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鲅鱼圈国学诗词学会座谈记实</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下午两点,鲅鱼圈诗词协会如期在明智书屋举办了诗词座谈活动。活动由张岩副会长主持。多位热爱诗词的嘉宾出席本次座谈。江承霞老师作为主讲嘉宾阐述了对诗词的独道见解。江老师以博闻强识的知识储备、生动平实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令在座各位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她在赞赏鲅鱼圈人杰地灵的同时,引用了一系列描写景观的诗词。《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 的静美,《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婉,一下把大家带到诗意的情境中。随后江老师说到“好诗只写平常事” 。大家感同身受,引起深深的思索。继而她又谈到毛主席诗词中的英雄气概、至情至性、大气磅礴,逐渐把大家的兴致调动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随后,她才引出了今日重点讲解的“诗神”——苏轼。苏轼性情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 、好美食,雅好山林的一生 ,在她口中娓娓道来。与会诸人无不为苏轼跌宕起伏、坎坷波折,却又洒脱不羁的一生感慨莫名。他的性格乐观,在坎坷中从容面对、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随着江承霞老师的讲解, 苏轼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具体起来。《海棠》诗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让大家领略到他在贫寒之中,眼中亦有摇曳春风,仍能展现富贵闲情。江老师使我们随苏轼一起被这一束海棠所带来的如梦温馨而感动。</p> <p class="ql-block">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后半生都处在贬谪之中,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荒凉,可他的诗词中却很少有忧郁愁苦之感,反倒常常透着一份豁达和乐观 。他洒脱豪放,但也不乏细腻的感情。江老师在引述苏轼写给亡妻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时,显得格外动情。更显苏轼情感真切。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表现出他情感的细腻之处。继而江老师又引述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使大家感受到他愁闷孤独但又心怀高远,不肯随波逐流。江承霞老师学识渊博、人情练达,在其深刻体会苏轼一生的同时,也带领大家畅兴一场诗词之旅。令与会者心折首肯,频频称赞。</p> <p class="ql-block">李益白老师就江老师一席话对比了今人与古人的风骨,他认为诗人不能与社会脱离、与文化脱离,文学的作用是教化。他例举《诗经》强调了诗歌要具有教化作用,要倡导真善美。 任丽老师在与大家探讨之时,也展现了她丰厚的诗词功底,大家兴致高涨。刘连芳副会长发言中强调学习诗词要注重“务实”二字。他说道:“人要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我们要牢记国家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无私,要有大同思想。”高飞副会长则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期许和展望:“我们鲅鱼圈诗词协会创办得很好,如今有年轻力量加入,相信必定会有后起之秀</p> <p class="ql-block">张岩副会长结合江承霞老师的学诗经历和独道见解以及大家的讨论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热衷一件事就要做好,做好便会从中感受到喜悦。在国学讨论阶段,张岩副会长提出马列主义中国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大学》中的“平天下”思想,世界大同理念,实际上与共产主义理想是相通的。我辈应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在韵律讨论部分,他表示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个人对平水韵、新韵、中华通韵、以及古体诗的不同探寻。</p> <p class="ql-block">最后,张岩副会长对李益白老师为本次座谈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谢意。他表示鲅鱼圈作为中华诗词协会的一方重要基地,有着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我们更要继承好、发展好、弘扬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将这项活动一直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