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人:郑敏芸(华师心理研究生)</p><p class="ql-block">周五下午,张主任、黄老师、房老师和我一起观看了“南方教研大讲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场,这场讲坛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这个讲坛的主题是“培育学生自尊自信心理品质”,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例展示,第二部分是研讨沙龙,第三部分是专家视点以及最后的活动总结。各部分的内容都是精彩纷呈,心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专家做出的解答都我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莫伟胜老师的《最“伟大”的作品》这一课例。</p> <p class="ql-block">《最“伟大”的作品》这一名字来自周杰伦今年新出的音乐专辑曲目,在这节心理示范课中,莫老师采用让学生配置性格饮料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眼中的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其中,酸味饮料代表学生对自身不满的特质,甜味饮料代表学生对自己满意的特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程首先是让学生讲出对自己身上不满意的特质并据此配置自己的酸味饮料,在学生分享自己的酸味饮料具有什么成分的时候,引导班级其他同学用掌声进行鼓励并帮助分享的同学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第二环节的时候让学生以及同组组员再根据自己满意的特质往酸味饮料中加入甜味饮料,这一步骤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最后借用冰裂青花瓷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当面对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应该如何应对。根据能否即时改变这一标准将这些不完美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会自我接纳。在课程结束以前,莫老师带着学生们将自己调配的饮料一饮而尽,同时进行主题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节课除了课程设计所使用的比喻、课程的主题很吸引我以外,另外一个很吸引我的地方是莫老师在这节课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包容、不评判以及对学生思维转换的引导,比如学生在讲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的时候莫老师对学生的回应,以及课程后部分引导学生在思考如何应对自己身上的裂缝等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具备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容忽视,但是在这其中,所营造的这些安全、开放和包容的课堂氛围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也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课堂应该也像是咨询一般,是一个具有包容性,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发掘积极向上力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节课给我给学生传达的是一种精神:无论自己调配的是一杯多少酸度多少甜度的饮料,它都是一杯独特的饮料,而在我的身上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依旧有我自己的闪光点,这些不完美和闪光点也是相互组合,所以构成了这个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