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大学软科排名前100位之002北京大学(No.2401)

xusz-wangjy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目录(续)</font></b></div><br><b><font color="#167efb">002北京大学<br>003浙江大学<br>004上海交通大学<br>005复旦大学<br>006南京大学<br>007中国科技大学<br>008华中科技大学<br>009武汉大学<br>010西安交通大学<br>011中山大学<br>012四川大学<br>013哈尔滨工业大学<br>0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r>015东南大学<br>016北京理工大学<br>017同济大学<br>018中国人民大学<br>019北京师范大学<br>020南开大学<br>021天津大学<br>022山东大学<br>023中南大学<br>024厦门大学<br>025西北工业大学<br>026华南理工大学<br>027吉林大学<br>028电子科技大学<br>029湖南大学<br>030中国农业大学<br>031华东师范大学<br>032大连理工大学<br>033南方科技大学<br>034重庆大学<br>035北京科技大学<br>036南京理工大学<br>03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r>038东北大学<br>03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r>040兰州大学<br>041苏州大学<br>042华中农业大学<br>043北京交通大学<br>044华东理工大学<br>045上海科技大学<br>046郑州大学<br>047华中师范大学<br>048上海大学<br>049哈尔滨工程大学<br>050暨南大学<br>051南京农业大学<br>05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br>053东北师范大学<br>054武汉理工大学<br>055西南交通大学<br>056中国矿业大学<br>057北京邮电大学<br>058南京师范大学<br>05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r>060江南大学<br>061河海大学<br>062中国海洋大学<br>063北京工业大学<br>064北京化工大学<br>065西北大学<br>06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br>067陕西师范大学<br>068深圳大学<br>069南昌大学<br>070浙江工业大学<br>07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br>072西南大学<br>073福州大学<br>07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r>075华北电力大学<br>07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br>077东华大学<br>078江苏大学<br>079华南师范大学<br>080云南大学<br>081扬州大学<br>082北京林业大学<br>083合肥工业大学<br>084宁波大学<br>085南京工业大学<br>086南京邮电大学<br>087湖南师范大学<br>088长安大学<br>089首都师范大学<br>09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r>09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br>092湘潭大学<br>093华南农业大学<br>094燕山大学<br>095福建师范大学<br>096广西大学<br>097广州大学<br>098河南大学<br>099大连海事大学<br>100浙江师范大学</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02北京大学</font></b></div><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简称“北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零五号院,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A、“985工程”、“211工程”</font></b>、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div>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为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br>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br>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有6个校区,分别是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font></b>。<br><div><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专业设置</font></b></div><br> <b><font color="#167efb">据2022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共有11个学科门类,涵盖了48个本科专业门类,开办了101个本科专业</font></b>。<div><br></div> <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校标</font></b><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北京大学 燕园校区</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本部)</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北京大学 <b><font color="#167efb">燕园地图</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西校门</font><font color="#167efb">01 建筑时间:1926年,别名:校友门</font></b>。<div><br></div> 西校门<b><font color="#167efb">02</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校友桥</font><font color="#167efb"> 西门入口向东</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南门(颐和园路5号)</font></b> <b><font color="#b06fbb">博雅塔</font><font color="#167efb">01 位于未名湖东南隅山地上,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font></b>。<div><br></div> 博雅塔<b><font color="#167efb">02</font></b> 博雅塔<b><font color="#167efb">03</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蔡元培铜像</font><font color="#167efb"> 是北大1977、1978级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集资铸建的。铜像基座上有许德珩亲笔书写的“蔡元培先生”五个镀金字。1982年10月5日,蔡元培铜像的落成仪式在未名湖畔举行。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胡乔木、邓力群、许德珩、胡愈之、周培源等参加了当天的落成典礼</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16年12月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font></b>。<br></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李大钊像 位于俄文楼前,由1977、78级学子自发捐资铸建。1982年10月15日,它和蔡元培校长铜像同时落成</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李大钊(1889-1927年)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font><font color="#b06fbb">北京大学</font><font color="#167efb">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办公楼</font><font color="#167efb"> 1931年6月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曾定此楼名为“贝公楼”。现在楼内还保存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书写的“贝公楼”三个字,这是由1931年燕大毕业生所赠。实际上施德和贝公都是指一个人,即James White Bashford(1949-1919),中文名曾先后被翻译成贝施德或贝施福。他是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即后来的燕大前身之一</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柱础</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湖心岛鲁斯亭南侧方竹林中,据其外形推测当为一柱础(即石柱底座)。其材质为汉白玉,分两层:下层为方形基座,边长约 0.42 米,一侧刻有铭文“1925 BROTHERHOOD AND HARMONY”</font></b>。 <b><font color="#b06fbb">治贝子园</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第四教学楼东、邱德拔体育馆西侧。最早因主人为清宗室贝子载治而得名,后由载治之子溥侗继承,称“红豆馆”。溥侗对昆曲、京剧造诣很深,常在治贝子园内与票友唱戏交流,因此“红豆馆”也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28年治贝子园为燕京大学拍卖而得,作为农场使用,故又名“燕农园”。1995 年,经台湾学者陈鼓应呼吁,台湾友人雷永泰、陈金发捐资修缮了治贝子园,该园现为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的办公用地</font></b>。 <b><font color="#b06fbb">植树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石雕五供东侧,碑身刻有《植树铭》,共 52 个字,全部取自《诗经》,可谓别出心裁。系燕京大学壬戌(1922)班同学于民国十一年(1922)10 月参加校园植树活动后所立。燕京大学于 1922 年开始兴建新校舍,1927 年基本落成</font></b>。<div> 植树铭碑文52个字,不着己一字,引诗著铭,以树铭志,以林寄情,志在天下:</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瞻彼中林,其叶蓁</b>[zhēn]<b>蓁;</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淑人君子,学有缉熙于光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何彼禯</b>[nóng]<b>矣,灼灼其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岂弟君子,婆娑其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就月将,有蕡</b>[fén]<b>其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谷我士女,绰绰有裕。</b><br></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鱼洗</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临湖轩院内、正厅门前,有一座汉白玉鱼洗。鱼洗是古代一种装饰有鱼纹的盆状盥洗用具。临湖轩的这座鱼洗四周雕有麒麟、梅花等精美纹饰,底座上一侧刻有“大明永乐年造”字样,并有钤印“永乐御览之宝”(疑为后刻),另一侧刻诗一首:“圣主回銮肃百灵,紫云团盖翼苍精。属车剑履星辰丽,先驾旂常日月明。”</font></b> <b><font color="#b06fbb">燕南园</font><font color="#167efb"> 因位于燕园南部而得名,建成于1920年代,园内现存17栋建筑,有自成一体的西式小楼,也有矮墙环绕的中式小院。2019年,北京市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燕南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历史学家洪 业、翦伯赞,数学家江泽涵,物理学家周培源、饶毓泰、褚圣麟,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冯 定,化学家张龙翔、黄子卿,语言学家王 力、林 焘,美学家朱光潜,生物学家沈 同,文学家林 庚,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社会学家吴文藻和文学家冰 心(谢婉莹)夫妇等都曾生活在燕南园</font></b>。 <b><font color="#b06fbb">香炉</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临湖轩院内,按纹饰推断可能是清代遗物</font></b>。 <b><font color="#b06fbb">蔚秀园</font><font color="#167efb">01 原为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也曾经作为道光年间定郡王载铨的赐园,原名含芳园,又称定王园。咸丰八年(1858年),含芳园被转赐醇亲王奕譞,并由咸丰皇帝赐名蔚秀园。清室覆亡前,蔚秀园被赐予奕譞第五子载沣作为私产,1931 年由燕京大学购得。蔚秀园中曾经湖泊相连,将园区分为东、中、北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岛,岛上建有院落、戏台、花园等。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曾在园中西部和北部建造了15幢楼房,作为教职工住宅使用,后又在园区南部修建了幼儿园</font></b>。<div><br></div> 蔚秀园<b><font color="#167efb">02</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守仁国际中心建筑群</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博雅塔以西的低地之内。该建筑群由三栋卷棚硬山顶的仿古建筑组合而成,以室外的连廊相连,自东向西分别命名为亨利楼、章桂堂和伟利楼。前身是燕京大学于 1929 年所建成的生物东馆,院系调整之后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所有;2001 年由香港联泰国际集团主席</font><font color="#b06fbb">陈守仁</font><font color="#167efb">捐资重建,于 2007 年完工,后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守仁国际中心</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石盆</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临湖轩院前草坪上,为两株明代白皮松的底座;应为清乾隆时期和珅淑春园临风待月楼之旧物,几百年来一直保护着这两株白皮松的根基</font></b>。 <b><font color="#b06fbb">勺园太湖石</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庭院正中,据侯仁之先生考证,乃</font><font color="#b06fbb">米万钟</font><font color="#167efb">勺园遗物。这方太湖石早先位于校园东南角原治贝子园后殿屋后,1993 年赛克勒博物馆建成后移至馆中</font></b>。<br><br> <b><font color="#167efb">米万钟(1570-1631年),字仲诏,号友石,又号海淀渔长、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后当锦衣卫,居北京,米芾后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后任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1625年)被魏忠贤党人倪文焕弹劾,降罪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仕至太仆少卿,卒于官。有好石之癖,又能画石。善画山水、花竹。书法行、草得家法,与松江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旗杆座</font><font color="#167efb">(1924)位于西校门内的外文楼西南侧草地上,它的一侧刻有铭文“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保护和重建),背面刻有年代“1924”。其来源与用途尚不清楚</font></b>。<div><br></div> 旗杆座<b><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b06fbb">1934</font><font color="#167efb">)位于未名湖南岸的慈济寺山门东西两侧,一面有铭文“一九三四班留校纪念”;据铭文,这对旗杆座应为燕京大学 1934 班学生毕业时赠给母校的纪念物</font></b>。 旗杆座<b><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b06fbb">1952</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西校门内东南侧,化学北楼南面的草坪上,筹建于 1952 年,当时 1952 届的毕业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正式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在毕业前集体作出决定:每人从离校后的第一次工资中寄出五毛钱,给新校址建一个旗杆。目的是希望北京大学迁入燕园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从这个旗杆上升起,以此作为给母校的礼物。毕业典礼上,当时的学生代表乐黛云将旗杆模型郑重交给了时任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先生</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鸣鹤园</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校园西北部,原为嘉庆第五子惠亲王绵愉所有,后由徐世昌购得,又转手归陈树藩所有,并于 1928年左右由燕京大学购得作为校园的一部分</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鲁斯亭</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中心的湖心岛上,1929 年亨利·鲁斯为纪念其父-曾于 1919 年任燕京大学副校长的</font><font color="#b06fbb">鲁斯义</font><font color="#167efb">而捐资建成,故又名斯义亭。1998 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鲁斯基金会捐资重修岛亭并将其重新命名为鲁斯亭</font></b>。 <b><font color="#b06fbb">六圣祠碑</font><font color="#167efb"> 原位于北大校园西南角外火神庙院内,现存于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据碑文,六圣祠当为本地绅商集资所建;祠内供灶君、马祖等六位神灵,故曰“六圣”</font></b>。 <b><font color="#b06fbb">海晏堂引水槽</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西校门南行不远的柏油路两侧,原为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海晏堂门前的引水石槽。清末圆明园罹难,西洋楼损毁殆尽。引水石槽从圆明园流出后,曾作为燕园西墙外万泉河上篓斗桥的桥栏</font></b>。 <b><font color="#b06fbb">承泽园 </font><font color="#167efb">位于西苑旁,挂甲屯南,东南临畅春园,东北接蔚秀园,原为清代皇家花园,约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最初被赐予果亲王允礼,道光年间被赐予道光皇帝六女寿恩公主,故又称六公主园。光绪中叶,承泽园又被赐予庆亲王奕劻,奕劻去世以后,该园为张伯驹购得,1953年又被张卖给北京大学,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font></b>。 <b><font color="#b06fbb">畅春园东北界碑</font><font color="#167efb"> 原位于北大校园西南角外火神庙院内,现存于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font></b>。 <b><font color="#b06fbb">畅春园</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外,蔚秀园以南,1860 年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劫难中,畅春园中的建筑也被焚毁殆尽。后畅春园遗址的北部划归北京大学所有,康熙皇帝所居住的清溪书屋即在此范围内。现遗址内建有北达资源中学校舍、北大教工宿舍和畅春新园宿舍</font></b>。 <font color="#b06fbb"><b>“紫琳浸月”石碑</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字为晚清园主醇亲王奕譞手书;位于蔚秀园北部24号楼与26号楼之间的小花园中,石碑原位于东部小岛西北角的湖岸边,此地旧时为园主观赏月色之地。20世纪80年代石碑被移至今址</b>。 <b><font color="#b06fbb">“重修观音庵”碑 </font><font color="#167efb">位于承泽园东北角的观音庵院内, 观音庵俗称“姑子庙”,始建于康熙年间,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font></b>。 <b><font color="#b06fbb">“云根”石</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蔚秀园内,嵌于湖心岛通往北岸小径东侧的山石间,此石应为园中旧物,石上刻字乃园主醇亲王奕譞所书,时为光绪二年(1876)二月二日</font></b>。 <b><font color="#b06fbb">“柳浪闻莺”石牌坊构件</font></b> <b><font color="#167efb">坊楣展陈于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坊柱立于红湖东岸。原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竖立在文源阁西北溪滨柳荫之间。1977 年,在朗润园岛上西北角出土了刻有“柳浪闻莺”字样的坊楣,此坊楣后被北大捐赠给圆明园,成为国内第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文物之一,现展陈于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2012年,“柳浪闻莺”的坊柱与“断桥残雪”石牌坊构件同时被挖出,坊柱两面都刻有对联</font></b>。 <b><font color="#b06fbb">“断桥残雪”石牌坊构件</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朗润园南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与斯坦福中心之间小石桥的南端。石坊坊楣阳面为乾隆御题的“断桥残雪”,阴面刻有乾隆御制诗,坊柱两面皆刻有对联</font></b>。 <b><font color="#b06fbb">慈济寺山门</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与临湖轩对望。慈济寺又称花神庙,本来庙门正对面有一正殿,两边各有偏殿,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作为圆明园附属园之一的淑春园同时遭遇焚毁,园中建筑多毁废无存,慈济寺也毁于这场灾祸里,只有寺门得以保存</font></b>。 <b><font color="#b06fbb">丹陛石</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办公楼以西,原为安佑宫前龙云丹陛台阶石,今有一块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内办公楼前,一块在颐和园东宫门入口。北大龙云石为载涛购得</font></b>。 <b><font color="#b06fbb">档案馆</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办公楼南边;前身是燕京大学图书馆,1925年建立,1999年正式设为档案馆</font></b>。 <b><font color="#b06fbb">德才均备斋</font><font color="#167efb"> 四斋布置在未名湖北岸,德才均备四斋,从文物外观上看,分为两组,德斋和才斋是一组,均斋和备斋是一组。每组的两斋之间有一栋狭长的南北走向的仿明清时文物,与两斋一起并成“品”字形结构</font></b>。 <b><font color="#b06fbb">体斋、健斋、全斋</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北岸,1920年由钱穆先生建议将七座斋楼分别命名为“</font><font color="#b06fbb">德才均备体健全</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 <b><font color="#b06fbb">第二体育馆 </font><font color="#167efb">南依燕南园,北有静园,毗邻图书馆</font></b>。 <b><font color="#b06fbb">第一体育馆</font><font color="#167efb"> 面朝东操场,背临未名湖东岸,临水而不近水。建于1920-1929年</font></b>。 <b><font color="#b06fbb">俄文楼 </font><font color="#167efb">位于静园草坪以北,未名湖以南,向西与南北阁对望</font></b>。 <b><font color="#b06fbb">翻尾石鱼</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西,时间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圆明园中长春园“谐奇趣”中遗物,1860年圆明园被焚毁后,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来被朗润园的主人载涛买下运到朗润园并在园中放置多年。燕京大学1930班学生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安置在未名湖畔</font></b>。 <b><font color="#b06fbb">方池</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校景亭西,时为清乾隆时期</font></b>。 <b><font color="#b06fbb">革命烈士纪念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静园草坪正北方,1993年5月4日,适逢北大95周年,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北京市市长李其炎、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袁宝华、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为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font></b>。 <b><font color="#b06fbb">葛利普墓</font><font color="#167efb"> 1946年3月26日建于北大红楼(沙滩)旁的地质馆前,1982年由中国地质学会倡议移墓于此。位于校友桥南</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葛利普,A.W.(1870-1946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锡达堡,卒于北平(今北京)。189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任教员。190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应聘来华,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部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葛利普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并曾任副理事长。逝世后葬于北京大学校园内</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原碑现在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是联大在昆明的珍贵遗迹之一,北大校园里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面西而立,是北大于1989年5月4日照原碑复制所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南侵,平津危急,原属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数百名师生紧急迁移,于1938年4月26日抵达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杭爱碑</font><font color="#167efb"> 时间:清康熙,位于静园草坪北侧的东西两角,一院和六院前 。东面的那座是康熙二十四年二月杭爱去世两年以后敕建的石碑,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西面的碑是同年九月礼部侍郎中稚虎的祭文</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杭 爱(?-1683年)姓章佳氏,原属正黄旗,后改隶镶白旗,清朝官吏。杭爱初授笔帖式,累迁吏部郎中</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花神庙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燕南园南上坡向东。两块碑的碑文大同小异,正面是进献给花神的祈祷词,也是一些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套话,背面是进献人的名字。从下面的落款时间来看,立碑的时间分别是乾隆十年和乾隆二十年</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华表</font><font color="#167efb"> 时间: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位于办公楼以西。两根华表一粗一细,大小不一。原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佑宫琉璃泛坊前。1925年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只从圆明园运来了三根,第四根却被运到城里,1931年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当北京图书馆建文津新馆时,欲将燕大多余的一根华表搬走与</font><font color="#b06fbb">天安门</font><font color="#167efb">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使得燕大和北图的华表皆不成对</font></b>。 <b><font color="#167efb">化学北楼</font></b> 化学<b><font color="#167efb">南楼</font></b> <b><font color="#b06fbb">静园-六院</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南北阁与二体之间。燕园初建时,这里仅有四座院落,包括现在</font><font color="#b06fbb">一、二、四、五院</font><font color="#167efb">,现在的</font><font color="#b06fbb">三、六院</font><font color="#167efb">是解放后根据当初的设计图纸添加的</font></b>。 <b><font color="#b06fbb">镜春园</font><font color="#167efb"> 时间:清乾隆时期,位于未名湖东北端一带,北接朗润园,南到未名湖南岸,东至北大校园东墙,西接鸣鹤园遗址</font></b>。 <b><font color="#b06fbb">赖朴吾、夏仁德墓</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临湖轩后的小山坡上</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赖朴吾(1909-1984年),英国人,国际著名的地球物理学、数学家,获得剑桥大学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36年开始任教于燕京大学数学系。1952年,由于种种原因,赖教授全家返回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他和夫人第三次来华讲学访问,1984年4月11日,在应北京师范大学之邀来华讲学期间,因心肌梗塞病逝于北京。在弥留之际他叮嘱夫人:“不要开追悼会,不要树纪念碑,惟一的希望是把骨灰留在中国。”遵照他的遗嘱,他的学生和朋友把他的骨灰安放在未名湖畔的山坡旁,并栽了三棵他生前最喜欢的黄刺梅</font></b>。</div><br> <b><font color="#167efb">夏仁德(1898-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燕京大学教授,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一直支持和同情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夏仁德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23年8月来中国任教于燕京大学心理系。他心细如丝,循循善诱,所开课程广受欢迎。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夏仁德是燕大第一个给学生抗日会捐款的外籍教授。1941年,美日两国宣战,夏仁德于燕园被日军逮捕,在集中营里度过了两年艰苦的牢狱生活。出狱后,夏仁德继续参加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的运动。北平解放后,夏仁德继续任教于燕大,1950年,他回国休假,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返回中国</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朗润园</font><font color="#167efb"> 北与圆明园相对望,南与未名湖相呼应,朗润园先后被赐予永璘、奕、</font><font color="#b06fbb">载涛</font><font color="#167efb">。道光末年,赐给奕始称朗润园。载涛对保护园中文物做出了巨大贡献。燕大建校不久,载涛将朗润园租给学校作为教师住宅,燕大北大两校合并后,租约到期,北大将该园买下</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爱新觉罗·载涛(1887-1970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font><font color="#b06fbb">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临湖轩</font><font color="#167efb"> 遗址是乾隆年间和珅淑春园的“临风待月楼”,1860年淑春园被毁时只有未名湖边的石舫基座和这座楼保存下来。,位于未名湖南岸山坡。曾经住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北大校长马寅初</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梅石碑</font><font color="#167efb"> 时间:清乾隆,位于临湖轩西南,俄文楼西北方土丘下,为圆明园“茜院”中遗留的故物,原存于北阁,1992年移至此地并加须弥座</font></b>。 <b><font color="#b06fbb">米玉墓志铭</font><font color="#167efb"> 1929年夏,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的西南土坡中,发现了</font><font color="#b06fbb">米万钟</font><font color="#167efb">之父</font><font color="#b06fbb">米 玉</font><font color="#167efb">及其夫人马氏的坟墓及墓志铭,发现的地点俗称“米家坟”。这一发现,从实物上证明了燕园与米万钟及其勺园的相承关系,也充分说明了勺园历史的悠久。图为现 勺园</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米万钟(1570-1631年)原籍陕西安化,后当锦衣卫,居北京,米芾后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后任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1625年)被魏忠贤党人倪文焕弹劾,降罪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仕至太仆少卿,卒于官。有好石之癖,又能画石。善画山水、花竹。书法行、草得家法,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font></b>。</div><br> <b><font color="#167efb">米 玉(1527-1597年)曾任昭信校尉锦衣卫百户</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民主楼</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办公楼左(北)侧 ,是燕园第一座建筑</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南北阁</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六院之北,未名湖之南,建于1924年</font></b>。 <b><font color="#b06fbb">乾隆半月诗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鸣鹤园西北 </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b><font color="#b06fbb">乾隆御制诗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西南岸钟亭所在的土山下;应为畅春园遗物</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乾隆御制诗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西南岸钟亭所在的土山下;石碑两面分别刻有乾隆御制诗一首,均作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font></b>。 <b><font color="#b06fbb">日晷</font></b>[guǐ] <b><font color="#167efb">位于外文楼北</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校史馆正东,1926年3月18日,北大、清华、燕大和北京总工会二百多个社团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大会’,会后到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在这一惨案中牺牲17人。其中有北京大学学生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燕京大学学生魏士毅,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font><font color="#b06fbb">刘和珍</font><font color="#167efb">、杨德群,张仲超等三烈士碑于1929年5月立于北大三院(北河沿),1982年迁此;</font><font color="#b06fbb">魏士毅</font><font color="#167efb">烈士碑1927年3月立于此(上左图)</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魏士毅墓</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167efb"> 魏士毅(1904-1926年)女,天津市人。1923年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本科女子艺术学院学习。1926年3月18日在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向段祺瑞执政府的游行请愿中,遭反动军警镇压而牺牲</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b06fbb">斯诺墓</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南岸,正对着“慈济寺”庙门的土丘上,长方形的墓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叶剑英亲笔题写的金色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1905年-1972年”</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将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生物东馆</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北大校园西北角</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生物标本馆</font><font color="#167efb"> 汇集了北京大学生物系(院)、燕京大学生物系和清华大学生物系的生物标本,形成了现在的展示和馆藏规模。 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国学者主持建立的生物标本馆,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33年(1907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建立博物实习科,培养动植物标本制作人材</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塞万提斯像</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校史馆的西南方,勺园荷花池北侧的草地上</font></b>。<div><br></div><div> <b><font color="#167efb">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年),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堡,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唐·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标志着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雕像后基座上刻有“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赠 一九八六年十月”</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石雕五供及石供桌</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西南岸;为晚明时期的文物</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石舫</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北岸,健斋以东,土山之阳。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把与圆明园最近的淑春园赏给宠臣和珅。和珅便在此兴建园林风景,石舫便是著名风景之一,它是仿颐和园之“清晏舫”而建;这在封建王朝时代里就是“逾制”,有杀头之罪</font></b>。 <font color="#b06fbb" style="font-weight: bold;">石屏风</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位于未名湖北岸迤</b><font color="#333333">[</font>yí<font color="#333333">]</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东,土丘之阳,面水背山,四扇子屏每一扇自成一景又联为一体。屏风上的题字是乾隆御笔题写的两副对联,分别为:“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徵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本是圆明园景“夹镜鸣琴”的遗物</b>。 <b><font color="#b06fbb">石麒麟</font><font color="#167efb"> 早先安置于圆明园大宫门前,刻成时间不晚于雍正三年(1725年)。乾隆六年(1741年),修建安佑宫时,此石麒麟被移至安佑。1925年从圆明园移入北京大学,位于办公楼以西</font></b>。 <b><font color="#b06fbb">西式平桥</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湖心岛北侧,原为西洋楼方外观门前之五孔溪桥。湖心岛是清乾隆和珅淑春园的遗迹之一</font></b>。 <b><font color="#b06fbb">石狮</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西校门外,燕京大学于1924年从民间购得</font></b>。 <b><font color="#b06fbb">外文楼</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办公楼北侧,据说司徒雷登在为燕京大学筹款的过程中,使过一次“激将法”,就和外文楼有关。在纽约托事部有一位叫穆拜亚(E. M. McBrier)的高管,虽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于是司徒雷登故意将他一军:“你除了出二百六十元给鲁斯校长买了一张火车票之外,对燕大一文钱也没有掏过。司徒雷登这招果然生效,过了不久司徒接到穆拜亚一封信说:愿意捐十万元建筑一座楼。这便是燕大叫穆楼、北大叫外文楼的那座建筑</font></b>。 <b><font color="#167efb">校景亭 位于德斋北部的土山上,北面俯临红湖。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高宗登此亭赏景并赋《翼然亭》一首。1860年鸣鹤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翼然亭奇迹般幸存下来。清末,醇亲王奕环作诗描述鸣鹤园景色凋零,古亭独存的荒芜景象。燕大迁来后稍加修葺,亭内绘制校园风景十二幅;十二幅校景分别为:一体、校景亭、博雅塔、荷花池、钟亭、校友桥、湖心岛亭、办公楼、物理学院大楼、俄文楼、南北阁、西校门</font></b>。<div><br></div><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燕东园</font><font color="#167efb">01 燕东园得名于燕园东北方,又称“东大地”,燕大时期,外籍学者多住燕南园,中国学者多住燕东园,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陆侃如、冯沅君、顾颉刚等。1960-1970年代以来在园北又开辟有大面积教职工宿舍区。现在的燕东园社区是北京大学教职员工的家属区</font></b>。 燕东园<b><font color="#167efb">02 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一层或两层灰色小楼</font></b> 燕东园<b><font color="#167efb">03 当初建这些小楼是为了给燕京大学的教授们提供住所,而燕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国外聘请来的,因此在建筑风格上采取了西式别墅的风格</font></b>。 燕东园<b><font color="#167efb">04 小楼的样式各不相同,但又都很合理美观,因此一度成了清华建筑系学生写生的理想场所。所有小楼都是砖木结构,冬暖夏凉</font></b>。 燕东园<b><font color="#167efb">05 小楼建筑的木材全部都是红松,据说是从菲律宾运来</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振兴中华碑 </font><font color="#167efb">1981年3月20日晚上,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选赛要进行中国男排与韩国男排的决赛,胜者将代表亚洲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杯排球赛。中国队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以3:2战胜了韩国队。这场胜利使北大校园沸腾,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4届北大毕业生发起捐建了这块碑</font></b>。<div><br></div> <b><font color="#b06fbb">钟亭</font><font color="#167efb"> 位于未名湖西南角的山峦上,钟亭大钟原为颐和园遗物,1929年,钟亭之钟正式成为燕京大学校钟,用</font><font color="#b06fbb">钟声报时</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北京大学 医学部校区</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医学部校区01 西门</font></b><div><br></div> 北京大学 医学部校区<b><font color="#167efb">02</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北京大学 昌平校区</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昌平校区01</font></b><div><br></div> 北京大学 昌平校区<b><font color="#167efb">02</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北京大学 大兴校区</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大兴校区 </font><font color="#b06fbb">软件与微电子学院</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北京大学 无锡校区</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无锡校区 </font><font color="#b06fbb">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无锡基地</font></b><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校区</font></b></div><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校区</font></b><div><br></div> 下接:2023中国大学软科排名前100位之003浙江大学之1<div><br></div><div><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w2nhez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