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行

阿红

<p class="ql-block">暂别北方的干燥爽朗,一头扎到那崇山峻岭湿润苍翠之中,山中盘旋了几天,也未能看出这山的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这山上,看着那一山的石头房子、山顶上的小镇,每天清晨在知鸟和纺织娘的叫声中醒来,拉开窗帘,那一竿竿的翠竹让我让人有一种误入桃源的感觉。除了潮湿,这个地方真是一个消夏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青青的石板路,苍翠的修竹,挺拨的青松,若不是林间散落的一些石头房子,真怀疑自己走到了原始森林中来了,随手一拍便是一帧明信片,当年的桃源也许就是这个模样吧。</p><p class="ql-block">信步走了不远,“庐山恋电影院”几个大字的霓虹灯在闪烁,上个世纪这部风靡一时的电影,在2002年12月12日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墙上巨幅的大海报已有些褪色,跟它斑驳的墙身倒是很搭的,这部电影可能对时下的孩子来说已是历史的陈迹了,找了几个正在游玩的小姑娘帮我们拍了张合影,算是温故一下历史,本想照一张单身的,爱人打趣说“庐山之恋”一个人恋啥,作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盘旋的时光,很慢,山上的石头房子很是斑驳沧桑,穿行在山上,如同在穿越时空一般,行到一处有蓝色回廊的两层房子前,看着很是特别,这是当年宋美龄的下榻处,蒋介石为它取名“美庐”,回廊上有一个竹秋千椅,我们去上面坐了会,看旁边房子里有人进出,门口有茶桌,几个人正在品茶,估计这第一夫人的别墅现在是高级民宿了,一家人在这里呆上一阵子,喝茶,听雨、看雾,没有什么比这更放松的休息了。我们两个背包客,带上两杯水,随便在树林中找一个石桌,看着林间参天的杉树,树下碧绿的野草地,山沟里水声潺潺,除了来时那天那条路上有车声,山上很静,旺期旅游私家车不能进山,山上的只能坐专门的公共交通工具,买一个通票七天有效,随便乘坐,倒也方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庐山,它不是一座山,是一群山,也不是几天能游完的,和爱人在山上,开始了漫游模式,从住所慢慢向周边辐射,住所周围的小山头被环游了一圈,顺着住所往山上走,一层层的台阶,房子便是依台阶而造,我们住所在一条主路边,来时爬了一段坡路才到房间里。可这几天,我们一直往山上爬,仍是没爬完,山上树丛里还若隐若现的有房子,当年这些房子是怎么修上去的?真是折服这些无名的伟大建设者们,他们征服了这座山,山上留下了人类创举,这些房子当年是由一名英国传教士仅花了两百两白银就租山而建,这是当年腐败无能的中国清政府租地求和的一段屈辱史的缩影,山上共有1200别墅,约18个国家风格,特别是牯岭镇那一块最为集中,历史的风烟早已吹散那股腐朽时日,这些林间的别墅早已换了主人,那一声声的叹息还在林间飘荡,当年少数人能享乐到的清爽现已是国人能随意穿行的胜地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住所往下,寻着水声,便来到了庐山会议旧址,此时,才把历史书上的庐山会议贴合在一起了,这会原来是在这么深的山上开的,历史上有近3000余人吟颂庐山,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前的庐山诗词约16000余首,但这些浩如烟海的诗词远不如那年彭德怀的一封万言书让人振聋发聩,这才是忧国忧民之声,半个多世纪的声音在今天弥足珍贵,时下还有多少人能发出这种声音?当年老蒋在此地迫于形式喊出的那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多少有些惺惺作态,不那么坦荡,游走在这熙熙攘攘的景点前,听导游那制式的讲解,国共两党在这里交汇合作,这也是这座山的魅力所在,还未看到它的秀丽,已被这些历史的遗迹填充得满满的的,这个假期,是选对地方了,也算是自己在书本上读的那点知识到这里来实践验证了,这是一个有历史故事的名山,这山在这个夏天慢慢住到心里来了,得细细的品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传颂了千年的瀑布因体力不支还是无缘得见。网上查资料说李白笔下的瀑布在香炉峰,离住处较远,看秀峰三叠泉的瀑布也一样,但那三千多级的台阶还是没有勇气和体力爬下来,只能望水兴叹了。那年看到的壶口瀑布如千军万马般咆哮着,领略了北方山水特有的雄壮,今天想一睹这南方的秀水未能随愿,留下一点遗憾在庐山吧,就在居所旁的大电子屏上领略一下,想象那水的秀美。临行前两天,下了几场大雨,房子前面的水沟水量充盈,也有点瀑布的意思,聊补一下我心中的憾事。但还是得吐槽一下去三叠泉看瀑布的不愉快:坐上那如铁罐车一般的小火车(也叫缆车),也只到了山的一部分,离瀑布还有2000多台阶的距离,老人坐上来,也只能在缆车出口等着,早知如此,真没必要坐这拥挤的车,直接在大门口等着就行,那缆车可能还是上个世纪的,卫生间也特别古老,跟这5A级的风景名胜相当不配套,这缆车票整个就是一副宰人的架势!老人根本没必要坐这趟车,几天下来,就是这个地方的体验感最差,钱花了,啥也没看到。看到按体重8元一斤能抬上山的价格只能一笑晒之,风景只有自己用脚丈量的才更有滋味些;五老峰上那一片白云我们赶得很及时,爬到山腰时,一处观景点正好飘过来一片白云,罩着青翠欲滴的群山,如入仙境,云彩在山中空行,伏在栏杆前,吹吹山风,这一路的溽热全消,等我们下山时,那片云不知飘向何处了,山里浓雾穿行,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了,这山真任性,刚才我们赶得真及时,总算看到了一星半点的“真面目”了。云雾交加在我们住所附近也上演了一回。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早上浓浓的雾,也就50米的能见度,树叶上全挂起水珠,屋后的竹林基本看不清,走向那林间的小山路,回头渐渐什么也看不清了,雾把一切都裹住了,这情形还是多年前在家乡见过一次,那雾整整持续了一天才散去,今天再一次看到这大雾,这在北方的稀缺景象,伸出手想把它们揽在怀中,嗅嗅它还是不当年的那个味道,一会,雾又如变魔术一般不见了,树叶上散落细小的水珠如细珍珠,石板路湿漉漉,缝隙中的小草碧绿晶莹,路被小草镶上了绿边,别致地在林间蜿蜒着,小心在这路上慢行,生怕被上面的青苔滑到了,摸一下头发上的水珠,聆听山中的静寂,就这么沉醉着。</p> <p class="ql-block">更好的旅游还是那在山上陪着母亲和家人,慢慢的闲逛,虽然母亲对出游并不是太喜欢,力气不支是最大的原因,母亲在山上第一次吃了回自助餐,在仙人洞走了栈道,看着母亲满身的汗水有些不忍,下次不带母亲出来了,出游对岁数大的人来说是折腾,风景在他们眼中已是过往了,在家中待着静守着时光就是最好的日子了,孝心有时是一种负担,这次可能是最后陪母亲出行了,不想老人再受这份罪了。</p><p class="ql-block">但这山,还想再去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