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综合组新课标研讨会

聆听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甲子镇中小学综合组共同研讨学习新课标。本次主讲由综合组组长为综合组全体教师进行艺术新课标研讨。<div><br>主讲:陈平勇<br>课题:《新课标研讨》<br>地点:甲子镇中心小学五楼多媒体<br>时间:2022年5月26日<br>参加人员:综合组全体教师<br></div> 陈平勇老师提到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理念,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设计。<br>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弓I领 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方式间的相互融合与补充,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br>“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在评价方法上,“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群体采用灵活、科学的评价手段。“教—学—评一体化”不仅要求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评的统一,教师还要通过学案设计和作业设计,将评价的作用延伸到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起到监督、引导和促进作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div>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全新体验,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涉及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根据课程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三个方面的问题。<br>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要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后通过评价知晓学生“会什么”的最终效果。<br>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落脚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在清晰的目标下开展“教—学—评”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课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照目标和活动来设计,并贯穿教学始终。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要融合统一,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活动的落实效果。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本次新课标研讨活动的开展,为老师提供了拓宽视野、研讨交流的机会,也进一步明晰了老师们课题研究的思路,相信我们的教育梦想一定会扬帆远航,桃李飘香!

教学

评价

新课标

一体化

学生

研讨

教师

课堂教学

设计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