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向下扎根,行一段求索路;桃李向荣,掬一季教研香。9月8日实验小学五年组教研团队在高永家校长和业务校长潘淼的带领下,基于新课标开展集中教研活动,以李晶静老师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为课例抓手展开教研。</p> 深挖教材 明晰目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落花生》是人教版语文五上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基本上明白如话,由花生所引发的启示——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看上去也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如何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生的意义以及表达效果,就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p><p class="ql-block">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指向集中,做到了读写兼顾、三维一体——既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有读、写的知识与能力,更有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最令人叫绝的是,李晶静老师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巧妙架构由“物”到“理”的领悟桥梁,鞭辟入里、发人深省。</p> “法”在文中,读中悟“法” <p class="ql-block"> 读文悟理的教学,直奔重点段,聚焦重点句,在李老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自读自悟,准确解读父亲借物说理的深意,初步感受借物说理的方法,由“表”及“里”,由“面”到“点”,通过读悟结合法、引导点拨法、学以致用法,帮助学生完成对“借物喻人”的认知、实践与迁移,经历从阅读到表达的完整过程。</p> 读写结合 迁移运用 <p class="ql-block"> 借物之特性,喻理之分明。学生经过阅读感悟到的表达秘妙,通过实践练习,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实现“物”清“理”明,水到渠成。经过多次的迁移运用,表达秘妙必将融合在已有的言语图式中,内化为自己的习作力。通过这种建构,使学生确立借物喻人的一种基本写法。这也是一课一得中所得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是一种有意义的获得。</p> 板书设计 独具匠心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简洁,条理分明,提纲挈领,既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文本内容,归纳文本表达的方法,又辅之以分支,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展现了教师对文本认真的钻研、高度的概括、独到的表达,很好地服务于教与学。</p> 恰如其文 掷地有声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恰如文中的落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扎根文本和生本,接地气;“可是很有用”——指向阅读与表达,长能力。李老师追求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着力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慢慢就能领悟到如何以读者意识去写作,以写作意识去阅读,完成由读到写的飞跃,真正提高感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心有所向,方能行远,五年级组的老师们继续将教研与实践并轨,在教育教学的路上继续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只要初心不忘,自有一路花香。</p> <p class="ql-block">撰稿:李晶静</p><p class="ql-block">摄影:韩璐璐</p><p class="ql-block">编辑:郭乐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