爱德华·塞尔比·李德立引起的,他是一位英国商人、汉学者和传教士,他凭借英国与当时战败的大清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迫使大清开放通商口岸的便利,来到九江做传教工作,并以争议的方式获得了庐山的土地,由此推进了庐山的发展,建立起国家公园的初步雏形。</p> <p class="ql-block">当时,教会派李德立到江西的九江工作,每到夏天来临时总要饱受酷暑的煎熬,还要忍受蚊子传播的致命传染病,动了找到一处凉爽避暑之地,然后就发现了庐山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1884年,俄商强占庐山九峰寺避暑,打开了外国人占山之先河,李德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庐山,他在1895年以极有争议的方式购得了庐山九峰寺一带的一块土地,开启了他在这里建设避暑乐园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而“牯岭”这个名字就是他给那个山谷起的,因进山口处有一座叫“牯牛岭”的山岭,他不太喜欢这个名字,就结合英语单词“Cooling”(凉快)的中文译音起了“牯岭”这个新名字,这不仅成了描述那里特色的名字,也成了一个地名。</p> <p class="ql-block">这样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很快能读出这个地名,也让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毫不费劲地拼出这个名字,可见,“牯岭”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称呼,既大致描述了这个地方凉爽的特色,也看出这个外国人的汉语修养程度。</p> <p class="ql-block">这位英国的传教士,并不是只想自己在这里享受一隅凉爽,作为商人的他当然还是要从利益出发,他想将这里打造成避暑胜地,要想有人来投资,那必须有一条进入牯岭的山路,这条路,他也不是走得那么顺风顺水,但他也非良善之辈,在某些事情上也有雷厉风行的手段。</p> <p class="ql-block">他有着商人的头脑,合理地规划着牯岭的建设,并进行招商引资,所以,我们现在上山还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西方建筑,有些已经荒废,有些被利用了起来,展现出了它们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庐山别墅为什么都是来自不同的外国人修建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站在商业的角度上看,他绝对是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不过他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资和慧眼外,还受到了当时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他是工业革命和强权政治的受益者。</p> <p class="ql-block">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李德立就没有今天的牯岭,他将野兽出没的荒野庐山,向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前进了一步,形成了如今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但我们陶醉于今天的辉煌时,也不能忘记曾经痛苦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希望我的这份记录能够让喜欢庐山风景的国人们看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能够更加珍惜我们如今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以上的记录来源于慕德华、慕星编著的《庐山拾遗》这本书上,如果想了解更多与庐山有关的外国人的故事,可以阅读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旧址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耗资二十万元。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托“华中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p> <p class="ql-block">1937年6月24日,“中央社”电称:庐山大礼堂,“为宫殿式,复琉璃瓦,内分二层,上作膳厅,上为礼堂,可容数千百人,并可放映电影”。旧址仅门面有中国宫殿的风格的意蕴,主体结构、装饰还是西方建筑。礼堂大门前的海拔是1007米,占地面积约83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曾进行了三次中共中央的会议: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参加领导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博物馆制作得还是比较详细的,如果想细致地阅览,至少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庐山抗战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前身是庐山牯岭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在江西省台办和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庐山管理局投入2000万元,启动庐山抗战纪念馆项目改造工程。新改造成的庐山抗战纪念馆用大量的史料和实物,重点展示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呼吁下,国民党政府召开由各界代表参加的“牯岭谈话会”,蒋介石宣布对日抗战、发表抗战宣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庐山大厦</span></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庐山牯岭掷笔峰下,背依猴子岭,东朝长冲河,顺坡而建。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落成于1936年,由蒋介石亲笔提写“庐山传习学舍”,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此发表了抗日宣言。建国后中共中央曾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会代表都下榻于此。1984年中外合资,改建为旅游饭店,是江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毅别墅</span></p><p class="ql-block">目前开发成了一家饭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伯承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河西路33号别墅,位于庐山“虎吼岭”,“军神”刘伯承当年下榻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庐山石刻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河西路29号,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5平方米。2017年 5月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周二至周日08:30—17:00(周一闭馆),共有通介和志地、记事、化景、骋怀、弘道、明誓六个主题分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庐</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牯岭东侧长冲河河边的一栋别墅,占地4928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916平方米,始建于1903年,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因她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私交甚密,于1933年转卖给宋美龄。蒋介石见此房舍庭园清幽雅致,夫人名字中也有个美字,遂以“美庐”二字命名,并亲笔题写,命人篆刻于院内石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现今的美庐,其陈设一如当年蒋氏夫妇原先居住的样子,一楼是宋美龄的卧室和会客厅,里面摆放着一些家具和一架老式钢琴,壁上挂着宋美龄在庐山临摹的几幅油画作品;二楼是蒋介石的卧室和会议室,里面的陈设也都是当年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用过的原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宋氏三姐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学良手迹</span></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专家席瓦尔教授考察“美庐”时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金钱松</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庐山金钱松中最高、最大、最古的两棵,树高30米,树围30米,有四百年树龄,1941年曾身患重疾,险些命归黄泉,蒋介石找来专家诊治后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电站大坝</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庐山景区西线观光车走的最远的地方,在这里只有一座曾经的大坝,还有远处的风景,可以掂量一下要不要来这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不过,在这里可以自费乘坐缆车去龙首崖的悬索桥看看,具体风光如何,我没有亲身体验,不发表任何评论,根据各人的喜好决定要不要花这个钱吧!</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庐山之行,因为实在不想爬上爬下,三叠泉没有去;大小天池是因为没有时间去;散落在牯岭山谷的别墅建筑,也没有时间寻访,只能以后有时间再登庐山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 : 7月26-27日</p><p class="ql-block">备注 : 有些景点介绍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