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暨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揭牌仪式和座谈会圆满成功

游心斋主张笃龙

<p class="ql-block">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0日上午,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暨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揭牌仪式和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时三十分,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暨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揭牌仪式在高陵区水景公园云峰阁前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 揭牌仪式由协会发起人之一、副会长吴建瑞主持,首先介绍了与会领导和来宾,随之邀请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特邀学术顾问魏冬先生与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名誉会长刘浩先生,政协西安市高陵区社事委主任张俊先生与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会长张新龙先生分别为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揭牌,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会长张新龙先生向刘浩先生颁发名誉会长聘书, 协会会长、副会长向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特邀学术顾问王美凤、魏冬、邢小利、孙亚军、王永莉、何江波颁发骋任证书,魏冬先生代表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宣读授权书并向 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授予“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华关学传承与普及文化基地(高陵)”牌并赠送《新订关学编》著作1部。仪式现场展示了恭贺书法碑拓作品。集体合影留念后,与会人员全部进入云峰阁内就座进行座谈交流。邢小利先生、魏冬先生,刘浩先生分别作了讲话,协会发起人之一、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笃龙先生介绍协会筹备情况和前期工作,随后,关学创始人张载后人、关学代表人物牛兆濂后人、高陵关学重要人物白遇道后人等作了发言,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会长张新龙致辞并总结讲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关学即“关中之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创立的一个地域性学派,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创建千百年来,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历史前进,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以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核心的关学思想,熠熠生辉,光耀千秋!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大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关学思想的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 高陵作为关学重镇,金元有杨天德、杨恭懿、杨寅“杨氏三贤”,明代有吕柟,清代有白遇道,都堪称关学脊梁,在高陵关学传承、文脉续源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再则,从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同时代儒人学子、大儒先贤之间的互动、互学的人际交往以及师承、推介与提携关系。大量的历史信息与实物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学人精神。 然而,百年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大大缩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严重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人“四个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我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的成立,意在守住关学的阵地,挖掘关学的内涵,继承关学的精神,弘扬关学教化育人的思想,把握关学在当代环境下发展继承光大的方向脉博,研究探求关学的现实意义。挖掘关学传承关学文脉,在潜移默化中教化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推动目下社会的良性循环,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  莅临今天揭牌仪式的各位嘉宾和领导,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 邢小利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永莉博士,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附院长 魏冬教授,陕西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牛兆濂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附院长 王美凤教授,亚洲文旅卫视、中央电视台央视频、《封面》新闻陕西负责人、摄制总监、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传媒中心 孙亚军主任、李冬副主任,西北大学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同育均董事长、 行艳总经理以及两位教授带领的研究关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团队,西安工商学院中文系 何江波副教授及宗唐文社负责人李漪凝、孙曦文女士,泾阳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姚海滨先生及研究员阎水平先生,富平县政协原秘书长、李因笃研究会会长张朝鲜先生及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史研究员惠志刚先生、文史研究员倚新虎先生,眉县全国张子后裔宗亲会会长张世勤先生及后裔会顾问、宝鸡市国学会理事张世宏先生、后裔会秘书长张军昌先生,蓝田县关学先贤牛兆濂后人牛锐先生,临潼县历史文化资料收藏家王波峰先生,三原县诗词学会会长郑克强、副会长黄正光先生,阎良区政协社事委主任王英先生等。</p><p class="ql-block"> 出席今天揭牌仪式的高陵区级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士有:高陵区文旅局副局长 李媛媛女士,高陵区档案馆副馆长 王亚娟女士,高陵区民政局原副局长 苏明琪先生,高陵区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 刘五先生,高陵区文联秘书长 贺宏涛先生,高陵区文旅局社文科科长 赵平科先生,高陵区泾河国画院院长 王朝平先生,高陵区泾河国画院执行院长 赵军航先生,高陵区泾河国画院理事 李远望先生,高陵区作协主席 刁枭武先生,高陵区作协副主席 林焕琴女士、张永强先生,高陵区文学协会会长 龚平先生、副会长 严辉先生,高陵关学先贤白遇道后人白家卉女士及儿子,高陵社会贤达 刘浩先生,高陵社会贤达 刘哲先生等,还有协会会员、文史爱好者等近百人。</p> <p class="ql-block">与会嘉宾欣赏关学遗存</p> <p class="ql-block">嘉宾签到</p> <p class="ql-block">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 魏冬教授签到</p> <p class="ql-block">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 邢小利会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和前期准备,终于迎来了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暨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的揭牌仪式,这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这里我谨代表协会筹备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协会发起、筹备情况和前期工作。</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 北宋张载创立的关学,立足关中,经世致用,近千年来影响了一代代文人学士为之奋斗,使得关学思想扎根开花,关学精神发扬光大,成为关中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遵循,也培养了一批批关学人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在我们高陵就有元代的杨氏三杰、明代的吕楠先生、清代的白遇道先生等,探究关学思想的时代内涵,弘扬重使命、崇道德、求实用、尚气节、贵兼容的优秀关学精神,这也成为我们成立高陵关学协会的初衷和使命。张新龙先生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史知识,收集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史资料,特别关注高陵关学传承与发展,在区政协社事委主任张俊先生和陕西早期革命家刘天章后人、著名企业家刘浩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鼓励下,由张新龙、吴建瑞、林焕琴等地方文史爱好者发起成立高陵区关学协会,同时设立政协西安市高陵区文史馆。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在筹备过程中,区政协领导,区政协社事委主任张俊先生多次亲临云峰阁指导,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魏冬院长也亲临观摩指导,兄弟区县文史工作者也先后闻讯前来交流学习,还有许多熟悉不熟悉的文史爱好者和有识之士为我们提供信息资料,时刻关注进展情况,更加增强了我们的决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我们不断收集补充地方文史资料特别是关学资料,着手研究整理高陵关学遗存,为进一步研究关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在取得区相关部门的正式成立批复后,我们及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选出了第一届协会机构组成人员,为今后协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构保障。</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关学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关学精神,不辜负大家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谢谢!</p> <p class="ql-block">协会名誉会长、陕西早期革命家刘天章曾孙刘浩先生讲话</p> <p class="ql-block">刘浩发言稿</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我是刘浩,大家欢聚一堂隆重庆祝高陵关学协会暨区政协文史馆成立,我与大家一样非常激动,这是高陵文化盛事,也是高陵文史研究特别是高陵关学发展光大的一件壮举。</p><p class="ql-block"> 很惭愧,尽管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曾祖父刘天章、祖父刘德生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光环套在我的头上,但我对高陵的革命历史并没有做过过多的研究,曾祖、祖父的影响只是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对高陵的人文历史也是一知半解。我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社会上滚爬摸打了几十年,也有了一定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也回思曾祖、祖父的革命影响,思考老一辈革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的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我也在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也不枉一个革命后代。当听说区政协拟成立文史馆,关学协会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地方还没有着落,我就把我公司的办公地做了调整,腾出了云峰阁,促成了文史馆和关学协会的成立,也算是一个革命后代为高陵文史工作尽了一点点力,没有辜负曾祖、祖父的革命初心。</p><p class="ql-block"> 我很荣幸被推举为高陵关学协会名誉会长,通过这一段落与高陵文史爱好者的接触,特别是在与关学协会的倡导者张新龙张会长,吴建瑞吴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的交流中,也使我对家乡的人文历史,对历史上高陵人杨氏父子、吕楠、白遇道等作为关学代表对关学的贡献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增强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今后,我也将尽我的能力一如既往地支持推动高陵文史工作的开展,支持高陵关学协会工作。</p><p class="ql-block"> 谢谢!</p> <p class="ql-block">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教授讲话</p> <p class="ql-block">关学代表人物牛兆濂后人牛锐先生发言视频</p> <p class="ql-block">  关学创始人张载后人张世勤发言</p> <p class="ql-block">高陵关学重要人物白遇道后人白家卉发言</p> <p class="ql-block">【桂殿秋】贺高陵关学协会挂牌</p><p class="ql-block"> 高峰</p><p class="ql-block">秋色里,暖意浓。</p><p class="ql-block">云峰秀阁起东风。</p><p class="ql-block">持听改过安贫路。</p><p class="ql-block">浊渭清泾道相同。</p><p class="ql-block"> 2023.9.10日</p> <p class="ql-block">在高陵区关学协会、政协高陵区文史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张新龙</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0日</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各位会员、女士们、先生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高陵云峰阁共同见证“高陵关学协会”和“政协高陵区文史馆”隆重揭牌。群贤毕至,共襄盛举。我仅代表高陵关学协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关学即“关中之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创立的一个地域性学派,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创建千百年来,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历史前进,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以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核心的关学思想,熠熠生辉,光耀千秋!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大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关学思想的传承关系。 </p><p class="ql-block"> 宋代张载以后,关学发展成为秦人文化脉源中具有地域特征的中国儒学重要流派,与程朱理学并行发展,相互辉映,其内涵涉及到每个文化学人、塾师庠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信扎,随笔,墓碣文字,碑铭撰书,训戒尺牍,醒世文章,乡规民约,家风祖训,歌谣劝善,诗词曲赋等等,都可以看到关学内核的影响力,使百姓的日常文化氛围,荫庇在浓厚的关学范畴之内。 高陵作为关学重镇,金元有杨天德、杨恭懿、杨寅“杨氏三贤”,明代有吕柟,清代有白遇道,都堪称关学脊梁,在高陵关学传承、文脉续源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再则,从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同时代儒人学子、大儒先贤之间的互动、互学的人际交往以及师承、推介与提携关系。大量的历史信息与实物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学人精神。 </p><p class="ql-block"> 然而,百年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大大缩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严重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人“四个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我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的成立,意在守住关学的阵地,挖掘关学的内涵,继承关学的精神,弘扬关学教化育人的思想,把握关学在当代环境下发展继承光大的方向脉博,研究探求关学的现实意义。挖掘关学传承关学文脉,在潜移默化中教化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推动目下社会的良性循环,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p><p class="ql-block"> 西安市高陵区关学协会成立的目标是:弘扬、宣传、整理、研究、讲求实学,讲好关学的故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关学文脉,做到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因此关学协会广泛收集整理新出土的墓志资料,丰富关学文献,发掘整理关学轶事轶文,补充正史之遗缺。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实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以文化之大胸怀,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光大关学主旨,研究和弘扬关学进步思想关学精神。民俗文化的研究包括村史、家谱、家规、家训的收集,方言、故事、传说、习俗的整理。在此,我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恳请关学先贤的后人们积极参与并多提供资料;希望各兄弟区县之间多开展工作交流。共同促使关学精粹在关中大地重放异彩,为进一步建设美好的大关中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女士们、先生们:关学先贤们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务实为民的家国情怀,勤谨不怠的治学态度,将感召和鼓舞我们积极挖掘整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富民强国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竭尽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协会会长张新龙致辞</p> <p class="ql-block">《贺高陵关学协会暨政协高陵文史馆成立》</p><p class="ql-block">文 / 严 辉(右二)</p><p class="ql-block">人文高陵逢盛事,嘉宾揭牌云峰楼。</p><p class="ql-block">文史新馆泛江舟,关学协会凝眼眸。</p><p class="ql-block">张子双铭烁今古,杨氏三代拔头筹。</p><p class="ql-block">泾野溪田传佳话,悟斋髯翁自风流。</p><p class="ql-block">莫言世风方日下,崇文尊儒岂能丢?</p><p class="ql-block">弘道养正有吾辈,光大关学无坦途。</p><p class="ql-block">继往开来庙堂客,立心立命孺子牛。</p><p class="ql-block">资源共享同风雨,花落花开几度秋。</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0日上午作于高陵水景公园会场)</p> <p class="ql-block">嘉宾恭贺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集体合影</p>

关学

高陵

陵区

先生

协会

西安市

文史馆

政协

文化

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