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尤其是针对在校学生和家长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大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我市“两卡”(银行卡、电话卡)违法犯罪严重,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QQ号、微信号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希望各位家长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此特别提示:</p><p class="ql-block"> 常见诈骗我知道</p><p class="ql-block"> 骗术一:盗用微信、QQ冒充班主任老师诈骗家长。</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冒充家长身份加入班级微信QQ群后,潜伏研判出班主任的身份,复制班主任微信昵称和头像,伪装冒充班主任收书费、资料费等向家长群发送转账汇款指令,骗取家长钱财。</p> <p class="ql-block"> 骗术二:“安全账户”诈骗</p><p class="ql-block"> 犯罪嫌疑人冒充“电信、银行、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法院传票、绑架勒索,涉嫌洗钱、透支、欠费、医保卡、身份证被盗、账户冻结、领取退税”等为由,骗取其立即通过操作自动取款机将钱转入“安全账户”、“指定帐户”实施诈骗。</p> <p class="ql-block"> 骗术三:冒充学生受伤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冒充学校,以学生受伤为由,要求家长将手术费、治疗费汇入指定账号。利用家长情急的心理,未具体核实便将钱汇入嫌疑人账户,最终导致上当受骗。</p> <p class="ql-block"> 骗术四:盗用微信、QQ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犯罪嫌疑人事先盗用事主家人微信、QQ等聊天工具冒充事主家人,以其有事需借钱或在外受伤为由,要求事主将钱汇入指定账号。</p> <p class="ql-block"> 骗术五:各种“中奖”诈骗。</p><p class="ql-block"> 犯罪嫌疑人发布各种彩票中奖、QQ号码中奖、知名电视栏目中奖等信息,以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回复电话,再以支付手续费、个人所得税、保证金、公证费等名义骗取钱财。</p> <p class="ql-block"> 骗术六:“猜猜我是谁”诈骗。</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先拨通你的电话,让你“猜猜我是谁”;或者冒充多年未见的老乡、同学需要救急,要求汇钱或转账。</p> <p class="ql-block"> 骗术七:“各种退款、退税、领取补贴”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往往在电话、短信中冒充税务、社保、海关、车管所等部门人员,以政策调整可以所谓的各种退款、退税等,诱骗事主到ATM机上按旨令操作,实则是骗钱转账。</p> <p class="ql-block"> 骗术八:“网上银行口令安全升级”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往往发布网银口令需要安全升级的虚假信息,诱骗当事人登录其提供非法克隆网站进行升级操作,盗用当事人的网银账号、密码。</p> <p class="ql-block"> 骗术九:各种“汇款账户”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往往群发“汇款账户”信息,群众可能正好因为租房、经商、朋友交往需要汇款,而以假作真,不小心上当。</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点赞诈骗。</p><p class="ql-block"> 点赞诈骗分两种:第一种是集满多少个赞就可以获得什么礼品或优惠,实际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第二种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但需要填写提供姓名和手机号码,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这种网站、公众号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眼见为实。</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一:“爱心传递”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一般会以虚构的寻人、扶贫济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在微信中疯传,引发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此类信息转发需谨慎,扩散会害人。</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二:代购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一般会以“低价代购”、“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你加付“关税”,等你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也没了。</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三:“克隆”头像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一般都是盗取了好友的帐号,之后下载其好友中其他人的微信头像,然后把昵称改成一样,屏蔽所有人查看朋友圈,最后冒充好友进行诈骗。所以,凡是好友提到钱的,都必须先打电话进行核实。</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四:假公众号诈骗。</p><p class="ql-block"> 骗子会在微信平台上取类似“官方”或取相似字的公众账号名称,让人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再进行诈骗。</p> <p class="ql-block"> 骗术十五:兼职刷单诈骗。</p><p class="ql-block"> 闲在家也不能入不敷出、坐吃山空啊,因此“足不出户就能赚钱”自然也就成了骗子的“广告语”。以投资小回报快,动动手指月入斗金为诱饵,待你投钱之后,以系统任务需要连续刷单、后台故障等理由,诱骗继续刷单,骗取保证金、培训费等,甚至还有能够打开你的小金库的钥匙——“手机验证码”。刷单是违法的!请在正规渠道找兼职!任何添加私信好友客服不可信!陌生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不要碰。</p> <p class="ql-block"> 防骗技能</p><p class="ql-block"> 防骗五不要</p><p class="ql-block"> 1、不贪心,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p><p class="ql-block"> 2、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进行资金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当受骗;</p><p class="ql-block"> 3、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图小利而受不法分子的诱惑,不向对方提供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4、不惊慌,收到恐吓威胁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失措;</p><p class="ql-block"> 5、不转账,绝对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p><p class="ql-block"> 六个“一律”要谨记:</p><p class="ql-block"> 1、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p><p class="ql-block"> 2、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p><p class="ql-block"> 3、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断;</p><p class="ql-block"> 4、陌生号码发出的短信,要求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p><p class="ql-block"> 5、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p><p class="ql-block"> 6、提到“安全账号”的,一律不信。</p><p class="ql-block"> 八个“凡是”不能信:</p><p class="ql-block">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p><p class="ql-block"> 2、凡是要求汇款“安全账号”的;</p><p class="ql-block">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的;</p><p class="ql-block">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p><p class="ql-block">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p><p class="ql-block"> 6、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p><p class="ql-block">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p><p class="ql-block">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p><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们在潜意识中警惕任何网络上的陌生人,对网上所有主动接近的.人打一个问号,心里嘀咕一下这人是不是骗子,慢慢地形成风险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传达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收获的正确理念。</p><p class="ql-block"> 防止孩子利用手机、电脑玩游戏、刷红包、网购、发布有害信息等,防范发生网络诈骗、网络舆情等网络安全事故。</p><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希望通过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这样的契机,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这将惠及孩子们一生。</p><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赢得广大家长的支持,积极配合我校开展好安全防范宣传,把学习到的安全防范知识多向家里或邻里宣传,拓展社会宣传的覆盖面,让电信诈骗在校园和家庭无机可乘,大幅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预祝家长朋友双节快乐,幸福平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吴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3日</p> <p class="ql-block">策划:杭占伟</p><p class="ql-block">编辑:温仲军</p><p class="ql-block">审核:高光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