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了解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我校教育教学的节奏和融入我校教育教学的大环境,同时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交流,2023年9月13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校五位新调入小学语文教师分别上了精彩的见面课。</p> <p class="ql-block"> 见面课是对新入校教师的一次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检验,也给他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学校领导和全体小语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教学研讨气氛浓厚。</p> 上课篇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呈现最为精彩的课堂,参与本次见面课的5位老师们做足了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课上循循善诱,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 艾雅琴《口耳目》 <p class="ql-block"> 《口耳目》是看图识字。课文分两部分,艾雅琴老师这节课主要讲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一幅生活场景图,两个小女孩在看花,一个小男孩正跑过来,表示身体部位的5个生字,错落地安排在图画里,图文结合,便于理解和识记。</p><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艾老师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简单明了的图画,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通过让学生说身体各部分的常用名称如“嘴巴、耳朵”,引出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时,艾雅琴老师还引导了学生通过看图,通过图文对应来识记,联系生活识记,拓展与这5个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或活动,在语境中正音、识记。如“足”字,可以用演变图识记,也可以用小朋友踢足球的图片帮助识记;教学过程中还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身体部位可以做什么,在语言实践中巩固运用,为今后学习带这些生字偏旁的形声字做好铺垫。</p> 万佩雯《对韵歌》 <p class="ql-block"> 《对韵歌》是一年级上册的识字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琅琅上口的文字和对韵的节奏,给我们展示了优美的旋律,极大的激发一年级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对对子的乐趣,课前万佩雯老师用奖励游戏的方式,说出一个字或词,让小朋友们对相近或相反的字词,一下就调动了课堂氛围,孩子们绞尽脑汁举手回答,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熟读懂课文,直至滚瓜烂熟,学到最后,以动画形式拓展对对子的其它内容,升华学生情感,万佩雯老师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乐趣,整堂课都在活泼轻松的氛围里,读写结合,内容丰富。</p> 缪雪梅《桥》 <p class="ql-block"> 缪雪梅老师执教的《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这篇课文作者谈歌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缪老师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以及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 </p><p class="ql-block"> 缪雪梅老师用富有感情的朗诵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激烈学生发言,让学生通过“读——议——赏——感”,达到读写练结合,立足单元教学,铺陈设计,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p> 徐康平《山行》 <p class="ql-block">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p><p class="ql-block"> 在授课过程中,徐康平老师先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欣赏秋景导入诗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继而介绍了作者,解释诗题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徐康平老师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同时结合插图对诗句进行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弄懂每句诗的大概意思。随后,徐康平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在诵读中积累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p> 鲁佳妮《白鹭》 <p class="ql-block"> 《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精练、有种清新淡雅之美,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鲁佳妮老师在整节课中的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节奏明快,学习气氛浓烈,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十分活跃,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课堂秩序把控有度,课堂组织井然有序,课堂活动别出心裁,百花颜色异,朵朵皆缤纷。</p> 听课篇 <p class="ql-block"> 听课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座的语文老师们认真听课,及时记录,表现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p> <p class="ql-block"> 听课过程中,语文老师们认真记录,细心观察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p> 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p><p class="ql-block"> 见面课结束后,新老师们对整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总结。通过反思,发现不足,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同时,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优势,有利于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研组长过芳梅及备课组长们热心评课,针对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总结亮点,提出建议。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取长补短。</p> <p class="ql-block"> 代表老师们的点评和指导,思维碰撞,火花无限,将本次“亮相课”活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p> <p class="ql-block"> 新入校教师“见面课”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传统,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推进广大教师教学教改;它是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的新秀;它是动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 以研促教,以教研兴校。新教师"见面课"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新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营造了学校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相信新老教师们通过本次见面课活动,能互相成长,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脚步更加铿锵,信念更加坚定!</p> <p class="ql-block">监制:饶武庚</p><p class="ql-block">审核:万国春 揭丹艳</p><p class="ql-block">图文:过芳梅</p><p class="ql-block">编辑:马 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