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以前,我曾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确信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完全真实的和可以信赖的,但是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以后,大量的学习和经验,还有到了一定的年岁才适合的深入的内修才慢慢明白,只有极致内观,反诉诸己,真正弄清楚自己的内心,才是最最重要的。一旦看清自己的内心,你或许就会发现,我们之前所有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幻听幻觉的基础之上,我们所有的感知都只是在重复实践“猴子捞月亮”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是金刚经入门的概念,“相”是人所感知的一切东西,心就像镜子,外在事物在心里的投射就好比水中的月亮(水是心,月亮是相),月亮在水里的投射,就是心生出的相。问题在于,事物在心里的投射不只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反映,情绪、情感的干涉也会使映入心里的事物发生感觉上的变化,比如人得病陷入痛苦,就会感觉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大病初愈就会觉得天空蔚蓝,阳光灿烂,就像风吹水动,水起涟漪,水中的月亮也会颤动变形,这就是境随心转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既然相由心生,那么感知、心觉,本质上就是幻觉,或者叫错觉。</p><p class="ql-block"> 最早指出这个现象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他认为:人的感官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人的感觉和思想只是“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和三千年以前释迦摩尼在金刚经里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幻……非常相似。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也以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充分证实了这一严酷的事实:即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绝大多数是基于我们感官所产生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眼、耳、鼻、舌、身、意在佛学里被成为六根。着眼的视觉,是所有感知中最突出的代表,人们都说眼见为实,但现代脑科学、神经学、细胞学却告诉我们: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其实就是视网膜细胞对电磁波的感受,以及对光波波长通过视中枢所产生的错觉。在我们所能看见的320—1050纳米的光波中,虽然我们至少可以分辨150种以上的颜色,但是离开了这些光波的范围,我们将什么都看不见,而且在这个光波的范围内,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鲜血在阳光底下看是鲜红的,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看是暗红的,在黑夜中看就是黑色的。我们把光量子扭曲为明亮,把光波长错觉为颜色。如果没有了任何光源和光波,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也就是说,我们一睁开眼睛就扭曲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声音也是一样,我们听到的声音,其实就是外界震动波及其能量,通过空气震荡传在外耳耳膜,再传导到内耳,然后转化成生物电传入神经进入听中枢,最后把这些震荡能量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的眼睛就是一个光谱仪,耳朵就是一个振频仪,</p><p class="ql-block"> 嗅觉和味觉更是如此。它们靠的是身体内部区区几百种蛋白,只是这些蛋白经过离子通道和蛋白受体发生一定的作用,我们才有了所谓的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p><p class="ql-block"> 所以,世界本来就是无声无色的,我们的所有认识永远都是主观世界,我们的感知根本上也是为求存、而不是为求真而设定的。</p><p class="ql-block"> 一样的生存环境和同样的生理条件让相似的错觉能够获得普遍的认同,这一点才是真正值得庆幸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观世音在心经里说: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人达到极致的内观就能照见外面的世界、以及我们的感受、念想、意识等等都是空幻的。</p><p class="ql-block"> 释迦摩尼在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里的如来,指的就是智慧、觉悟和佛性。</p><p class="ql-block"> 明代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最突出的思想,其中就是“心外无物”和“心即理”。心外无物并不是说心以外不存在事物,而是说事物只有被心照见才成事物,比如树和花,只有入到人心,才一下明亮起来,才有了概念和意义,而人心一旦关闭,它或许和所有事物一样只是一些分子和原子的聚合物,既然和其他所有的事物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无所谓其存在是“花”还是“树”了。六祖慧能有名的偈句“菩提本无树”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些充满智慧的思想似乎都讲了同样一个道理,投射在我们心里的世界和所谓的客观世界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外界的事物和我们认定的事物之理本质上就是心之物、心之理。</p><p class="ql-block"> 释迦摩尼传法 49年,其中22年讲的都是心法,可见明心是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的人性、认识所有事物、即所谓见性的最基本的法则,而认识所谓的“错觉”及其原理,也是最根本的入门法则。</p><p class="ql-block"> 充分认识自己的心性,逐渐强化自己的精神内控、弱化精神内耗,从而达到极致的内观,谁不期待这种内心的清明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