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仕鸣》阅读感悟

绿色心情

正心班学习九十二天9月11日 <p class="ql-block">  读《与杨仕鸣》,听博人老师导读,我也反思自己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改变自己。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遇事不向外求,不把问题和需求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遇事向内求,在心上下功夫,生活中去私欲,去除傲慢心,少唠叨,少指责,少抱怨,理上磨,事上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心安了,心静了,复盘自己,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提升觉知力,感知力,敲开幸福之门。世上的事可以分三种: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两件事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就像英国那篇著名的碑文:当我一无所成行将就木的时候,我才赫然发现:如果当初我努力改变我自己,或许会因为我的改变,而改变我的家人,改变我的家人,或许会改变我所在的城市,我的国家,由此或许会改变世界。</p><p class="ql-block"> 2、学会感恩。感恩生活中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自己不断成长,感恩帮助宽容理解自己的贵人,感恩伤害欺骗自己的敌人,让自己变得独立,勇敢,强大。</p><p class="ql-block"> 3、天天赋能。多学习,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经营圆满人生,做家庭的引领者。泰戈尔曾说过:你今天忍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每天听导读,责善,分享,滋养自己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所谓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格局会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人就越来越强大。</p> 正心班学习九十三天9月12日 <p class="ql-block">  读《与杨仕鸣》,“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者,亦只是致知工夫间断。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意思是每天反省检视,发现自己还做不到一日之内功夫浑然成片”,这也只是说明致知的功夫尚有间断,就如孟子所言“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每天反省自己,不能事事时时致良知。博人老师讲到人发展成长分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一、无意识无能力。我有不足,但是我根本不知道我做错了。感情里,和先生稍有意见不合就要争输赢比高下、翻旧账,不仅心里憋屈,还生出隔阂,用抱怨,指责,讲道理,压抑自己的错误方式去处理,还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结果情况越来越糟;</p><p class="ql-block"> 二、有意识无能力,也就说我知道自己这个地方做错了,知道自己哪个地方不足,这是一个质点。经过学习阳明心学,知道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带着情绪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知道自己在和家人的沟通时采用错误的方法是没有效的,没有在心上下功夫,没有去除私欲,傲慢心,凡事没有向内求,对对方期望值过高,总想改变别人,没想着改变自己,没想到自己的问题。经过不断学学习,反思,每天责善,分享,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慢慢地思想有了改观,认知有了改变;</p><p class="ql-block"> 三、有意识有能力。 就是说我们开始有意识的去,刻意的去向着那个好的方向去做,不断的反省自己,有意识的觉知自己,有意识的非常认真用心的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有意识的按照良知的告诉去做。 知道了自己问题的症结,心也慢慢变得平静了,于是有意识刻意的去做,牵强,不自然,就在心上下功夫。稻盛先生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总之要有利他心,感恩心,谦虚心,积极心,坚韧心,赋能自己,增大自己的能量场,为第四个阶段蓄势。</p><p class="ql-block"> 四、无意识有能力。就是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但是你并没有觉得你要刻意这么去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照良知的告诉去做的。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心上下功夫,去掉小我,变成大我,超越自己,成就自己。我们每个人心上都有无穷的宝藏,在心上下功夫,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德,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p> 正心班学习九十四天9月13日 <p class="ql-block">今日功课</p><p class="ql-block">1、读原文一遍✔:2分</p><p class="ql-block">2、准时上交功课✔:2分</p><p class="ql-block">3、日行一善✔: 2分</p><p class="ql-block">4、每日自省✔:</p><p class="ql-block">1)不抱怨,不说谎;</p><p class="ql-block">2)时刻保持恩悲敬 2分</p><p class="ql-block">5、写读书践行心得✔:</p><p class="ql-block"> 读《与杨仕鸣》,“虽与近世格物者症候稍有不同,其为病痛,一而已矣。诗文之习,儒者虽亦不废,孔子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若着意安排组织,未有不起于胜心者,先辈号为有志斯道,而亦复如是,亦只是习心未除耳。”</p><p class="ql-block">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理解了概念,实际生活工作中没有践行,只追求文字,道理上明白,不能指导行为是没有效的。要在生活中践行,事上磨,不要把精力放在文字上,精准做到,让做到成为事实,把意志力,定力,觉知力锻炼出来,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依良知而行,去体悟,把家庭事业经营好。正如作业上写的日行一善,每日自省,不抱怨,不说谎;时刻保持恩悲敬。</p><p class="ql-block"> 工人下乡安装,由于他装车不当,把做好的牌子压断不说,还说下雨了装不成了,第二天再去装。我一看,心里就非常生气,天气好好的,不想装就直接说,估计是不是有其他事了,就是找理由。转念一想,一个人养家糊口,也不容易。只好说:“那明天早点去装吧。”后来他走之后,就下雨了,也许他当时说的是真的,乡里下雨了。一念之差,理解了别人,也验证了事实。</p><p class="ql-block">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p><p class="ql-block"><br></p> 正心班学习九十五天9月14日 <p class="ql-block">  今天继续学习《与杨仕鸣》,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知道对与错并不难,难的是,对在习惯面前不堪一击,习惯往往决定行动,而这种行动往往是错的。如:懒、贪、色、玩等这些都是不好的,然而我们却乐此不疲。这就是杨仕鸣所言的迁就气习。那杨仕鸣所指的以趋时好又是什么?孟母三迁就是趋时,好的环境,会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同样,不好的环境,让优秀变得平庸,让平庸变成低劣。正因为如此,杨仕鸣才深深的懂得,清除遮障,扩充本体,千万不可被习惯与环境所迁引、所误导。</p> 正心班学习九十六9月15日 <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学习《与杨仕鸣》,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在这样氛围中洗涤着自己的心灵,滋养着自己的身心,给心灵一份宁静,给心灵一个栖息地。读原文,听导读,听责善。每日自省,不抱怨,不说谎;时刻保持恩悲敬。</p><p class="ql-block">《与杨仕鸣》告诉我们不能够只是在意思上、在文字语言上去学习,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去践行、去下工夫,让做到成为事实。这几天针对卖房子的事,我和先生的意见不合,他不想让卖,感觉这时卖不划算,过去的话,我会不屑一顾的哼一声,或者说,我当时就不让买,你非让卖,如今不但没涨价,还有可能得出交易费等等。推卸责任,去抱怨,去指责,去翻旧账。现在的我没多说,想不好的话不多说,也没用情绪表达。争论的结果无非想证明自己的正确,认为别人不如你,就活在了“我以为”的世界里。想想他当时的初衷也是为家庭利益着想,刚好赶上形势不好,也不能都怨他,况且我们一起办的手续,应该一起想办法把损失降低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了,不抱怨了,气氛也没那么紧张了。看来在心上修炼的也有长进了,不论对谁,只要理解了别人,放过了别人就是放过自己。</p> 优秀功课分享 <p class="ql-block">读书践行心得✔:2分 </p><p class="ql-block"> 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空杯心态,虚心学习,用心对待。我们每个人虽然具有相同的初心,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背景、文化和环境的不同,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思维模式,他人也一样。只是因为成长的路径不同,导致思维模式千差万别,在同样的问题面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处理结果。</p><p class="ql-block">相信圣贤的教诲,努力践行之,不断提升我们的心的层面,做事的境界就会成倍的提升。在心上用功,深知深行,将圣贤思想深入骨髓,才能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说教。真真切切的建设自身的心灵品质,使生命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br></p> 原文 <p class="ql-block"> 《与杨仕鸣》</p><p class="ql-block"> 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cuò],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rǒng],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能有发耳。</p><p class="ql-block"> 谕及“日用讲求功夫,只是各依自家良知所及,自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习以趋时好。”</p><p class="ql-block"> 幸甚幸甚!果如是,方是致知格物,方是明善诚身。果如是,德安得而不日新!业安得而不富有!谓“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者,亦只是致知工夫间断。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又云:“以此磨勘先辈文字同异,工夫不合,常生疑虑。”又何为其然哉?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sì]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德。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虽千魔万怪,眩瞀[mào]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如太阳一出,而鬼魅魍魉自无所逃其形矣。尚何疑虑之有,而何异同之足惑乎!</p><p class="ql-block"> 所谓“此学如立在空中,四面皆无倚靠,万事不容染着,色色信他本来,不容一毫增减。若涉些安排,着些意思,便不是合一功夫”,虽言句时有未莹,亦是仕鸣见得处,足可喜矣。但须切实用力,始不落空。若只如此说,未免亦是议拟仿象,已后只做得一个弄精魄的汉,虽与近世格物者症候稍有不同,其为病痛,一而已矣。诗文之习,儒者虽亦不废,孔子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若着意安排组织,未有不起于胜心者,先辈号为有志斯道,而亦复如是,亦只是习心未除耳。仕鸣既知致知之说,此等处自当一勘而破,瞒他些子不得也。</p> 译文 <p class="ql-block">  你差遣的人来了之后,我才得知令兄已于去年安葬,如今墓上已有宿草,无法哭祭了,痛哉!你所委托的墓志铭,我因为既病且忙,还是请与令兄相知甚深的朋友来写,才能更好表达。</p><p class="ql-block"> 来信中讲到:“日常所做讲求功夫,只是各人依照自己良知所及的程度,自己去清除心上的障蔽,并不断扩充以复全心全意的本体,不可迁就自己的习气,迎合世俗的喜好。”</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世俗的喜好就是私心,有我们想要的东西面子,权利,金钱</b>)</p><p class="ql-block"> 幸甚!幸甚!果能如此,才是“格物致知”,才是“明善诚身”。果能如此,德行怎么可能不日新月异呢!德业怎么可能不愈加充实富有呢!你所说的“每天反省检视,发现自己还做不到一日之内功夫浑然成片”,这也只是说明致知的功夫尚有间断,就如孟子所言“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天反省自己,不能事事时时致良知,无意识致良知,不是刻意去做,发展成长阶段一、有意识无能力,我错了不知道,我是受害者,对方错了,我指责,抱怨,还认为做的正确;二、有意识无能力,知道做错,三、有意识有能力,有意识觉知,有意识刻意的的去做,四、无意识有能力,做每件事都对,也没刻意去做。)</b></p><p class="ql-block"> 信中又说:“以此来反复琢磨先辈学说之间的差异,发现功夫有不一致的地方,心中常常会生疑虑。”又何须如此呢?我所谈论的“致知”二字,乃是儒家的正法眼藏,对其有确切的理解,就可以知道它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缪,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真正懂得“致知”,才称得上“知道”;致得了良知,才称得上“有德”。与“致知”不同的学问,就是异端;与“致知”相悖的学说,就是邪说;离开“致知”的行为,就是冥行。纵然有千魔万怪,迷惑变幻于眼前,遇到“致知”,也会一碰就碎,迎刃而解,像太阳一出,魑魅魍魉自然无所遁形。如此,哪里还会有疑惑,哪里还会疑惑于功夫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信中还说:“这门学问,感觉就像独立空中,四面皆无依靠,万事无法染着,万物信它本来,不容丝毫增减。如果涉及故意安排,加上些人为想法,那就不是合一的功夫了。” 尽管字句有时表达还不够透彻,不过这是你仕鸣自己的领悟,也很可喜。但是在功夫上要切实用力,才不会落入空虚。如果只是这么说说,未免只是比拟模仿,以后只是成为一个浪掷惊魂的人。这种情况,虽然与近世那些做格物功夫,在心外求理的人相比,其症状稍有不同,但是毛病的根源是一样的。赋诗作文的行为,尽管儒者也不会废弃,孔子也说过“有德者必有言”,但是如果刻意去遣词造句,那就是好胜之心在作祟了。先辈当中声称自己有志于此道的,也犯过同样的毛病,就是因为他的习心没有克除啊。仕鸣既然已经知道了“致知”之说,这些地方自然能轻易勘破,什么都难以蒙蔽你了。(<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无</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是意识知道了文字,没有真正的领悟理解,只是理解了概念,实际工作中没有践行,只追求文字,道理上明白,不能能指导行为。人生四大毒瘤傲慢,懒惰,自私和好胜,要放下好胜心,要在生活中践行,事上磨,不要把精力放在文字上,我们的目的是精准做到,把意志力,定力,觉知力锻炼出来,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依良知而行,去体悟,把家庭事业经营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