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不服老,但她还是老了,九十一岁,已到了人生的耄耋之年。突如其来的一跤摔的结果是股骨颈骨折,被迫躺在了病床上。从不服输的母亲不得不面对现实,在保守治疗还是开刀置换人工关节的决择上把选择权交给了我们三姐弟,让我们来决定她下一步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都是师范毕业,毕业之际恰逢大时代的变革,父亲参加了工作,培训结束在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七天到工作单位报到,因填写的参加工作时间是四九年十月七日,而与离休失之交臂。母亲紧随其后参军入伍,成为部队中的医护工作者,也就此与她原来做老师的目标分道扬镳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有个和她是双胞胎的弟弟,在母亲参军后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了朝鲜战场后又幸运地回国,姐弟两个军人在当时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记得十多年前《绍兴日报》有一个采编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当年故事的栏目,记者找到了母亲,在听了她们双胞胎姐弟的故事之后专门写了一篇报道,用了半个版面介绍了他们,还刊登当年姐弟俩身着军服的照片,这让母亲自得了好一阵。</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母亲是同学相恋而成为夫妻,当年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地方分居近十年,在生下我姐和我之后,母亲转业和我父亲团聚。这个过程中由于父亲家庭当时处于最困难的状况,母亲在部队医院比地方条件相对要好的多,母亲就时时寄钱寄物给父亲、奶奶和两个小姑,帮扶着父亲一家渡过难关。记忆中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尽管母亲快人快语,做事风风火火,但在大事面前却总是让父亲把关。父亲在地方工作,当年干部很多时候都被要求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文革时期父亲受冲击,更是下放到农村中学教书,这前后过程中,但凡父亲看到一些家境贫困的农村朋友就时常接济他们,并和他们交朋友,这些人也就自然成了我家的常客,而这一切母亲没有怨言,就像是自己朋友一般地接待他们。</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由于疾病缠身,每年都要几次住院,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照顾他,在父亲病情危重时,而母亲又因为父亲治疗奔波中被车撞了脚趾骨折,依然拖着伤脚和姑妈交替着陪伴父亲。父亲的过世是母亲心里永远的痛,在父亲过世后的多年中,每当提起父亲,她总是泪流不止。</p> <p class="ql-block"> 母亲做事执着,当年女儿一句评判奶奶“执着”的话让母亲找到了知音,认为孙女最懂她。母亲是在三十多岁时才改行针灸的,在文革时期经过短暂培训后就上岗,这当中她在自己身上扎、在父亲和周围亲人身上试,用自己的韧性钻研技术,渐渐地被母亲治好的小儿麻痹症、面瘫、腰颈肩毛病的多了起来,信任母亲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冬病夏治—贴敷经过父亲和奶奶的初试之后也在她的治疗方案中推出了,母亲总是不断进取,成了医院针灸科的开山鼻祖,其医术也被病人所推祟。以至在其退休后的几十年中,始终有病人坚持要她治疗。而母亲对病人不仅态度认真诚恳,而且总是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讲解病因和治疗方法,使病人能够多了解病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p><p class="ql-block"> 对母亲最初的记忆总是与医院关联,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躲在她部队发的军雨披中,她拎着两个热水瓶,而我只能盯着眼底下的一小块地面,在下雨天紧赶慢赶地走回家。平日中好像母亲对我没有太多的关注,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她总会给你讲一番道理,让你不迷失方向。小时候,医院是我的玩耍之处,在这里我打陀螺、去伙房煨年糕、做作业,母亲是放任不管的。在我心目中母亲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病人身上。</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毕业时,母亲为了锻炼我的意志,和父亲商量把我放到父亲在皂湖的农村朋友家中,说是叫我去学游泳,其实就是和他们共同生活、劳动,当年的艰苦让我真的无法忍受,一个月后父亲来看我,我忍不住一个劲的流泪,多想让父亲带我回家,可父亲看了之后又走了。母亲的一个朋友下乡看到我在田里的样子,回去后责怪母亲怎么忍心把我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叫他去锻炼锻炼,吃吃苦。多年之后,母亲对我说其实当年她听了朋友的话也是很心疼的,但硬着心肠让我待到开学。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及至工作,我又在相似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了一年半,由此真的锻炼了我的意志和忍耐力。</p> <p class="ql-block"> 父亲走后,母亲独居生活,她离不开老房子,这里有父亲和奶奶的气息,她总觉得他们一直在陪伴着她,母亲给找上门来的病人是免费治疗,还时不时地贴上一些器械和用材、甚至对方的路费,她说:我做一些好事为下一辈积点德。母亲的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摄影、旅游,她总说父亲在时就支持她学摄影,使她在父亲走后不寂寞,她还学电脑上网,玩微信等等,好奇心不亚于一个小孩。母亲的朋友也很多,同事、病友、摄影、旅游的,还有当年父亲的小朋友现在待她如母亲一般。</p><p class="ql-block"> 姑妈待母亲甚亲,我父亲走后,不仅时不时地从绍兴过来看她,每次来都自己买了菜,在母亲这里烧了和母亲一起吃,四季衣服帮她买好,还带着母亲去旅游,几年前母亲因肾脏不好在绍兴住院,姑妈更是忙前忙后,每天给母亲做饭陪伴。姑妈曾对母亲说:后半辈子她会照顾嫂子的。但之后的中风却让姑妈半身瘫痪后又骨折,只能被人照顾了。母亲老是关心姑妈的情况,虽然不能前往,总是通过电话,或叫我们前去探望来多关心姑妈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母亲周围照顾她的人很多,买菜、修理、剪指甲、做杂务等,总是在她需要的时候有人出来帮她,在不同的时节中总有朋友烧好时令的菜肴送来让她品尝,更有摄影好友几人相约,自带食物到母亲这里包饺子、聚餐,让母亲在家也能感受热闹的气氛。这让我们几个儿女省心了不少,而母亲待人真诚、宽厚,几个常年照顾她的小朋友,她总是时时和我们提起,让我们别忘了人家。有人找上门来,她更是倾全力帮助别人,四年前母亲因搬花盆而脊柱骨折,不得不请保姆照顾,可她仍然给找上门来的病人看病,我们几个儿女说了多次不听。直到这次骨折前因心脏不好住院时,仍有一个面瘫病人来找她,这是她瞒着我们正在治疗的病人。</p> <p class="ql-block"> 母亲老矣,已到了失能的阶段,但母亲很坚强,坚持着做完手术,坚持着锻炼,尽管在骨折前她已走路蹒跚,但从她坚定的眼神中依然看到她的坚韧。时光似水,岁月如歌,母亲曾经付出,也付出很多,尽管她的付出不求回报,可总能得到别人对她更多的关爱。希望在她的余生中仍因她的坚韧与执着,让她活的尊严,尤如她的人生一般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