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梁教学点“防范于心 反诈同行”——防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燕儿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与家长的防诈骗意识,掌握防诈骗的技能,帮助全体师生与家长了解更多的诈骗形式,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p> 什么是电信诈骗 <p class="ql-block">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p> 常见诈骗手段 <p class="ql-block">  1.网络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p> <p class="ql-block">  2.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p> <p class="ql-block">  3.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p> 如何识别防范诈骗手段 <p class="ql-block">  1.“五不信”:未经核实不相信,积分中奖不相信,高额回报不相信,退税返利不相信,免费领取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2.“五不露”:不透露身份证号码,不透露姓名住址,不透露银行卡号,不透露各种密码,不透露手机验证码。</p><p class="ql-block"> 3.“五不转”:不向陌生人账户转账,不向“安全”账户转账,不向有风险提示的账户转账,不向未经核实的网站、APP、二维码转账,不向要求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税费等的网贷公司转账。</p><p class="ql-block"> 4.“五不做”:陌生电话不回拨,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微信不添加,陌生平台不投资,网络刷单不参与。</p><p class="ql-block"> 5.“五慎接”:慎接95开头且超过五位数的电话,慎接400开头的电话,慎接00或者“+”的电话,慎接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慎接被手机软件标记为诈骗,骚扰的电话。</p> 检查和控制孩子手机软件的使用 <p class="ql-block">  1.要经常对孩子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APP软件全部卸载。</p><p class="ql-block"> 2.现实中发生过多起孩子上网课课间休息时打游戏被骗的事件。现在很多孩子玩游戏,特别在意游戏角色的“皮肤”,于是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p><p class="ql-block"> 3.孩子爱玩游戏,但常因超时被强制退出,骗子就以能解除未成年人游戏限制一步步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验证,获取家长钱财。</p><p class="ql-block"> 4.现在很多小朋友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骗子就用当红明星周年回馈粉丝返现活动实施行骗等等。</p><p class="ql-block"> 5.平时给孩子谈谈这些现实的案例,管理好孩子使用的手机。</p><p class="ql-block"> 6.手机上下载国家反诈骗APP,一定程度预防诈骗。</p> <p class="ql-block">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共同携手,从小培养孩子的通讯网络防范意识,让孩子在自由、快乐、平安的蓝天下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樊晓艳</p><p class="ql-block">审核:贾瑞珍</p>

诈骗

家长

转账

孩子

网络

慎接

电话

不向

手机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