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是苏东坡晚年最眷恋之地,位于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根据史书记载:东坡书院建于北宋年代,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与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苏东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才华横溢,对我国文学艺术的日臻发展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尤其散文,为世人称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泮池:东坡书院仿孔庙前建石桥洋池。桥柱上的石狮玲珑生动,部分毁于“文革”,后于1982年修复。桥下池水由清冽的山泉汇集,终年不竭。</p> <p class="ql-block">东园:甬道右侧之山坡,石骨峥嵘,遍植花木,称为“东园”。园内有“石牛池”,池中巨石形如卧牛,故名“石牛”。上有前人题刻,“东园”、“卧云”、“饮水思源”等。“石牛池”是当年学子课余嬉戏游乐之处。</p> <p class="ql-block">蜀山东坡书院,最初为“东坡草堂”,始建于宋代。嘉枯二年(1057年),苏轼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遂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獨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獨山易名蜀山。</p><p class="ql-block">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买田筑室于蜀山南麓,拟终老阳羡这便是“东坡草堂”。之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建起“东坡祠堂”。后废为僧舍。明代弘治年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并更名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会、缅怀先贤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改为“东坡高等小学堂”。以后一直是“东坡小学”所在地,“东坡桃李”遍于天下。1983年6月,书院被列为宜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东坡小学”从中迁出。2002年10月,书院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丁蜀镇全面修建“东坡书院”恢复到七间四进,并新建碑廊一座,以保护文物古迹传承陶部文明,建设历史名镇,光大“东坡精神”。</p> <p class="ql-block">飨堂是祭祀苏东坡的地方,其建筑宏伟,每年农历12月19日东坡诞辰,本邑文人、士绅、学子聚集于此,祭祀坡公。飨堂中原看东坡像、朱漆贴金,镌刻精致,出于名匠之手。室内原有左右两半亭,一刻《楚颂贴》及诗词,一刻兴造碑记。现在的苏东坡紫砂塑像,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创作。室内陈列东坡生平、东坡在阳羡的故事,以及东坡咏阳羡诗词等。</p> <p class="ql-block">门闩洞:这是“东坡书院”门楼关门时闩门用的原物,俗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闩洞</span>”。</p> <p class="ql-block">苏轼一生行踪简表、<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轼年谱简编</span></p> <p class="ql-block">金桂银桂</p><p class="ql-block">庭中原有金、银桂树两株,树龄在百年以上。每逢金秋花开,香溢满庭。也寓科场高中,蟾宫折桂之意。此百年桂树,惜毁于“文革”。现在的桂树,为近年移植。</p> <p class="ql-block">讲堂</p><p class="ql-block">书院的第三进是讲堂,即书院讲学的厅堂。当年书院“弦诵彬彬,日新月异”,“多士济济讲诵于庭,邑父每月课业殿勖于前”。厅堂前部悬“讲堂”匾额,由任筱园所书;后悬“似蜀堂”匾额,为眉山杨能格书。整个建筑较飨堂高大,结构古朴、雕刻精美,为典型的明清建筑。现在讲堂内陈列近现代东坡学子事迹。</p> <p class="ql-block">东坡井</p><p class="ql-block">元丰七年 始建“东坡草堂”时打造,为家人享用,意蕴“山麓凿井必有泉,饮水思蜀见故里”。后一直为乡贤学子饮食受惠,并美誉此井“饮水思坡老,甘泉育后英”。咸丰年间被毁,2003年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书院第四进望湖楼,依山而筑,面阔七间,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登楼远眺,蜀山古镇历历在目,太湖烟波隐约可见,因而定名“望湖楼”。 此楼屡遭火灾,多次重建。现楼重建于2003年。楼上原为学子寝室,楼下为膳房。楼后为新开辟的“橘园”。</p> <p class="ql-block">桔园</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建筑整体风貌保存十分完整,历史沿革脉络清晰,为研究江南地区书院的发展及其建筑特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