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游记

育德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31日,念念多年的云南西双版纳游终于成行。这些年总在网络上、朋友圈看云南人捡菌子,抓螃蟹,采各种山珍,过各种节日,亲朋好友家里打牌喝酒。好生向往,加上自己也买了多年的好些个寨子的普洱茶,吃了多年烤干的大红菌,总想着来茶山转转,见见多年交往但素未谋面的茶农朋友,看看买的茶叶的茶树和环境,试试自己采采茶叶,炒炒茶,吃吃新鲜大红菌煲鸡。</p><p class="ql-block"> 此次出游。除了花了两天逛了版纳著名景点曼听公园、总佛寺、傣族园、告庄双景、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其余十来天的时间把捡菌子、抓山螃蟹、采金线莲、到傣族兄弟家里、哈尼族兄弟家里吃饭、打牌喝酒,转悠了滑竹梁子、保塘、曼夕古树茶地,也参观了班章地区著名茶区的贺开、班盆、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茶地,采了几片新鲜茶叶试了口感。</p><p class="ql-block"> 略有遗憾的是未能亲手炒一锅茶,稍有不足。但人生忌满,此行也应留有遗憾方为正道。以下记录一下采菌子和茶山行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Juer(菌子)记</p><p class="ql-block"> 采菌子在云南叫捡菌子,说明山里菌子多,大自然的馈赠,随地可捡。</p> <p class="ql-block">  9月3日早8:30,勐翁村翁囡寨子的小龙兄弟开车将我从勐海县城接到他们寨子,换三轮摩托车走小路进入版纳自然保护区,第一次体验了三轮摩托车驾驶位坐两个人。</p> <p class="ql-block">  由于山路泥泞、颠簸,杂草丛生,两度下车推车。经过十五分钟的颠簸,到达版纳自然保护区山下的橘子园。</p> <p class="ql-block">  约9:30停好车,小龙兄弟背着水和八宝粥,砍刀,我背着菌子筐,穿过橘子园,开始登山。</p> <p class="ql-block">  小龙兄弟前面带路,一路找着山里人做的标记前走,我观察了一下,山里人砍掉一些小树小竹子作为路标,我紧跟其后。</p> <p class="ql-block">  山路陡峭,参天大树林立,地面全是枯枝败叶,加上雨后泥泞湿滑,倒树、藤蔓、蜘蛛网拦路。相当难走。</p> <p class="ql-block">  幸好小龙兄弟就地取材,砍一小树枝做成登山杖,一路低着头,挽着树、拄着杖,腿手并用前行。</p> <p class="ql-block">  树高林密,空气湿润,只有少量的阳光穿透进来,山里还是比较凉爽的,一路的手脚并用穿越山路,几度汗水滴湿了眼镜,多数的路程是没办法拿手机出来的,只有在发现菌子开始捡或者到了平坦的地方才拍拍照,录录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大红菌已经过了它旺盛的季节。小龙兄弟熟练的找到一些菌子窝,每个菌子窝都不是很多,两三个,最多那个八个大红菌。作为我这种第一次采的人,无论数量多少,发现捡的时候总是很兴奋。鸡枞没有见到,牛肝菌已经过了时间,其他杂菌随处可见,小龙兄弟说,杂菌就不采了,一方面保证安全,一方面口感也一般,但市面上、饭店里杂菌还是很多的。</p> <p class="ql-block">  山顶的平坦地发现一株野兰草,没开花。挖野兰是明令禁止的,拍个照留念就好。</p> <p class="ql-block">  最高处留了个影,树木太高,拍不到外面景观,通过树缝肉眼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几朵奶浆菌,小龙兄弟说这个口感也好,也常见,就顺路带上了。</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出偶遇另外两个采菌人,我只听到声音,没见到人,小龙兄弟跟人家打了声招呼。我们一路找菌子,一路翻越山头,因为要从另外的路下山。看看菌子筐,有三分之一筐,小龙兄弟说够吃两顿。不再刻意找菌子窝了,一路找着路标下山,下山途中只见到一两颗大红菌。</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一路踉跄很多次,因为有运动底下在,核心力量还不错,基本能稳住没摔。下山途中一处很陡的山路,地面泥土松软,还是滑倒了一次,及时稳住,无碍。就是筐里的菌子掉了几个出来。有些碎了,有些心疼。</p> <p class="ql-block">  历经四个小时山路。下得山来,小龙兄弟说小腿有些发软,我自我感觉还好。回到小龙兄弟家里已经下午两点。家里人已经做好饭。我还是想吃大红菇煮鸡,于是小龙兄弟到亲戚家抓了只鸡,洗了红菇煮了。连同一桌傣家菜,美美的吃了一顿。了了多年来吃新鲜红菇的心愿,还是自己采的。</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曼腊寨子的小恩兄弟接我回寨子,骑三轮车带我再度进山捡菌子,同时还说捡完菌子去抓螃蟹。这次在曼腊寨子周边的山上。山不算高,路同样难走。小恩兄弟在三轮车后面放了个凳子,可以坐着。</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色很好,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山路同样难走,几度下来推车,溅一身泥,山路沿着山沟,我很担心翻车,坐在后面也尽量压着靠山一侧的重心。</p> <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一窝红菌窝,有二十多个,很是兴奋,有些刚出来,太小,没下手,留给后来人,主要捡了很多奶浆菌。</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又进山沟沟里翻石头抓螃蟹。我不熟练,只抓了五六只。小恩兄弟抓了二十多只,够一盘了就撤。</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小恩兄弟说他知道个地方回出金线莲,看看能不能也采到几个试试味道。在去金线莲产地的路上看到一颗树上长了一些灵芝,想下来看看能不能吃。刚下车,没想到竟然就在大路边发现了一窝火把鸡枞。有五六个,还不小,正长开、新鲜的时候。好生兴奋。</p> <p class="ql-block">  采完鸡枞找到金线莲产地,真的有。采了十多株野生金线莲,我念念已久。今天终于可以试试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馈赠,收获满满。回到小恩兄弟家,抓鸡洗菌子。把今天的收获的弄了一顿午餐,美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茶山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9月5号开始到茶山转转。第一站是我买了多年的头春古树单株茶叶的滑竹梁子南潘河寨子。小恩兄弟开车接我从勐海县城耗费一小时二十分钟到达南潘河寨子。这里海拔比较高,约1800米。现在进寨子都是水泥路,也算好走。</p> <p class="ql-block">  茶地主人三哥是个哈尼族汉子,虽然个子不高,很精干,普通话很标准。三哥开了个四轮摩托车带着砍刀和锄头拉我们两个从寨子前往茶山。</p> <p class="ql-block">  山路极其难走,陡峭、沟壑很多,我和小恩兄弟在四轮摩托车上,双手扶住栏杆,双脚半蹲,时刻注意躲避头上树木断枝。还要用脚踩住锄头以防颠簸起来伤人。两度下来用锄头修路,上山二十多分钟,下山十多分钟的四轮摩托车,手脚并用,那叫一个酸爽。</p> <p class="ql-block">  三哥家的古树茶地生态环境特别好,树基本也很大,古树有200到300年。我买了多年的几颗单株,三哥都带我一一去看。还分别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三哥说今年几颗单株,除了7号,其他几颗被人隔了树皮,现在在医治,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这割树皮的人真可恨,三哥说找到砍了他。</p><p class="ql-block"> 本来想今年买点三哥的秋茶,三哥说古树茶地基本不做秋茶,只采头春和二春。很多二春也不采,一方面是产量不高,还有就是少采养养茶树。</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到三哥家吃了个便饭。参观了一下哈尼族的家里,喝了几泡茶。由于三哥不采古树秋茶,把三哥今年的古树二春还有几公斤茶拿了带走。</p> <p class="ql-block">  从南潘河回勐海县城路上,另一条路路过保塘旧寨,小恩兄弟说顺路看看旧寨的古茶山。保塘旧寨的古树茶离寨子很近,生态没有三哥那里的好,不过名气还算可以。</p> <p class="ql-block">  看了茶王树和古树茶林。</p> <p class="ql-block">也看了小恩兄弟经常拿鲜叶的那家的古茶地。</p> <p class="ql-block">  9月6号前往布朗山。参观最出名的班章地区的几个寨子,先到了贺开,贺开有三个寨子,记不得叫什么,古树茶地基本都在一起。茶地离寨子很近,基础设施弄的很好,还有一个观景台,登高望远,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贺开参观时看一哈尼族妇女在采秋茶,跟她说了一会帮她把今天才的鲜叶收了。谈好价格。本想从老曼峨回来去拿鲜叶,后面找到她家,没人在,邻居说之前她回家也说找我们。总之最终没碰上,没买成,我没能实现自己炒一锅茶叶的愿望。之后也就不强求自己炒一锅茶了,留下一点遗憾挺好。</p> <p class="ql-block">  到班盆寨子开始下雨,也没过多停留,就在寨子门口和古树茶地拍了个照片。</p> <p class="ql-block">  老班章还是很火,在这个非茶季还有很多人来参观,寨子门口停了好多车。</p> <p class="ql-block">  老班章的古茶树很多也在寨子周围,房前屋后也有。由于老班章茶叶贵,据说每年最少的收入一户也有几百万。不过村里个人的房子建的很好。公共设施很差。进村发现在修路。有点乱糟糟的</p> <p class="ql-block">  老班章茶王树前些年快死了。参观人多对茶树影响很大。现在说是基本救活,不过不采茶叶了。茶后看着还很好,茶王地的古树也不少,小树也有。摘了片茶王地的古树茶鲜叶,嚼起来班章味很浓郁,生津回甘持久,还有鲜叶的鲜爽。甚是过瘾。</p> <p class="ql-block">  老班章的小树茶地近些年也开发了很多,一路过去新班章路上,十多分钟的山路,两边山头全是老班章的小树茶,据说也要几千一公斤。看老班章的古树生态,以后可能会逐步没那么受追捧。</p> <p class="ql-block">  路过新班章寨子,没停留,新班章现在自己更名为班章村,还班章第一村。本来新班章寨子茶叶也挺贵,这么弄有点不知所谓。</p> <p class="ql-block">  老曼峨寨子应该是班章地区最大的寨子,进寨子还检查不准带茶叶进。寨子里面有个很大很古老的寺庙,寺庙后方山地上就是茶王茶后所在的古树茶林。试了一片茶王树边上大古树的鲜叶,真叫一个苦,不过很爽。</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路过老班章,在路边的中树上采了一把鲜叶。回小恩家炒了一碟鸡蛋。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9月7号,前往曼夕古树茶林。曼夕位于打洛乡,临近缅北的寨子,到了曼夕手机收到了缅甸的信号,电信发了好几条防止诈骗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曼夕古树茶林从曼夕寨子进入后还要开十多分钟山路一路往上,古树茶林是他们老寨子的位置,现在只剩几户人家。生态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曼夕是我这两年喝了感觉很好的一款茶,有独特的地域香。曼夕古树是高杆,古树茶园里树都很大,很高不过茶叶产量很低。采摘也比较困难。据说茶王树去年春茶也不够1.5公斤茶。</p> <p class="ql-block">  采了几片鲜叶试味,鲜爽、生津、回甘,还有淡淡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  看秋茶有发,交代这几天雨季过后做一点秋茶。</p> <p class="ql-block">  9月11号,跟随龙园号的小妹到大渡岗参观龙园茶业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龙园茶业的李董事长是个传奇人物,宣威彝族,拼配茶大师级人物,注册多个品牌,龙园茶业旗下的龙园号、几棵树更是全国各地均有店面,拥有最大茶柱、最大科普园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大渡岗近三分之一的茶山和千亩古树茶林,将普洱茶各个名山头的茶树以嫁接的形式在大渡岗各建立一片茶叶科普试验茶园。</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一己之力将很多的亲戚朋友,老家人带出山沟,在普洱茶行业各穿出一片天地。</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70多了,精神状态还很好,遇到我们上山,说跟我们一起上去,他去看看工地。一路跟我们介绍他各片茶园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说这几年茶市不好,正好自己折腾,建些展览馆,接待场所,旅游酒店啥的。总会有好的一天,到时再派上用场。</p> <p class="ql-block">  在千亩古树茶林里面转悠了一下,虽然很大,但产量很低,而且只采头春和顶部阳光照的到的茶叶,其他发芽不采,用来养树。所以茶叶价格很高。最低都8000一公斤,曾有个品种叫细叶公主的卖过10万一公斤。下山的时候在厂里,要了两泡试试。</p> <p class="ql-block">  古树林碰到一颗紫芽。挑向阳处摘了一片鲜叶。味道劲道,生津回甘持久。十分过瘾</p> <p class="ql-block">  加上当天天色很美,龙园茶业基地几万亩茶叶地相当震撼,心旷神怡。在小妹家里吃了顿晚饭后,欣赏了大渡岗的晚霞。结束了此次版纳游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