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览孔庙国子监所得印章</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十年(1306)。依照“左庙右学“的建筑礼制,国子监的东面是孔庙。</p> <p class="ql-block"> 国子监大街也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国子监大街东西两端及国子监大门两侧是牌楼彩绘</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历经了730年的历史。文庙也称先师庙、孔子庙、夫子庙。不光是学生,连皇帝也要率先祭拜。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思想作为治国的统治思想。</p> <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称先师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清乾隆二年(1737)将除崇圣祠外全部升为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右侧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柏树被称作除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或魏忠贤)曾到孔庙祭祀。当他来到大成殿月台时,狂风骤起,被柏树枝打掉了头上的乌纱帽。</p> <p class="ql-block">十三经刻石共189座及“御制辟雍工成碑“,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部经书,共63万余字,由江苏省金坛贡生蒋衡历时十二年缮写完成,清乾隆51年(1786)钦命刻成。</p> <p class="ql-block">孔子</p> <p class="ql-block">古代算筹</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进院落中,存放着载有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姓名的198座石碑。这其中包括张居正、于谦、袁崇焕、徐光启、纪昀、刘墉等。</p> <p class="ql-block">敬一亭】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碑上篆刻《周易》《尚书》《诗经》等多部儒家经典。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专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牌坊正反两面是乾隆的御笔,分别书写的“圜桥教泽”、“学海节观”。牌坊有三门四柱七檐。
走过牌坊,右侧有一个鳌可千万不能错过,路过的人都会摸着它的头站在旁边打卡拍照,寓意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辟雍是皇帝讲学的地方,位于国子监建筑的中轴线中心,始建于乾隆年间。皇帝讲学称为“临雍”。康熙皇帝之后,每位皇帝都要到国子监讲学一次。</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为三进院落,中轴两侧的建筑对称整齐,明代为青琉璃瓦顶,清乾隆年间改为黄色琉璃瓦。国子监的教学科目是礼、乐、律、射、御、书、数等。</p><p class="ql-block">辟雍是北京“六大宫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辟雍】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象征天圆地方。“临雍讲学”是乾隆亲临教学,现场学生3088人通过传胪官逐级高声传送来聆听皇帝讲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