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时间:2023年9月15日 下午17时<br>二、讲座形式:现场授课<br>三、讲座地点:爱物学校<br>四、讲座主题:“三减三健及青少年中医养生小知识”讲座<br>五、主讲人: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郭银霞<br>六、受众类别:学生及老师<br>七、参加人数:112人<br>八、发放资料种类及数量:10种 1120本 2023年9月15日下午17时,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爱物学校阶梯教室举办了“三减三健及青少年中医养生小知识”讲座。 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师郭银霞正在讲解“三减三健及青少年中医养生小知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师郭银霞正在为同学们讲解健康教育知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们正在阅读相关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们正在做三减三健及青少年中医养生小知识调查问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座现场无虚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为回答问题的同学发放小礼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发放宣传资料留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座开始前,同学们正在签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发放三减三健及青少年中医养生小知识调查问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座开始前,医务人员对讲座现场进行全面消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座结束后,医务人员对讲座现场进行全面消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爱物学校明显位置张贴讲座通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少年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哪些?</h3>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祖国的未来。 目前,我国青少年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意外伤害,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的成长发育,进而出现“小胖墩”,“小眼镜”、龋齿等。<br><br> 在 “三减三健”健康理念发展过程中,一直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202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国家行动办公室“三好促健康”行动,倡导“青少年”做到“三好”,即饮食好,运动好,睡眠好。在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方面,在婴幼儿期我们更多的是强调看护人给予婴幼儿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形成,青少年需要为自己的健康担负更多的责任。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要养成均衡多样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高盐、高油和高糖食品和饮料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h3> 合理规律锻炼,保证每日户外时间,避免久坐,严格控制视屏时间,端正坐姿保证骨骼生长发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离烟酒;</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交通、溺水等意外伤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时刻关注自身视力、口腔、骨骼、体重等身体发育指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秋季流感预防指南</b></font><b></b></h1> <b>什么是流感?</b><br>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br>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头晕、浑身酸疼、无力等中毒症状以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其他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也可能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b>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b><br>普通感冒:早期咽部干痒或有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没有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5-7天可痊愈。<br>流感:突发高热,头痛不适,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患者会有流涕、鼻塞、干咳、胸痛、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伴随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b>出现流感症状该怎样应对?</b><br>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与周围人近距离接触,如确需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居家期间应保持房间通风,勤洗手,多饮水,充分休息,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高危人群容易发生重症流感,可尽早采用抗病毒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 <b>流感疫苗有没有必要打?</b><br>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患流感的概率,如果患了流感,也会减少重症的概率,但都不是绝对的。打完疫苗后,依然要积极做好防护工作,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 <b>哪些人容易得流感?</b><br>总体来说,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感染后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此外,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此感染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对于新流行株的流感, 青少年和儿童人群更易感,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感染过,没有相应的感染后免疫或抵抗力。 <br><b>为什么流感一般发生在秋冬季?</b><br>1.低空气湿度会损害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屏障功能和先天性抵抗力,因此湿度低的秋冬季流感更容易传播。<br>2.在温度较低时,鼻黏膜分泌黏液增加并降低纤毛运动的频率,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减弱,人体的第一道物理保护屏障变差,流感病毒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br>3.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是对热敏感、耐低温,低温环境下有利于流感病毒在鼻黏膜上定植并进一步扩增,引起病毒的再次感染。<br>4.人们在温差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br>5.在冬天,人们更喜欢待在温暖的房间里,同时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更喜欢关闭窗户,导致室内空气缺乏流通。如果同一间屋子里有一个传染源,那么他排出的流感病毒在密闭的环境中更容易聚积,这便增加了同屋中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 <b>如何科学预防流感?</b><br>首先,大家要科学理性面对流行性感冒。既不要恐慌,也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譬如适度的锻炼可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合理的饮食让营养均衡,勤洗手减少双手携带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等,做好预防。<br>其次,注意保暖。尽管“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根据天气情况,根据个体差异,随时增减衣物还是很重要的。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要在运动后尽快擦干汗液,及时穿衣。天气突然降温时,要减少到室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还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br>第三,讲卫生礼仪,尤其是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策略大家要知晓。特别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及时做手部卫生。这种卫生礼仪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陪同的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br>第四,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场所活动。<br>第五,适当休息。不鼓励患病人员带病上班,而是应该在家休息几日,适量饮水,注意饮食。同时适当与家人隔离,不共用碗筷等。<br>第六,接种疫苗。对于老人、孩子及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员,可选择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患流感风险。<br>第七,及时就诊。当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持续加重时,及时到医院诊治,就诊时一定要按照医院“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的要求,戴好口罩直接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患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为好,并注意手部卫生与清洁。<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font></b></h1> 进入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时暖时寒,加之气候干燥,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除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外,还有腮腺炎、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若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及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在此,温馨提醒大家要做到常通风、勤洗手、不扎堆、不串门、分散就餐、“两点一线”、人员密集密闭场所戴口罩等措施。<br><br> <b>腮腺炎</b><br>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br>主要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br>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br>预防措施:目前,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手段。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br><br> <b>肺结核</b><br>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br>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咳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低热,夜间出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出现上述症状或类似症状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进一步确诊和治疗。<div>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传播。<br>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现疑似结核病的症状要及时就诊,不要单纯认为是感冒,特别是咳嗽持续二周以上者要引起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多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br></div> <b>水痘</b><br>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br>主要症状: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成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br>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br>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为有效的手段;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学生患病期间不要带病上课,按医嘱治疗彻底后再复学。 <b>诺如病毒</b><br>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秋冬春季节高发。<br>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治疗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恢复良好。<br>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感染的污染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br>预防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吃生或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煮熟煮透。剩余食物、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选择正规、卫生的餐馆就餐;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br><br> <b>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注意事项</b><br>1.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加强教室、活动室、办公室和宿舍等活动场所通风的频次,保持空气清新。<br>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掩口鼻,勤洗手,少去人群聚集密闭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注意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br>3.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加强户外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br>4.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确诊后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他人。<br>5.易感人群及时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预防。<br><br> 院办咨询电话:3080247 孕产妇保健电话:3211763<br><br>儿童保健科电话:3211722 预防接种科电话:3211721<br><br>犬伤门诊电话:3211723 15135615022(24小时咨询)<br><br>戒毒门诊电话:3211730 健康档案科:3211781<br><br>地址:景西路769号<br><br>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多多关注我们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及美篇号5118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