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知青风采录

王悠然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8日早上8点多,西陶知青农场场外东侧,新立的《知青农场纪念碑》前热闹非凡,筹备几个月的西陶知青农场纪念碑揭碑仪式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阳照在挂在碑前树竿上“欢迎农场各届知青回家”红色标语煜煜闪光,从各地来的大巴车以及不同车辆,挤排在这条乡村道路上,每当来车就是一阵欢笑声,握手拥抱,更有甚者热泪盈眶相互认识寒暄,大家簇拥签到等待老朋友们的到来。分别将近50年,当年的小伙靓女如今两鬓斑白,岁月痕迹留在脸上,不过来参加联谊会的个个精神饱满,喜迎揭碑仪式到来。</p> <p class="ql-block">本次纪念会从四月份由73届知青朱建卓牵头,组成了68届知青杨坚争,76届知青张柏山73届知青瞿苏平、孙景乐等组成的纪念活动小组,分工协作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建卓设计监制的西陶知青农场《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9点30分在鞭炮声中拉开揭碑仪式,由西陶镇政府赵金钟镇长致辞,并同老知青杨坚争瞿苏平孙景乐张柏山农场老职工杨有计共同揭碑。60多名老知青和农场老职工从多地赶来参加揭碑仪式和联谊活动,揭碑仪式后安排大家拍照留念,到场内寻找曾经的宿舍食堂和播撒青春梦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纪念会开始前,所有参加纪念会人员在西陶知青农场原址围墙东侧新落成的《西陶知青农场纪念碑》前合影留念。9点30分纪念会揭碑仪式正式开始。西陶镇政府赵金钟镇长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在揭碑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致辞,欢迎老知青老职工回农场常来探访,为这片热土出力献策。</p> <p class="ql-block">全体人员纪念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老水塔上的知青纪念标志。</p> <p class="ql-block">联谊活动在距离西陶知青农场近邻西滑封党群活动中心举行,赵金钟镇长介绍西陶镇发展状况,西陶镇综合经济指标2022年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排名为九百多位。西陶镇党委政府对本次知青纪念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从纪念碑立项选址到8月18日纪念活动,赵金钟镇长全程参与其中,使纪念活动圆满成功落幕。</p> <p class="ql-block">我国知识青年下乡从1968年开始到1980年,西陶知青农场在这12年间接收安置来自多地的知青400余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1968年新乡市49名初高中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陶知青农场,开始了在农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陶知青农场是武陟县为安置知识青年建立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小型农场,当时乡政府在位于西陶乡西滑封张武村和周家庄之间划出400亩耕地给予农场,规划场部在中间,南部180亩果园,180亩为耕地。场部座南朝北,新建的几十间青砖瓦房东排房为宿舍和2间粮食仓库,南排房为场部各部门办公室,西排为食堂和水塔等放置杂物配套简易仓库,在场部东北角是小养猪场,紧靠场部西部是菜地。整个农场四周地界全部栽种了树木。60年代末,西陶知青农场田园化归划管理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1968年10月16日新乡市49名知青来到农场,开启了知青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的体验新的集体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1968年新乡市知识青年杨坚争,回顾在农场奋斗的经历,由青春年少在农场劳动锻炼,劳动之余从书本中学习耕耘,从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到自考进高等学府深造取得教授、博士生导师职称。并被选派到联合国工作六年,参加有关网上争议解决技术指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起草工作。</p> <p class="ql-block">杨坚争教授参加2013年6.18电商平台晚会录制的有关价格方面的新闻发言。</p> <p class="ql-block">2013年6.18电商平台节目杨坚争教授谈电商。</p> <p class="ql-block">1973年8月18日,新乡市48名知识青年来到西陶知青农场,当时农场已是果树成林,果实累累,桃子采摘已近尾声,苹果梨挂满枝头,看到果实就是一种享受。玉米豆子长势喜人,高高低低绿叶菜布满菜地。食堂伙食虽然清淡,可是由于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饭菜都吃的香,如果改善生活大多是食堂蒸包子,那更有一番热闹景象,用筷子挑着几个大包子一会就吃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秋收后,农场上酿酒项目,场里安排部分职工知青投入到建厂房,车间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劳动中去。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搬砖和灰提泥,学会向墙上撩砖瓦等等技能,建好厂房之后投入到学习制酒工艺操作流程,部分知青就分配在制酒车间实行三班倒工作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建卓展示联谊会当天与会人员签名留念汗衫。</p> <p class="ql-block">1976年,武陟县17名知青来到农场。在这火红的年代,第三批知青在农场这个大熔炉中锻炼成长,西陶知青农场是当时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的探索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柏山是76届知青从农场走出来政府领导,曾任原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监督局党组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长期从事黄河下游治河防洪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河型转化及整治研究。黄河坝岸工程水流运动特性及新型结构的设计与应用等项研究工作中取得多项成果。组织和参加了“国家经贸技术创新”项目、“土工合成材料在防汛抢险和堤防建设中的开发应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题“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整治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先后获得黄委会、水利部科技进步奖,有关水利杂志刊登论文20余篇,出版《世界江河防涝与治理》等专著三部。</p> <p class="ql-block">西陶镇纪检书记刘战强在镇政府大院接待8.18西陶知青农联谊活动筹备组部分成员。</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朱建卓、西陶镇纪检书记刘战强 、杨坚争、孙景乐、瞿苏平。</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落成参与设计施工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8届知青30年后重聚,杨坚争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武陟县第二届知青代表会西陶参会人员留影。</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前排农场书记赵立勇、带队干部高再生、公社书记李生和、公社团委书记申鑫巨、知青丹世忠</p><p class="ql-block">后排:张秋梅、孙爱琴 、朱建卓、杨武、王凤琴、靳秋枝</p> <p class="ql-block">部分73届知青离开农场20年后重聚。</p> <p class="ql-block">新乡市部分老知青常回场看看,和老职工叙叙旧。</p> <p class="ql-block">部分农场职工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农场宣传队部分成员,她们在春节前冒着严寒把六十年代《春晚》送到西陶镇的村村队队。</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王希凤、梁正云、张秋梅、靳秋枝(已故)。</p> <p class="ql-block">赵立勇场长开会期间与当年知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邓新生、孙树芳、赵新民、李松贵、郭建利</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孙景乐、牛新乐、赵新民、朱建卓、田新民1974年冬于新乡市。</p> <p class="ql-block">76届知青王晓霞、王玉霞、牛新惠</p> <p class="ql-block">76届知青:张爱琴、尹玉梅、王玉霞、李胭脂</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知青已是中年,带着孩子们聚会。</p> <p class="ql-block">姐妹情深:王秀荣、杨希瑞、梁正云、孙艳玲</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炎跃岭、杜东海、孙树芳</p> <p class="ql-block">离开农场44年,2019年底瞿苏平王凤琴在海南相逢。</p> <p class="ql-block">68届知青杨坚争,现居上海市。</p> <p class="ql-block">73届知青朱建卓,现居北京市</p> <p class="ql-block">73届知青梁正云,现居新乡市</p> <p class="ql-block">76届知青王玉霞,现居郑州市</p> <p class="ql-block">76届知青王晓霞,现居郑州市</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图片整理:73届知青王凤琴(网名悠然),现居焦作市。</p><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由各届老知青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13日周三农历七月二十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