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胆固醇或胆色素。胆囊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容易引起腹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因此,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患者,男,11岁,主因饮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5小时。结合病史,查体,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胆结石胆囊炎。给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化石排石的方案,前期以小柴胡汤为主,调理患者一些不适表现,后期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再加化石排石药物治疗。</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个月的药物治疗后复查超声示:胆囊结石消失。</p> <p class="ql-block">胆囊结石如果在没有急性炎症发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先保守观察,但如果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的症状,建议还是需要手术治疗。此外,胆囊结石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结石的数量多、结石的直径>2cm、胆囊壁钙化或者瓷化胆囊,还有合并胆囊息肉>1cm、胆囊壁增厚>3mm,合并有糖尿病。</p> <p class="ql-block">引起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1、饮食因素</p><p class="ql-block">长期饮食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引起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胆囊是存储胆汁的器官,其中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盐和胆色素等。如果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和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升高,进而形成结石。</p><p class="ql-block">2、年龄因素</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的功能逐渐减退,胆汁排出不畅,易形成结石。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患病的比例较高。</p><p class="ql-block">3、性别因素</p><p class="ql-block">女性患胆囊结石的比例较男性高,这与女性激素和孕期激素的影响有关。女性在怀孕、服用避孕药、更年期等生理时期会产生激素变化,这些激素会增加胆固醇的浓度,从而增加形成结石的风险。</p><p class="ql-block">4、肥胖因素</p><p class="ql-block">肥胖者患胆囊结石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肥胖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分泌过多有关。此外,肥胖还会增加胆囊内压力,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p><p class="ql-block">5、遗传因素</p><p class="ql-block">家族遗传史可增加患结石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胆囊结石,那么家族成员也容易患上该疾病。</p><p class="ql-block">6、药物因素</p><p class="ql-block">某些药物如长期使用胰岛素、克林霉素等,可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此外,一些药物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分泌,从而影响胆汁的排泄,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风险。</p><p class="ql-block">7、其他因素</p><p class="ql-block">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如长期卧床、脱水、胆道感染、胆囊切除术后等。</p> <p class="ql-block">如何预防胆囊结石呢?</p><p class="ql-block">1、合理饮食</p><p class="ql-block">饮食上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此外,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利于胆汁的稀释和排出。</p><p class="ql-block">2、控制体重</p><p class="ql-block">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p><p class="ql-block">3、定期运动</p><p class="ql-block">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p><p class="ql-block">4、避免长时间卧床</p><p class="ql-block">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和结石的形成,应尽量避免。</p><p class="ql-block">5、注意药物使用</p><p class="ql-block">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使用,尽可能避免长期使用有潜在影响的药物。</p><p class="ql-block">6、定期体检</p><p class="ql-block">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的可能,对预防胆囊结石有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普外二科目前开展了甲状腺、乳腺疾病,周围性肺癌根治术,各种疝气(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脐疝)修补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胃结肠肿瘤手术,小儿疝气手术,小儿鞘膜积液手术,小儿隐睾术,前列腺增生微创切除术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小儿疝气修补术,肾襄肿切除术,肝襄肿切除术。痔疮,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肛裂,直肠脱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肛门瘙痒,溃疡性结肠炎,老年顽固性便秘,肛肠道肿瘤,小儿肛肠疾病。中医疗法治疗便秘,胆囊结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