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护广阔师生的身体健康,切实提高全员防控能力,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学校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我园开展了疱疹、高热及呕吐应急演练方案,并于9月8日进行实施演练。</p> <p class="ql-block">一、演练部署</p><p class="ql-block"> 演练前,保健老师组织教职工召开了传染病知识宣教培训和防控应急演练会议,后勤主任对本次演练的分工、职责、演练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大家以“演练就是实战”的态度认真对待,确保演练有序开展。</p> <p class="ql-block">二、演练时间与地点:</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9月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教师、保健室、隔离间、活动室、办公室等。</p> <p class="ql-block">三、实地演练</p><p class="ql-block">1.晨检时发现口腔里有疱疹</p><p class="ql-block"> 保健老师在晨检时发现一幼儿口腔里有疱疹,立即告知家长该幼儿不能入园,立即告知家长该幼儿不能入园,并请家长带幼儿前去就医并将病历反馈给主班老师,同时让幼儿回家休息观察;主班老师做好病情追踪工作,收到病历后转发给保健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主班老师做好病情追踪工作,收到病历后转发给保健老师。因为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有此症状,具有一定传染性,为了全园师生的安全,该幼儿需回家休息观察。若医生诊断不是传染病,待症状消失后该幼儿可返园;若确诊为传染病,则该幼儿需要居家观察至隔离期满并持有医院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园。</p> <p class="ql-block">2.午检时发现幼儿体温偏高</p> <p class="ql-block"> 中7班老师为班级幼儿午检时发现一名幼儿精神状态不好,体温38.5℃,班级老师第一时间告知保健老师,并将该幼儿带至留观室,保育老师第一时间开窗通风。保健老师做好个人防护,用水银温度计给幼儿复测体温,体温仍异常,保健老师密切关注幼儿精神状态,必要时给幼儿进行了物理降温。同时班级老师电话联系家长询问幼儿近期体温情况、身体状况,做好家长解释沟通工作,请家长尽快来园接幼儿及时就医,主班老师做好病情跟踪工作,及时向保健室反馈该幼儿病历。</p> <p class="ql-block"> 幼儿接走后,保育老师将留观室进行消杀,待放学后,教室无人情况下,再用消毒液、紫外线等对该班教室进行全面消杀。</p> <p class="ql-block">3.活动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症状</p> <p class="ql-block"> 大2班在进行集体活动时,一幼儿突然发生呕吐。班级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保健老师,将幼儿送到留观室并随身携带呕吐袋,另一位老师立即组织其他幼儿进行疏散,避免交叉感染。保健老师立即前往留观室对幼儿进行查看,并进行初步诊断,同时通知家长带其离园。主班老师及时追踪该幼儿就医情况及恢复情况。</p> <p class="ql-block"> 保健老师认定为诺如病毒疑似病例即刻向后勤主任汇报,后勤主任向园长汇报并说明现状。园长向上级部门报告。报告详细如下;发生诺如病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人数,主要临床表现。</p> <p class="ql-block"> 保育老师在班级按规范要求处置呕吐物。保育老师第一时间开窗通风,做好个人防护,对呕吐物进行处理。在呕吐物上覆盖含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消毒干巾,作用30分钟后再将覆盖了呕吐物的消毒包丢入专用垃圾袋内。呕吐物处理完成,需对被呕吐物污染的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物体表面消毒,用应急处置包中的消毒湿巾对呕吐物污染的地面,桌椅等进行拖(擦)拭消毒,待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处置工作完成后,将处置好的呕吐物以及防护用具一并装进专用垃圾袋里,最后保育老师用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清洗。</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实操演练,幼儿园能进一步规范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传染病应急工作的领导小组应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应急和组织协调能力,保障幼儿园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