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记

一程山水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这场扶贫,有点破防了。不说贫困户家境的破败,房前屋后还是比较干净,仅是一家人的眼神,我就永远记住了。</p><p class="ql-block">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呢?是鱼之将死的翻白,还是鸡将就戮时的绝望?反正很久没有见过这种无望与呆滞。</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位50岁左右朴实的庄稼汉,老实巴交。初见寒暄:咋看着不精神?他说,刚输完液——脑血栓。青瘦的脸上落着一绺灰白的东西。一双眼睛毫无掩饰地闪烁着对未来的焦虑、忧心。</p><p class="ql-block">母亲明显是个残疾人,十根手指齐刷刷从第二节就都没了。走路蹒跚,一进门,就好像习惯性地靠近我们拎去的慰问品。一副看似智障或是神经有些不正常的样子,让人琢磨不透。22岁的女儿身材清癯,惨白的脸毫无少女应有的光晕,好似营养不足。一双细脚伶仃无精打采地撑起瘦弱的骨架,眼神警惕。却流露着明显的不确定和不自信。想想也是啊,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她如果不敏感和多疑,那得多没心!贫穷,不光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更能在实操中扼杀多少对现实的肯定,对生活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在有些惶惑中迎接了我们。说实话,大人物见多了,我们不算什么。倒是同行的村长及中心校领导也似乎觉察到了大家的局促和尴尬。大家互相谦让着坐在了炕沿上,同事说了好些安抚和劝慰的话,除了嘘寒问暖,也了解到孩子专科刚毕业,学的是商贸英语。但有什么用呢?在这个全省乃至全国的钢锹名镇,要想找份像样的工作,本科恐怕都不好使。同事稍停一下,谈了此行的目的:看看情况,准备把相关的手续再填一下。比如入户记录、扶贫手册等。</p><p class="ql-block">男主人赶忙翻箱倒柜把手续找出来,那样子就像捧着棵棵救命稻草。其实也难怪,家境过到这地步,日子活到这份上,这个贫苦的家庭怎可能对政府的关怀,众人的热心置若罔闻,冷若冰霜?我们一边询问一边斟酌,细致入微地将各种本本一一填好。其间免不了要听一听镇长的嘱示,以确定准确与否。</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当大家走出这座农家小院,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这家庭堂,啥都没种,啥也没养。女儿在众人后边跟出来,她有些扭捏,跟在父亲身边,“好好复习,准备考一下教师证。”我说话的声音不大,有啥指点人家的?扶贫先扶志,她心领神会。刚才的聊天中,她说考了教师证的第一阶段,如果有可能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好。”我不由自主从心底为她加油,随手挥别了人家。</p> <p class="ql-block">在回来的路上,我想,一个贫苦家庭,不管经历多少打击,多少磨难艰难,每个人都应保持一种向上的意念和力争上游的姿态,面对眼前这个家庭里,我是多么希望这家里唯一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尽管她刚刚步入社会,羽翼未丰,尽管此时此刻眼神多乱,心有多乱,待人接物多么的不自信,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够带领这个家庭走向希望和光芒。</p><p class="ql-block">愿所有这样的家庭最终走向幸福!</p><p class="ql-block">走出老远,我还依稀看到门前父亲佝偻着腰,女儿还在依依惜别地望着这些曾带给他们片刻鼓舞的人们。母亲早就没了影儿。</p><p class="ql-block">晚上翻来覆去,半梦半醒之间,我似乎看到,孩子真的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她家破旧的屋顶上封上了闪着光的纸顶。母亲的病好了,父亲的病也好了,大家神采奕奕地样子让人振奋。而她正精神抖擞地给大家讲述着扶贫、惠民政策给一家人带来的新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