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爱,从来都不应只是一个口号

欢乐鱼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育的爱,从来都不应只是一个口号<br></b>——写于2023年9月11日推门课后</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新学期的第一次推门课,放在了53、54班。我想看看两位刚从六年级下来的老师兼班主任和学生们的磨合程度,毕竟,这是两个“重点”班级。</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两节课听完,一直揪着的心放下来了,因为我看到:</span></h5><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一、师生们在努力磨合,常规训练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小组对话前“两个人为一小组,一人问,一人答。小组对话完毕之后拍掌示意再坐下。”“特殊疑问句要圈出关键词,问什么就答什么。”“一般疑问句要读升调;do开头就do回答。”再到课文朗读前给出朗读任务“找四字、试划分”“不要拖长声音读书。”“对了,就是‘以物喻人’,自信一点,再来一遍……”虽然,对两位老师来说,面对的都是新班,都是新面孔,可能喊学生名字还不能脱口而出,虽然,这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班级中有不少起步有点低的孩子,但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两位老师将要求落实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观念决定了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二、严慈相济,走进学生心里,正向“亲其师,信其道”靠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最大一个感受就是:53班的课堂秩序较以前有明显进步。以往总说差,是这帮娃不行吗?不是!虽然班上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但绝对不是无法教化的顽石。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严要求,并将规范落实到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得先走进学生的心里。不要说一开始就很喜欢,最起码要争取让学生不讨厌自己,从一开始的不讨厌,再逐渐到喜欢。我不敢说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一科的教师的话,那他这一科一定能学好,但我敢肯定,如果当一个学生讨厌某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他也会讨厌这个学科,学不好这门学科的几率也随之增大。见过许多学生转化飞快的案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因为“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因为“憎其师”转而“恨其道”!要知道,成功的教育,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能否良好沟通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而53班有如此大的改变,与新班主任“面带微笑,爱心接纳”是分不开的。课堂上,师生交流顺畅,对学生鼓励的话语无处不在,连之前最让老师头痛的,上课经常捣乱,影响到老师上课,影响到同学听讲的小东同学都能认认真真地做笔记,甚至在老师的鼓励下还回答出了一个问题。虽然言语不甚顺畅,但老师确极具耐心地把机会给到了他。我想,这温情的鼓励,将会点起他心中向上的火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衷心希望所有的老师铭记:几乎所有受学生欢迎、尊敬的老师,都离不开一个“爱”字。教师可以从很多小事上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学生同样会对你感激不尽、喜爱有加的。现实中往往爱优等生易,爱差生难。但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否则往往会浪费某些学生的潜力;更要采取学生能够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否则可能使某些同学由于自尊心受挫而自暴自弃。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就要像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去赏识学生、以充满爱的怀抱呵护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三、迎难而上,不放弃、不抛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谁都知道,接新班,难。接调皮的班,更难。但生活、生活中的教育、教育中的努力前行,总还是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力量。都说: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李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你把它作为纯粹的诗句来吟诵的时候,难免产生诸多人生慨叹。而当你把它作为对人的潜能的某种确认的时候,可能会激荡起复杂的生命思考。美国作家巴斯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中的英雄。”除了个人主义诉求之外,从中你是否也读到了那种强调人必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造就的意味?作为教师,在面对种种挑战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在面对新境遇、新思想、新方法时,将那种“办不到”、“不可行”、“没有用”的思想从个人思想中剔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美国2009全年度教师托尼 .马伦而言,激情、专业化、毅力是他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三大动力来源。马伦说:“激情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为学生无法对激情之火无动于衷。教师必须将激情投入到课堂中,用强大的情感力量点燃孩子心中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记住关键的概念和思想。”在马伦丰富精彩的职业生命里,他的教育天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听到很理想,很激励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不易,也曾有迷茫无感的时刻,但庆幸,身边总有积极的人和事,久未谋面的朋友,也时常在圈里留下上进的话语,使得周遭的教育氛围不曾低迷,使得我仍能保持当初的干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天一直在想着“爱心”这个问题,我不敢说但凡师者都得爱心满棚,这太过于自欺欺人,对老师来说也是苛刻,但我却想说,作为一个老师,内心深处总得有柔软的一面,有责任的一面,这样的人,虽然不至于把爱挂嘴边,但在日常与学生相处时,才能有些“看不惯”,才能有些“不忍心”,才能有些无意识的爱的流露! 感谢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我也努力地去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做正能量的事,说正能量的话,约束自己也影响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尊敬的教师朋友,不管你以什么方式成长,都请别忽略了自己的天赋资源。不管你的成长之路是否辗转坎坷,都应避免自己身上的那份教育天赋被抹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教师

教育

老师

课堂

一个

作为

讨厌

自己

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