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乐泮水——也说如皋泮池

花下闲人

<p class="ql-block">  《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句,意思是古时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p><p class="ql-block"> 泮水就是泮池,如皋的泮池就在如师附小门前,此处正是从前学宫遗址,内中现仅存大成殿一座。学宫,是我国古代各府、州、县的文化教育重地,既是各地祭祀孔子的场所,即孔庙的所在,又是当地儒学教官的衙署和生员学习之所。</p> <p class="ql-block">  何谓“泮池”?“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文庙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来了,泮池为什么是半月形呢?这跟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有关。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规定,教育是分等级的,皇帝讲学的地方是最高学府叫辟雍,它的建筑形制是一座方形的宫殿居中,周围有一个圆形的水池。今天我们能看到完整的辟雍就是北京国子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四面环水,位于</span>孔庙旁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谓天子之学曰辟雍,那么诸侯讲学的地方就叫泮宫。天子之学是环水,诸侯之学则是半水,说明它的等级降半。由是推而广之,府、州、县学门前也开凿半圆形的水池,池如半璧,半于辟雍,所以称之为“泮池。</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形制来看,泮池形为半圆,不偏不倚,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这也是符合孔子的哲学思想。此外,泮池还有一个实际功用,就是蓄水防火,因为古代建筑多为木构,防火也是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  前面讲到,泮池是学宫的标配,其实如皋的学宫原本不在此地。据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如皋始建儒学于县治之东北隅即中禅寺东,今为公园巷机关幼儿园所在地。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县令曾易占在寺内建大成殿。因如皋学风醇厚,他将14岁的儿子带来如皋,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这便是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巩。</span></p><p class="ql-block"> 宋绍兴初(1131年)迁儒学于县治之西南隅,即以后的胡安定祠所在,位于今闸桥西侧。胡安定是宋代大儒,管勾太学,他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教育思想。此处,元末毁于兵燹。</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址重修。</p><p class="ql-block"> 嘉靖十九年(1540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巡盐御史吴悌、焦琏和知县黎尧勋等,将文庙移建现址,</span>今为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此同时,循古制开凿泮池。此时,“泮池”处于棂星门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看到的泮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呈半月形,东西长76米,南北宽35米。</span>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教谕黄梦麟因泮池经常无水可蓄,于是主持移建泮池于棂星门外内城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县张星于池上建东西二石桥,曰“东云路桥”和“西云路桥”。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正名为“文德桥”、“武定桥”。德即德化,定即安定,文德武定意为用礼乐德化世人,用武力安定国家。由是,如城人形成一个风俗:但凡婴儿“满期”,会由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抱着婴儿过文德桥、武定桥,取文武双全之意,以示吉利和祝愿。</p><p class="ql-block"> 如皋泮池依循内城河河道走势开凿兴建,这在全国极为罕见。据了解,也只有极富盛名的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如此构建,其泮池置于秦淮河河道之上,此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烟笼寒水月笼沙,被誉为“天下文枢”。</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泮"的入学仪式。“生员”,也就是明清两代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县学读书的人,即秀才。那么“入泮”需要哪些仪式呐?</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唐代的《通典》中,才开始提到拜师礼并有国学释奠仪程。《开元礼类籑·皇太子束脩条》载:“皇太子服青衿,至学宫门外,跪。执事者引立于学宫东阶,西面。博士降俟于学宫内东阶下。相者引皇太子入。执事者奉酒、修案以从。皇太子入门而左,诣西阶之南,东面,跪,拜;博士答。太子还避。遂进,授币;奉酒壶修案者从奠于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币。执事者取酒壶修案以东。皇太子拜讫,相者引皇太子出。礼成” 。</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典籍中可考的皇家“入泮礼”。自此,拜师礼正式纳入国家典制中,并通行天下,成为地方乃至民间“入泮礼”的雏形。此后的入泮礼仪程,以此为蓝本有所损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湉湉泮水,巍巍学宫。如今,学宫的古建筑大多夷为平地,仅存大成殿巍峨竦峙。而泠泠的泮池水依然碧波荡漾,古城如皋崇文尚教的风尚,正是源自这里流淌着一条绵延千年的文脉,她将生生不息,润泽古老而又年轻的雉水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