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照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制片人:微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门长瑞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了大量老照片,距今已五十年了,历经半个世纪旧貌变新颜,有那些变化?</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一摄影:门长瑞</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笔者是个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未上过艺术院校。爱好摄影要有两不:不要怕辛苦,星期天我都到沧州市街头去摄影,走遍了沧州市的大街与小巷,在市里拍得不过瘾,公休及假日到农村去猎影。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转遍了沧州市界各条公路沿途农村,向西南方的沧石路崔尔庄,距市区40余华里。</p><p class="ql-block"> 向西沧河路到杜生60华里,向北津德路到过兴济47华里,向南沿津德路到邱庄子45华里。向东北沿沧黄路到李天木,向东南沿沧盐路到东关与七里淀再到南排河约6o华里。</p><p class="ql-block"> 沧州日报给我开辟了《沧州热土》摄影专栏,为供稿骑自行车沿沧黄路由黄骅再到南排河渔港,100余华里,往返两天,夜宿南排河旅馆。</p><p class="ql-block"> 爱好摄影要不怕花钱,我为了搞摄影前后共用了8部相机,《八部相机的故事》在沧州晚报征文中,得了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我自制放大机,由白铁匠打了灯室,从北京买来放大镜头及单凸镜片,制成了放大机。我为了及时向报社送新闻稿,在住平房时在家设有暗室,配齐了放大机,上光机,显影罐等设备。</p><p class="ql-block"> 买胶卷一个三元多,我为了省钱,从保定胶片厂,买来60米一盘的电影胶片,在暗室里自裁135胶卷。</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沧州市李瑞昌市长在春节前到沧州市冷库视察,春节肉蛋禽货源储备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拍摄地在新沧州市新华路荷花池,高楼是浮阳大酒店,,周围都是平房,如鹤立鸡群,如今高楼遍起,旧貌变新颜。</p> <p class="ql-block"> 上图拍摄于沧州市狮城商场,此片刊登在沧州晚报上,商场段立华总经理从晚报社得到我的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他也是个摄影迷,他让我陪他开车到北京捷成照相器材店,花7500元买了一部佳能135全自动相机,当天返沧,车过廊坊后,己是黄昏,我见夕阳西下的一棵树,此景非常美,于是我们下车同时拍了如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老翁叫段忠祥,是位退休的老人,当年八十二岁,耳聪目明,不见老态龙钟,由女儿做红娘,髦耋老翁当新郎,成了街谈巷议的美谈。</p> <p class="ql-block">上图拍摄于沧县兴济大集牲畜市场,此骡马市场闻名于周边百里,当天来赶集进行交易,买方与卖方由经纪人从卖买双方,在袖筒里沟通价格,成交后收取交易费。</p> <p class="ql-block"> 上图拍摄于沧县大板洋桥,该村家家户户都种香椿,阳春三月香椿芽该摘了,这是村民正采摘香椿赶集去卖。</p> <p class="ql-block"> 上图拍摄于沧州市公园,五四青年节,这是沧州市商业局团委组织各公司的团员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平房门洞的燕子,母燕叼虫喂小燕</p> <p class="ql-block">诗配画:靑青河边草</p> <p class="ql-block">以上诗配画拍摄于沧州市南郊,国庆节一家人去郊游。</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沧州市回民老拳师张少甫,已是八十岁,曾是沧州市武协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前来拍电视片,笔者有幸前往,拍了这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前,肉蛋凭票供应,每年春节前都在红星影院前的广场办年货供应市场,这是市民用篮子排队买鸡蛋。</p> <p class="ql-block"> 上图拍摄于道东工农路沧州市食品公司下设的肉食商店,在售票买鸡蛋,以后市场放开,不用凭票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沧州市造纸厂排泄的废水,污水漫溢,环境严重污染。</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市政为了改变环境,把造纸厂的排污,在地下铺了排污管道,把明排改暗排,环境大为改观。</p> <p class="ql-block"> 下图拍摄于南环路与津德铁路交叉的桥下道洞子,每逢下大雨,桥下积水,这是市民涉水过道洞。有时跨过铁路,既费力又危险。</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在铁路上架起高架桥,大大方便了行路难。</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王御史村南的臭水坑。</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将臭水坑变成了美丽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王御史村南的打麦场,麦收人倍忙。</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原打麦场己是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王御史村南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土路没有了,盖起了高楼。</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物华市场北边的一地,垃圾遍地:</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市政改造小街小巷后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上图拍摄于上世纪的杜林集,牵着一只大绵羊,骑羊照相,一元一张,农民也有了商品意识。</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地质队西的一片垃圾地。</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在原址高楼起。</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平房西,过铁路便是市化工厂,每逢刮西南风,我院子落满一层黑粉尘,那是高烟筒冒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市化工厂产出的垃圾山,如同一座山巍巍壮观。</p> <p class="ql-block"> 市化工厂虽是利税大户,但对市区造成污,为改善环保,市政府舍疼割爱,将化工厂迁往黄骅市以东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市政将这座垃圾山用于沧州市公路建设代替白灰,废物利用。在化工厂的原址建起的高楼群。</p> <p class="ql-block"> 在市东郊蔡庄子,驻着一些破烂王,他们大都来之乡下的农民,到城里来淘金,他们丢掉的是面子,拣回的是宝贝,换回的是票子,鼓起的是钱袋子,别瞧不起营生,但是无本万利的。有的致富了,家里盖起了新瓦房。</p> <p class="ql-block"> 这位女士在购物抽奖中,喜得一辆电动车,笑逐颜开。</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原沧州地区地委书记,唐山人,他不仅是从政的领导,也是多才多艺,他是中国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都是国家级迎美术书法摄影高手,下图是他我题的巜光影相辉》的横幅,及学海无涯题词。</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调任河北省税务局局长。</p> <p class="ql-block">上图原是我的同事,后了成了老板了。</p> <p class="ql-block"> 农家小院,又是一个丰收年。摄于大运河可以畔陈家院村。</p> <p class="ql-block"> 在陈家院沿运河来到胡嘴子村,遇到一个髦耋老爷子,我看形象不错,给他拍了一张照片,说我照照,老爷子竞把相机拿反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捷地西北架在捷地减河的一座简易桥,河西的村民来赶集在这桥上一过。</p> <p class="ql-block"> 在没建简易桥前过河靠摆渡,后来建了水泥挢。</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我在南皮王寺供销社工作,那一年是粉碎四人帮,镇政府组织人们进行游行庆祝,于是我照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小小年级写一手好毛笔字,围满众人观,由小看大,学有所成,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秦皇岛,父母退休后也搬秦皇岛了。丨</p> <p class="ql-block"> 吊炉烧饼分外香,上图拍摄于淮镇大集。</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蒸蒸日上的沧州大化</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在大化原址建起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沧州地区冷冻厂肉蛋禽批发市场的繁忙景象,该厂建有礼堂,并从沧县电影公司调来一位放影员,并有自厂的放影机,每周来了末都放电影,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盖起了座座高楼。</p> <p class="ql-block">上图拍摄于杜林集,这位美须翁在集上卖针头线脑等小商品。</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我家的德国牧羊犬黑贝,智商特别高,我去北京南的大兴特种养犬基地,花了千元买的一只幼犬,这只母犬每窝下十余个小狗,有的送给了我的朋友,也有付钱来买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沧州市知名摄影家,他在市区开了一摄影器材店,兼营婚纱摄影,这是他正拍婚纱照,我抓拍了这一瞬间,这张图片已被沧州日报刊登。</p> <p class="ql-block">上图拍摄于上世纪,在沧州街头卖各种竹编。</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刘芳廷老师,退休前他在沧州日报任美摄科科长,由于我经常送照片稿,故我们成了朋友。他写的隶书独树一帜,曾出版印刷了巜百家姓》,巜刘芳廷书画集》等书。他曾是沧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我拟出一美术书法摄影集,为提高集子的文化品位,我请他给我题写书名,他给我写了《门长瑞艺苑漫步集》,为集子大为增色。</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是一个温和慈祥的老人,待人谦和热情,没有文人相轻之陋习。他退休后,又到一家企业办起了《市场报》,他用照片插图时,应我去拍片,给搞费。后来,每逢清明节是立碑的旺季,沧卅大斤石材董事长穆远芳,既是文人又是企业家,身兼社会多种职务,我们也是老明友,每逢清明节,刘老师与我都去大斤石材厂,去书写碑文。</p><p class="ql-block">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与老师相处,不仅学到知识,也学到做人之道。</p> <p class="ql-block">黔饰入沧,上图是来之贵州的少数民族的两位女士在沧州街头售卖饰品。</p> <p class="ql-block">上图拍摄于上世纪,在沧县环保局工作的一位同学,需拍全县有关环保的图片,让我去帮忙,当车到汪家铺下公路,去七里路上时,我见一片高粱丰收在望,给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拍了这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光前裕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此片拍摄于沧县李天木。</p> <p class="ql-block">是市场也是麦场,此片拍摄于杜林大集,照这位农民将售品放在麦子上,半躺半座好不快活。</p> <p class="ql-block">这位农民看见我给他拍照片,他不但拒绝,还露出笑容,这就是农民的纯朴,他在兴济大集上坐着编大蒜,俺可是自产自销。</p> <p class="ql-block">春江水暖鸭先知,此片拍摄于市南郊王希鲁村南,大运河西畔。</p> <p class="ql-block">子荣母贵,上图是奥运冠军孔令辉之母,从沧黑龙江省来到沧州,因孔令辉参加,万岁集团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孔令辉同母来到沧州,住在招待处,我抓拍了这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上图图片拍摄于沧县七里淀村西一沟内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到七里淀村内饭店去吃饭,旁桌有两位男士推杯换盏在喝酒,一人说:你说什么叫有钱?另一人说:你说什么叫有钱?那人说:有钱吃了花了享受了,那才你的钱,你纵有金山银山,家财万贯,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两腿一蹬赴黄泉去西天,一分也带不去。钱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不要做金钱的奴隶。</p> <p class="ql-block"> 对以上这位男士的一番吃光花净的享受主义,笔者不敢苛同:人生在世,不光自己享受,还要抚养子孙,到老了,孩子才给你养老。正确的金钱观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p> <p class="ql-block">此片拍于二OO一年的11月,刊登在沧州日报上的巜爱心沐浴孟村三孤儿,该版图片由我拍摄。这是彰显人间的大仁大爱的慈善之举,下面把故事简述如下:</p> <p class="ql-block"> 孟村县西张沙村,有三个孩子,由于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停学在家,在报纸上刊发的此消息,张新会女士是我在万岁集团供职的同事,张新会的父亲得知消息后,拟收养,托张新会前去办领养手续,并买了三件防寒服,由沧州日报的文字记者,我也同行,一行人到孟村西张沙村三个孤儿家,左邻右舍正给做棉被,孤儿的林氏族人都在,当新会说明来领养,林氏族人经协商,认为这是林氏的后代,决定:林风泉三弟林风军抚养老大金铎和其弟明兴个俩,林凤泉抚养老三领弟,至此三个孤儿,有了家,该村小学校长让孩子们重返课堂。镇政府也带来关爱,此事彰显了人间大爱。</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刋登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沧州晚报》上,总编是杨云亮先生。</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的一天,是个公休日,我背着相机,骑上自行车,上了沧石路,当行到梁官屯村北时,见公路南边沟的桥下围了一圈人,中间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敏感告诉我,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新闻素材,我拿着相机一阵狂拍。</p><p class="ql-block"> 经了解这个女人,来之贵州,是个少数民族人,在桥下的函洞里安了家,地上铺着棒子稭当床,地上用三个砖头支着一个铁罐头当锅,还有老鼠皮,其肉让她吃了,有时到果园去拣落果来充饥,秋后到地里拣一些罗卜,胡萝卜果腹,村民时有送窝窝头与馒头的。</p><p class="ql-block"> 时值冬天,村里拟引黄河水来冬灌小麦,黄河水一来,桥下函洞必被淹,好心的村民正让她搬到场院屋里去住,我几乎拍了一个卷后,我又登上沧石路赶向崔尔庄。在崔尔庄拍了一张枣乡风情的图片,立即返沧。</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我马上进了暗室,冲卷,定影,放大,剪裁,上光烘干,编写解说词,后又送沧州晚报社。</p><p class="ql-block"> 这组图片见报后,河北经济报驻沧王锦安对我说:那组照片见报后,在沧州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一天,杨云亮总编给我来电话,他说:流浪女一组图片,要给读者有个交待,不能虎头蛇尾。我按照报社领导又去梁官屯回访,我带着一罐头盒咸菜及五个馒头来到梁官屯,公路南边沟已存满了水,经梁官屯一位知情人告诉我:那个流浪老太已被沧州市物资局的一个公司经理接走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到市物资局办公室告诉我:局下属的金属公司在小赵庄东郊东外环路上,到金属公司后,经理不在,门卫告诉我:这个老太,由经理与夫人开车到梁官屯接回家,由夫人陪同去澡堂,给老太洗了澡,又到商店买了一身新衣服,流浪老太变样了。将老太住在公司门卫西侧的一间房里,床上铺着新被褥,墙角放了市民送来的防寒服及其它衣服。由公司出资,让门卫负责老太的一日三餐。一个星期天早晨外出后,没回来,又走了。</p><p class="ql-block"> 此事虽然结尾不完美,但彰显了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是大仁大爱的之举。</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拍摄于石家庄街头,四个盲人手扶肩同舟共济过马路。</p> <p class="ql-block">以上四图片拍摄于山西省太原市,我儿子考入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学校,借机到晋祠拍了以上图片。</p><p class="ql-block">图1:腾飞</p><p class="ql-block">图2: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图3:太原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图4:古杉</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拍摄于承德避暑山庄。当时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在承德举办河北省举办摄影展,我应约前往,借机拍了如上图片,从上到下为</p><p class="ql-block">图1:山庄外八庙</p><p class="ql-block">图2:蒙古包</p><p class="ql-block">图3:不是江南似江南</p> <p class="ql-block"> 浙江温州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是个地级市,却拍了一部巜温州人》电视片,名扬四海,在全国一个地级市拍电视片可谓凤毛麟角。温州人聪明,并善于经商,全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是发给此市的一个个体户。温州产的鞋,眼镜行销全国,油印用的腊纸也是温州产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办《交通战报》都是用的此产品。我又是该市《食品导报》的特约记者,我与温州有缘,故有了江南摄影采风行,心动不如行动。</p> <p class="ql-block"> 笔者于一九九七年春进行了一次江南摄影采风行,往返六千华里,采风的城市有:苏州,上海,杭州,绍兴,温州共五市,拍摄的图片如下:</p><p class="ql-block"> 采风行第一站是苏州,照片如下:</p> <p class="ql-block"> 由上到下</p><p class="ql-block">图1:虎丘水巷</p><p class="ql-block"> 月落乌啼霜满天,</p><p class="ql-block">江风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夜半钟声到客船。</p><p class="ql-block"> 这首古诗就是写给苏州的。</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从上到下为</p><p class="ql-block">图1:姑苏水巷</p><p class="ql-block">图2:繁忙的苏州湾</p><p class="ql-block">图3图4图5苏州园林</p><p class="ql-block">图5,苏州大嫂</p> <p class="ql-block">采风第三站是上海,拍摄图片如下:</p> <p class="ql-block">上图:胶白是上海人爱吃的蔬菜,形似竹笋。</p><p class="ql-block">中图:玩蛇的老人</p><p class="ql-block">下图:游商</p> <p class="ql-block">江南采风行第三站是杭州,拍摄图片如上,从上到下为:</p><p class="ql-block">图1:毛笔世家</p><p class="ql-block">图2:做饭</p><p class="ql-block">图3:西湖岸边</p><p class="ql-block">图4:海誓山盟</p><p class="ql-block">图3,4,5为杭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江南采风行第四站是绍兴,绍兴是历史名城,也是鲁迅的故乡,他的中学课本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名扬天下,绍兴女儿红酒也有名,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演遍华夏,以上几图片是在绍兴拍的:</p> <p class="ql-block">江南采风第四站是绍兴绍兴是历史名城,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他写的一篇中学语文课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名扬天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更是演遍九州华夏,绍兴女儿红酒也有名,绍兴也是水城。以上是在此城拍的图片,从上到下的顺序为:</p><p class="ql-block">图1:传统小吃茶汤</p><p class="ql-block">图2:乌蓬船</p><p class="ql-block">图3:</p> <p class="ql-block">图3:咸丰酒店</p><p class="ql-block">图4:水城一隅</p><p class="ql-block">图5:绍兴园林</p><p class="ql-block">图6:编棕床</p><p class="ql-block">图7:水城一角</p><p class="ql-block">图8:鲁迅雕象</p><p class="ql-block">图9:绍兴板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