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秦川》杂谈</p><p class="ql-block">最近以来,由陕西大荔籍作家罗耀林创作的110余万字符的长篇小说《秦川》在网络平台文化圈中引发了热议,据评论区显示,初读《秦川》感到眼前一亮,感到新奇,给郁闷的当下中国文学打开了一扇吹送清新空气的窗户,原来小说还有多种写法,《秦川》的出现,就是一种小说写法的新探索,新发现,所尝试,新突破,新体验,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p><p class="ql-block">文学,说到底就是人学,探讨人的生活,发现人的思想观点和文化走向,小说完全可以写得清新明快,而不是拖泥带水。</p><p class="ql-block">这里谈一下读者群体,通过评论区就可以更多的发现读者,虽然从形式上看都是单独的读者个体,然而综合起来看,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洪流和文化力量,因为文学属于人民大众。</p><p class="ql-block">在大学里读书,你会发现中文系的学生很容易殉情死亡,动辄跳楼,动辄自杀,动辄玩失踪,而历史系的学生考虑问题很执着,处理问题很现实,因为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就是让你去细心触摸到一个又一个客观的历史事件,学得很宏观,就象医生给人治病一样,见到的病人很多。</p><p class="ql-block">中文系的学生,很可能是由于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向不同,中文系的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微观,就象是要在一堆臭牛粪中去刻意发现几百种细菌一样。而历史系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则是要把一大群牛立场坚定,亳不动搖地赶向屠宰场,因为那就是世事,不杀牛,哪里会有牛肉吃?</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写古诗要讲究平仄,要懂得押韵,其实说到底,把陕西的关中语学会了,你自然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古体诗的押韵,因为周秦汉唐,中国文化的根脉在陕西,从婚姻制度到饮食文化,陕西的关中一带其实是很讲究的,这就是陕西东府一带的人不想在外地,外县吃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既然是杂谈,就多说一些观点,从评论区发现,有的读者看问题深不进去,同样一个问题,比如《讨债认母》一节,有的读者通过阅读很快进入了角色,联想到他(她)自己的不明身世哭得很动情,很伤心,哭得一擦眼泪不愿对人提起,而有的读者则提出这样浅薄的问题:“杨丑和为什么不去见韩梅英,他是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男人?”</p><p class="ql-block">读书看个皮,读报看个题,这样的学习态度很不虚心,是不应该提倡的。</p><p class="ql-block">遇到这样的问题,北方狼的批注是:“向下读,再向下读!长期这样下去,你是会变成文盲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问题,关于顾若溪的形象定位问题,小说中明确显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而在一个县,都进入世纪之交了,高中层次的校长还是过去年代培养的老高中生。(在职研究生),顾若溪由于他的长期封闭,自私,贪婪,个人心术不正,他干了许多笨蛋事,把一所中学搞得众叛亲,人心大乱,鸡犬不宁,一塌糊涂。</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问题不是教育不先进,而是长期浪费与无视教育贡献出来的人才潜力,人力资源与教育成果,就是有先进的东西他都不会使用,就那样白白地被浪费掉了。</p><p class="ql-block">在读者中有人说:“顾若溪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很有开拓精神的校长。”</p><p class="ql-block">我们读小说读什么?就是要读作者动用了大量的笔墨,他的内心动机和立意,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p><p class="ql-block">再比如,晚年丧夫的韩梅英离开她那个县城的家,去南铁牛村女儿周金娟家小住几天,她过去在学生时代和杨丑和的关系就不明不白,她走在南铁牛村的巷道里,心花怒放地数落着杨丑和:“老了老了,还瞎的不行。”</p><p class="ql-block">这一句话告诉了读者什么?他(她)们步入了人生的夕阳,依然藕断丝连,旧情犹在。</p><p class="ql-block">当周春娟看到地主冯民轩家里的茅厕吓得不敢走进去,有读者就评论:“那两间房子真漂亮,装修了吗?”</p><p class="ql-block">周春娟走进了厨房,直接问玉贞大婶:“案板上的那一把菜刀还能干什么?”</p><p class="ql-block">这一句提问说明了周春娟那个人很有心机,她在估意假装白痴试探未来婆家对她的真实态度,没想到玉贞大婶果然上当了。</p><p class="ql-block">久经历练,老谋深算的冯民轩临阵不乱,他说:“这个世上就没有那么闷的人,春娟的身世另有其隐。”</p><p class="ql-block">冯民轩对新中国心存不满,然而又无可奈何,他急于需要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做事鲁莽,敢打敢冲的驯服工具,而不是一个二儿子冯银顺的标准妻室。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而且是长期存在的,就象小说中李三虎说过的一句话:“人还在,心不死。”</p><p class="ql-block">针对以上画面,在目前虽然我们完全可以用戏谑的态度书写这些,但那确实是一段实实在在的乡村生活史,是急风暴雨式的,而不是温良恭谦让的。</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就是生活的教科书,读小说读什么?读小说就是读智慧,在小说中发现深藏不露的语言艺术。</p><p class="ql-block">不和陕西人长期打交道,这些含混不清的问题你永远搞不懂。</p><p class="ql-block">中国有一句成语:“一语双关。”</p><p class="ql-block">小说是作者通过一种媒介(包括电子版的和纸质版的),与读者实现心灵勾通与交汇的文化载体。一部小说就是一所没有教室的学校,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喜欢他(她)的读者。</p><p class="ql-block">陕西/北方狼</p><p class="ql-block">2023-9-9</p><p class="ql-block">星期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