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回忆—我的钢校老师

兵团老蒋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进武汉钢校五十年。翻出过去的照片,回忆当年教过我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专业1977年入校的同学回校聚会的照片,2015年拍。前排是老师。</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p><p class="ql-block">1 是邓老师,她爱人管老师教我们专业课,而且是我留校后带我的老师。管老师浓眉大眼,声音洪亮,谈笑风生,性格豪爽,只可惜英年早逝。没有找到他的照片。</p><p class="ql-block">2、3是教专业课的巩老师、梁老师夫妇,性情温和、耐心细致。</p><p class="ql-block">4是实习车间主任卢老师,说话不慌不忙,有板有眼。有那调皮的青年工人,在他面前可不敢造次。</p><p class="ql-block">5是教机械课的陈老师,身材高大魁梧,讲课条理清晰,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6、7是饶老师与陶老师,两位都教数学,都高高瘦瘦,都思维敏捷。</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起:</p><p class="ql-block">1是专业课郭老师,说话快声快语。他现在“沉迷”篆刻,作品频出。</p><p class="ql-block">2是专业课王老师,脾气好,话不多。</p><p class="ql-block">6 是团委书记白老师,总是笑咪咪的,说话声细调高。我在校时是团委委员,和她接触多些。</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里有我(二排右2),我留校当老师后教过这届学生。</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我们班在湖南聚会,女生和老师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2是班主任刘老师,他教体育课。班主任不是那么好干的差事,尤其是面对我们这些有社会经历的“工农兵学员”。刘老师不急不躁,一直陪伴我们到毕业。</p><p class="ql-block">3是赵老师,他担任学生队的书记,学员中有不少党员。他有理论水平,也富实际经验,公正无私,不油滑,不打官腔。</p><p class="ql-block">4是赵老师的爱人樊老师</p> <p class="ql-block">专业课黄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他语言精炼,目光炯炯,讲课引人入胜,深得学生喜爱。他还编写教材,著书立说。他不但专业精通,英语水平也很高,曾为我们留校的新老师教授英语。黄老师是支部书记,我的入党介绍人。他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多才厚德。黄老师后来调回老家青岛任教,那时我已回北京工作。有一年夏天我得知有机会去青岛,想去看望他,提前写信到他所在的学校联系,因未得到回复而没见成。后来他来信告诉我因学校放假没及时收到我的信。又过了一些年,传来他不幸病逝的消息,深感悲伤和遗憾。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黄老师办公室拍的,校友提供给我。</p>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我到武汉回学校看望,班主任刘老师领我和同学到姚老师(左3)家做客。姚老师聪颖敏锐,把专业课讲得绘声绘色。他也是中专毕业留校任教,因家境贫寒而放弃考大学。他的爱人是图2左2的王老师,已先他而逝。</p><p class="ql-block">在姚老师家聊了一会儿,想请他出去吃饭,他执意留我们在他家用餐。饭后向他告辞,不知这一别就是永远。如今姚老师也已离世。</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物理老师的合影,2017年11月拍于老师家中。</p><p class="ql-block">老师姓李,可我不知为啥觉得她姓赵,还出口叫过,真难为情。李老师人如其名,德高智胜。听她授课是一种享受,也加深了我对物理的偏爱。我和李老师曾多年失联,现如今是微信好友。</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4.年2月学校长跑队 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二排左2是教体育的赵老师。我参加篮球队、排球队、长跑队都是他“逼迫”的。三十多年后我回学校时向他表示感谢,年轻时的运动锻炼让我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一排左一是陈老师,体育老师,与我的班主任刘老师(二排右一)是夫妻。我在陈老师旁边。</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朱老师夫妇。二位皆不是任课老师,但与我曾联系紧密。张老师是学校的总务科长,在东北时还担任过校长助理,善于处理问题。他是作为招生老师到内蒙把我们团的几人招来的。他爱人朱老师心直口快,热情好客,邀我们去她家,给我们改善伙食,一来二去就熟悉了。我留校后,更成了她家的常客。我回京后再去武汉,必定去她家看望,有时还住在那里,毫不生分。二老已去世多年,这张照片拍于1990年。</p> <p class="ql-block">还有三位老师,我没有他们的照片,但要写几句在这里。一位是教机械原理的周老师,他教学有方、温文尔雅。听说他曾因我上课打瞌睡悄悄问别的同学“她怎么那么累呀”。我确实在课堂上打过盹儿,不仅仅是听他的课时。那时我每天晚上在教室里泡到很晚,看些杂书,故睡眠不足。周老师后来调回祖籍无锡,虽然近十年间我多次去过这个城市,却没有机会向他解释我犯困不是因为他课讲得不好。</p><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教机械制图的陶老师,也是江南人。他讲课音调平稳,辩图眼光犀利。面对一张制图作业,他立刻能从错综复杂的线条中挑出瑕疵,让学生折服。他去苏州定居后,没能再联系上。</p><p class="ql-block">第三位是教语文的贺老师。她是学校几位语文老师中教学水平最高的,被指派教我们文革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虽然我没有她的照片,但有她的笔迹,是在我作文上的批语。</p><p class="ql-block">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我写了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件往事。老师在评语中鼓励我,还让我在课堂上念了这篇作文。</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过去了,记忆在时光中渐渐模糊,但老师们对学生的影响痕迹依然。</p><p class="ql-block">值此教师节之际,回忆、怀念恩师。祝健在的老师们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