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生活之美

王铁军

《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用了整整一个单元展示古罗马人的“生活之美”包含了古罗马文明在公共和私人场域空间的物质表现。<br>  比古希腊人更甚,古罗马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尽力追求精致与享受:他们在建筑墙壁上绘画,用精美的器具点缀自己的家,建造宏伟的公共建筑供市民消遣娱乐,用华丽的马赛克装饰地表与墙面。<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有战斗场景的壁画</h5> 壁画是此次展览的一大重要类别。现场展出的20多幅壁画均为庞贝遗址考古挖掘而来,鲜艳如初。壁画的内容反映了古罗马世俗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br> 古罗马人将战争时期对于荣耀的追逐延续到了帝国时期。在可以容纳两万名观众的庞贝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以荣誉作赌,上演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角斗。角斗士决斗、赛马和其他竞技活动构成了古罗马城市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众娱乐的主要内容之一。<br> 这幅壁画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两位年轻的摔跤手在黄色地面的棕色区域对峙,该区域仅由几笔轻巧的笔触勾勒而成。<br>  当这幅壁画被发现时,它正置于小型浴场中高温浴池的半圆形小室内。根据壁画所描绘的运动场景推测,这座小型浴场可能由运动场所改建而来。<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有手持配重的跳跃场景壁画</h5> 此壁画描绘了一幅内容丰富的运动比赛场景。画面中央绘有一个方形石柱,顶部雕刻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肖像,石柱旁斜倚一枝象征胜利的棕榈叶。画面的右侧,一个运动员专注地用橄榄油擦拭自己身体,似乎是在为比赛做准备。相较于画面中央与右侧的静态场景,画面的左侧则是两个动态的人物。左侧的两名运动员手持配重,正在进行跳远比赛。同时,这两位跳远运动员早已穿戴好摔跤手套,那应是他们的下一项比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利品前的胜利女神与国王壁画</h5> 这幅壁画中央的角形头盔和圆形盾牌皆是高卢人所使用的武器,但它们已经成为马其顿人的战利品。<br>  胜利女神右手手持战利品之一的斧头,立于画面左侧。在画面右侧与女神对望的年轻将领,被刻画成亚历山大大帝的模样。画中的亚历山大,是一个刚刚加冕的年轻君主,他身披象征马其顿国王身份的盔甲,盔甲上的蛇发女妖和胜利女神脚边的头盔都能证实其身份。同时,他左手手持马其顿长枪,右手拿着象征军队指挥官的权杖,昭示着胜利的无尽荣耀。<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西索斯壁画</h5> 英文单词“水仙”(Narcissus)和“自恋”(Narcissism)均由纳西索斯的名字而来。<br> 在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的儿子。他的母亲从先知忒瑞西阿斯那里得知,纳西索斯只有在不看到自己面容的情况下,才会长寿。因此,纳西索斯长大后虽然成为全希腊最俊美的男子,但他却从未看到过自己的容貌。<br>  纳西索斯的美貌使人们为之倾倒,但他对前来求爱的人都漠不关心。所以,被拒绝的求爱者请求复仇女神涅墨西斯惩罚纳西索斯。涅墨西斯在知晓故事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一次,纳西索斯狩猎后口渴难耐,复仇女神便将他引诱到池水旁,在水中他看到了自己青春洋溢的倒影。纳西索斯在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倒影的情况下,深深地爱上了它,却最终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爱无法得到回应。内心炽烈的激情之火将他融化,最终化作了一株金白相间的水仙花。<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勒达与天鹅壁画</h5> 美丽的勒达是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也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情人。神话中描述,宙斯变身为一只天鹅,与勒达发生了一段关系。<br>  勒达诞下两枚鹅蛋,孕育出两对双生子女。第一对是海伦和波吕丢刻斯,他们被认为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第二对是卡斯托尔和克吕泰涅斯特拉。其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成为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波吕丢刻斯与卡斯托尔是著名的希腊英雄,死后化身为双子座。<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芬克斯像立于壁毯边缘壁画</h5>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则是狮身人面、长有双翼的女妖,代表着神的惩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室内吊顶装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盥洗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制吊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制水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色雷斯角斗士头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运动员擦拭橄榄油用油罐和刮身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脚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自热装置的水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壶的水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玻璃器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戏剧面具大理石</h5> 古罗马人认为,追求物欲享乐是必要的,但人需要通过物质迈向更深刻的快乐,即精神层面的愉悦。戏剧的繁荣反映了这种需求。随着戏剧的流行,戏剧审美影响了包括雕塑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悲剧中强烈冲突的塑造。对戏剧,尤其是悲剧的向往和追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古罗马人的人神观念与美学理念。<br>  古罗马人无比重视戏剧,城市的公民常齐聚于剧场之中,通过故事中的悲喜与善恶连接共同的现实与理想。<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赛克中的戏剧面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狮子和酒神游行场景马赛克</h5> 古罗马人对马赛克的喜爱堪称执着,我们在2000年前他们活动过的地区常能看到精美的遗存,庞贝遗址内犹多。<br> 本次展览的这一幅直径达2.64米,1829年发掘于一个宽敞餐厅的地面中央。它由精巧多彩的叠褶纹样镶边,中间描绘了狄俄尼索斯祭坛的内部场景。画面中央是一头长着浓密鬃毛的雄狮,身上缠绕着花环,两只前爪戴着金镯。酒神狄俄尼索斯、他的女祭司们,以及长着小翅膀的小爱神丘比特环绕在它的身边。这头神圣的野兽体型比周遭人物大了数倍,却温顺伏于院中,似是已被狂欢的音乐和酒神的幻影所降服。<br> 这件艺术品采用了“蠕虫状工艺”,即使用仅3毫米大小的微型镶嵌砖紧密排列,铺成蜿蜒曲纹,精准勾勒出主体轮廓。<br>  本幅马赛克上画面的原型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它参考了阿尔克西拉乌斯的雕塑作品《与丘比特嬉戏的雌狮》,该雕塑创造于公元前1世纪,曾被置于恺撒广场内。<br> 通过“生活之美”,我们看到与女神、男神雕像一样,古罗马人在生活中同样有一个通过物质享乐迈向精神愉悦的过程,这也是追寻美的过程。<br>  殷实的物质基础与丰饶的精神基础是古罗马美学的根基。藉由古罗马人民的双手,数座绝美之城傲然而立,成为了整个地中海的瑰宝。<br><div><br></div><div> 展览中的古罗马文物是西方美学之至宝,鲜明地呈现了那个伟大文明的审美追求与标准。这些文物在时空上与此地今时遥不可及,却能让我们在观瞻时,无碍地欣赏、理解、认同古罗马人对“美”的表现与追求,并启发我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思考与珍视。这种思考与珍视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是文化交流能够带给观众最重要的意义——这是展览主办者的希望。<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本篇中说明文字部分来自展览的展词和网络,略有变更)</h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