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p><p class="ql-block">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p><p class="ql-block">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他兼擅各种绘画,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他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称“作画贵在有古意,如果没有古意,即使再精细也没用”,遥追五代、北宋法度,时人称赞他有唐人的“致”及北宋人的“雄”,并去除了二者的“纤”及“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p> <p class="ql-block">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年)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年)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浴马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 ,元 赵孟頫,绢本,设色,纵28.1厘米、15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b></p> <p class="ql-block"> 《浴马图》是现今所见的赵孟頫马画中尺幅较大、场面复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个画面纵28.1厘米、155.5厘米,画中共有十四匹马、九个人,青绿设色,是一幅广角、中景的人马故事画。画中人身着唐装,马为进口的贡马,抒发了作者对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繁荣景象的向往和赞叹之情。</p> <p class="ql-block"> 全画由观水、入浴、出水上岸、穿衣遛马等几个部分组成,描绘的是一天中夕阳景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画面自右向左徐徐展开:那舒缓的坡岸、清水浅湾,硕大树枝倒影水中,营造了安置人马的理想环境和氛围;一匹白马矗立在岸边,回顾水中的同伴、欲行又止,明快的色调、高昂的头颈,显示出好马的特有体征;接着是一人二马,奚官手握缰绳骑坐在一匹黑白花马身上,另一手牵着一匹红马已经进入水中,他转过身来,召唤岸上的白马和其他几匹马快快下来。在这一局部构成中,共有一个人和远近的七匹马,主要描绘的是不同的马姿和马态,通过马姿马态又刻画了马见到水时的心理。水是生命之源,对人如此,对马亦如此。可以想象马在未见到水时,对水是多么向往。当真的来到水边,似乎又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因此,尽管有同伴早已身在水中,岸上的三匹马仍在试探着、在浅舔着、在观望着、在等待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一组主要是描写浴中的马和浴马的人。开始是一人一马,马在回眸主人,而人则右手舀水,左手擦拭,眼睛与马相对。就在这一瞬间,人与马的情感交流和彼此的内心世界全部荡漾在画面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马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和奚官对马的爱惜之意,此时的人和马完全心心相通、心心相印了;接着是三人两马,一奚官洗完马后骑在马背上,等着马喝完水便准备上岸。另外两个人正在为一匹黑色广流星马刷洗。其中一人看着马头、手抓缰绳,另一人在全神贯注地绕马擦洗;河水清澈、平缓、透明!透过水面我们清楚看见马的蹄管、球节和马蹄。温暖的河水不仅适合马,更适合奚官劳作。他们光着上身,高挽裤管,仔细地为他们钟爱的骏马刷洗身上的灰尘,洗去出征的疲劳,放松紧张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组是洗浴后的骏马。开始由奚官驾骑下轻松上岸,一红衣老者接过缰绳,牵着洗浴后的一匹白鬃、白蹄、广流星的红马,正欲回厩舍。可以看出这是一匹经过训练的走马,迈着平稳的步伐;接着是一人一马分组图,人和马皆已上岸在树下纳凉。人光着上身坐在水边的岩石上,一只脚着靴,另一只脚裸着,悠闲地翘着二郎腿,扭转着头向斜上方看着,面戴微笑,似乎在发出我早已休息多时了的自豪之情。马为白色,被梳洗完毕栓在树干上,它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是等待主人的指令以赴征程,还是等待同伴们结束洗浴以便尽快回家饱享晚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浴马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赵孟頫的《浴马图》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人一匹马进行洗浴的一个点和一个面,而是一群人为一大批马刷洗的宏大构图。画中的马多姿多彩,画中的人物也各有千秋。人与马在浴马的全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构成了一幅饮誉古今、名扬国内外的经典力作。</p><p class="ql-block"> 《浴马图》通幅是赵孟頫本人设色、构图,他以文人意笔构线,行笔偏工,设色法唐人的青绿和重彩,干笔皴擦出的线条富有情致,在古丽的色彩中透着意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