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气温变化多端,病毒、细菌容易滋生,而红眼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近期,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红眼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在家庭和学校传播扩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那么红眼病有哪些症状呢?今天中午,我园保健医生给老师们进行了关于红眼病的健康知识培训。</p> 一、什么是红眼病 <p class="ql-block">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是由70型肠道病毒、CA24v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易出现流行或暴发。</p> <p class="ql-block"> 儿童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急性结膜炎属接触传染,多见于春夏及秋季,可散发或流行感染,发病急,传染性强,一般在接触感染1~2天内双眼先后发病,各年龄段人群都可发病。</p> 二、红眼病有哪些症状 <p class="ql-block"> 该病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红眼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强。</p> 三、红眼病是怎么传染的 <p class="ql-block"><b> 1.传染源:</b>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p><p class="ql-block"><b>2.传播途径:</b>直接接触患者的眼睛分泌物;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玩具、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p> 四、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尽量少揉眼睛,勤洗手,使用眼药水前后用流动水洗手。</p><p class="ql-block">2.日常不要共用毛巾、浴巾、眼部化妆品或个人眼部护理用品。</p><p class="ql-block">3.在红眼病高发季节,要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比如游泳池、游乐场等。</p><p class="ql-block">4.加强对游泳池、游乐园、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p><p class="ql-block">5.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p> 五、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p class="ql-block">1.如患“红眼病”应主动向幼儿园报告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到公共场所洗澡、理发、游泳等,以防传染他人。</p><p class="ql-block">2.患者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减少公共场所活动。</p><p class="ql-block">3.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做好手清洁和消毒。</p><p class="ql-block">4.患者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避免交叉污染。</p>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特别提示</strong></p></h1>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幼儿园属于集体生活,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如出现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治疗管理,不得带病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延误病情造成疫情蔓延。</p> END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张福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谢海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罗文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姜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声明: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