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命运 —瑷珲《知青博物馆》观后

深山樵夫

<p class="ql-block">   黑河瑷珲还有个《知青博物馆》,也很有名,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展示知青历史文化的大型博物馆,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展览面积10200平方米。是众多的40年代、50年代生人追求的打卡之地。虽然地处北疆僻隅 ,每年仍有几十万人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展示的内容面向全国,以东北为主。时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以六十年代后期为主。</p><p class="ql-block"> 那一代所有的人,不管是上过山下过乡的,还是在其它行业奉献青春的,心底都深深埋藏着对那段经历的记忆,甜蜜也好,苦涩也罢,抹不去,夺不走。这些记忆,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记录。</p><p class="ql-block"> 我们与共和国共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V 展馆里的几组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  V 兴安儿女</p> <p class="ql-block">  V 拓荒者 我的老伴当年也是知青,到建设兵团呆了4年。因而对展览内容尤感亲切,看得特别仔细。</p> <p class="ql-block">  V 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后期形成高潮,结束于七十年代,历时20余年,全国共有1776.48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p> <p class="ql-block">  V 上山下乡运动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促使国家逐步调整、完善上山下乡政策,最终停止上山下乡。1972年12月福建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给毛主席写信,反映下乡知青在农村的困境。特别是1978年底79年初,云南6万名知青罢工;派代表上京“汇报”,受阻时卧轨,致使贵昆铁路中断三天;几百人绝食三天等。这些活动强烈表达了知青要求回城的诉求,惊动了中央最高层。国家逐步放宽对知青回城的限制。最终是邓小平一言九鼎:“让孩子们回来吧”!1979年1月开始,几个月内,全国有上千万知青回城。1981年11月,国务院知青办与国家劳动总局合署办公,标志着历经20余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  V “当年下乡,我们是1十1=2,如今返城,是1十1=3 了。”</p> <p class="ql-block">  V 浴火凤凰 在那个年代,知青们热血沸腾,为国家、为社会,可以献出一切,甚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  V 博物馆展示了几十个故事,既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也有对摧残人性的鞭挞。下面选登4则。</p> <p class="ql-block">  V 一千多万上山下乡知青中,诞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家,艺术家、作家,企业家等等,更多的则是在社会基层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共同构成共和国大厦的顶樑柱和基石。</p><p class="ql-block"> 2018年国庆节,我曾去陕西延川梁家河村,当年习近平插队落户的地方参观。他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落后的小山村里,干了整整7年,从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白面小生,成了延安地区、延川县的先进人物,村党支部书记,不简单!这段经历对习近平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V 习近平去插队时,母亲齐心给他做的针线包,上面绣着“娘的心”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  V 1975年,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后排右三),出席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习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p> <p class="ql-block">  V 王毅是北京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的知青,在黑土地整整待了八年,经受住考验,成长为我国外交部的掌门人。他深情地说:“黑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V 梁晓声是从黑河市知青点上成长起来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  V 梁晓声刚到黑龙江时,在这个砖瓦厂插队,因文学才能逐渐显现,被调师宣传科,以后在文学领域卓有成就。</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砖瓦场情景:大院、场办公室、知青宿舍、知青饭堂。现在己辟为景点。</p> <p class="ql-block">  V 离瑗珲镇十来公里地方有个三道沟村,紧挨着黑龙江,先后有107名知青在该村插队,其中68名来自上海。这个村现在是知青博物馆分馆,陈列室里记录了这些知青们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他们与当地村民的深厚感情,返城后对三道沟村的回馈,与乡亲们的互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