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风异俗部落族

时空踏歌

<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当埃塞俄比亚解除紧急状态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穿过亚丁湾、踏上了人类进化的摇篮、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有着近三千年漫长历史的神秘土地上,是各种土著部落的家园。古老的习俗既美丽又残酷,他们在阳光炙烤下生存,每个部落都通过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其中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身份。他们忠于传统文化,顺应自然的节奏,在地球上轻轻行走……</p> <p class="ql-block">我首先走进了位于埃塞境内的东非大裂谷附近的一个名为奥莫山谷的地方,这里居住着最著名的莫西部落。这里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1980年奥莫山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莫西族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原始部落之一。莫西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成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大盘子嘴”的奇观。因此,她们又被称为“唇盘族”。</p> <p class="ql-block">这些游牧部落,据估计目前人口在6千至1万之间。他们靠狩猎、放牧为生,并刀耕火种式种植农作物,每年雨季后都会种一些玉米和高粱。</p> <p class="ql-block">莫西人基本上还保持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原则,靠狩猎、牲畜、农产品,陶器等去换取他们生活的必需品。</p> <p class="ql-block">莫西女人佩戴唇盘的风俗起初是为了使自己变丑,以防被外族抢去为奴。久而久之,佩戴唇盘便成了美丽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当莫西族少女长到10岁的时候,母亲就会为女儿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盘子。唇盘直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25厘米。</p> <p class="ql-block">所置盘子愈大,谓之愈美,在出嫁的时候也可获得更多的财礼。唇盘最大的姑娘,其父母可得到50头牛的财礼,因此唇盘也成为当地致富的手段。</p> <p class="ql-block">唇盘的型号各不相同,都是用泥土烧制或木块做成,上面有花纹、斑点、镂空等不同样式。</p> <p class="ql-block">放唇盘前,要用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切开的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更换大的盘子,嘴唇就会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这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女孩成长为妇人。</p> <p class="ql-block">据说,为了佩戴唇环,不少女孩为此付出了生命。莫西人不仅嘴上放盘子,而且还把耳朵拉长透空,放进盘子为美,耳盘越大也越美丽。</p> <p class="ql-block">莫西女人大多赤裸上身,除了大盘子嘴,她们还在身上、脸上涂抹花纹,用树枝、粗皮、贝壳、牛角等装饰自己。</p> <p class="ql-block">奥莫低谷附近生活着多个原始部落,这是一处非洲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痕迹的地方,因此有人称生活在这里的卡诺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部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过繁衍至今,卡诺族仅剩下千余人。过去这支原始部落散落在丛林之中,鲜少有外界打扰,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仅停留在部落之间的纷争上。</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卡诺人栖息在东非这片大陆上,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这种闭塞的生活方式也导致卡诺人文明发展十分滞后,人口增长也十分缓慢。</p> <p class="ql-block">男女老少普遍衣不蔽体,即使是女性也只有下半身用少量的布料遮羞,哺乳期的女性往往身上挂着婴儿,哪怕有男性在场也丝毫不介意当众裸露敏感的身体部位。</p> <p class="ql-block">卡诺人也是一支崇尚美的部落,他们把羽毛根、甚至是铁钉穿入下巴,头顶上顶着羽毛,身上佩戴着各种装饰物件。但凡身上戴得饰物越多,色彩越鲜艳,往往意味着其在部落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p> <p class="ql-block">而让卡诺人名声大噪的却是身上神秘的彩绘,当地男女老少会用一种白色的涂料点在脸上,男人会在身上涂鸦各种奇怪的花纹,有人说这种彩绘是古时卡诺人为在丛林中作战提高隐蔽性,也有人指出彩绘可以让卡诺人吓走猛禽。</p> <p class="ql-block">虽然她们的皮肤黝黑,但是卡诺人更喜欢明亮的色彩,这些涂料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但是大体上是由岩石、泥土、动物脂肪和水混合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身体上的绘画,其他部位的装饰也不能少,卡诺人也喜欢鲜艳的色彩,他们认为身上的装饰品越多,颜色越艳丽,就越好看,因此他们会用各种东西来装饰自己,头上随时戴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和花朵。</p> <p class="ql-block">为了变美,他们甚至会在在下巴上弄出一个洞,往里面插入羽毛、鲜花、铁钉等等,让自己看起来更靓丽。</p> <p class="ql-block">可尽管如此,整个卡诺族还是处在灭绝的边缘,几千年的不与外界接触,让他们变得固执又强硬,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而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生存繁衍情况很糟糕,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只剩一千余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神奇的部落就会彻底消失……</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去的原始部落是哈莫尔部落。这个部落的女人相貌姣好,她们的服装大多为兽皮缝制,很多时候是一张牛皮或羊皮裹在下身做裙子,脖颈、手臂、脚踝佩戴各种金属、链珠、贝壳等各色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哈莫尔女人格外注重头发的美,她们喜欢用红色陶土和牛油的混合物涂抹头发,然后再将头发搓成一缕缕整齐的小辫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以全身涂满红泥为美。一是为了驱除蚊虫,二是为了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暴晒。</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女人用红泥裹身,一辈子不洗澡,因为当地水资源非常稀少,甚至连喝的水都是浑浊的泥巴水。她们用点燃植物叶子来熏身体方式,直到熏出汗,来去除体味、保持身体的清洁。</p> <p class="ql-block">在埃塞奥莫河谷深处,千百年来哈莫尔族延续着一个奇特传统:当男孩长到16岁时,族人要为他举行成人跳牛仪式。只有在正式场合成功跳过的男孩才会获得族人的认可,成为真正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当我来到一片开阔地,便看到了非常热闹的场面。一群女人追逐着一个壮汉,壮汉挥舞着一根根树条在不停地抽打她们,人群中不时发出叫喊声和喇叭声。</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种哈莫尔族独有的风俗,也是正式成人跳牛仪式之前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哈莫尔族女子认为,被男人抽打是一种亲情和爱的释放,挨抽的次数越多,抽打的程度越凶狠,她们就越欢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活跃的要数与跳牛男主角有亲缘关系的女性,以接受痛苦的方式来表达对即将长大成人的兄弟的真挚祝福。她们会挑选一位健壮的男性来担任抽打的主角,然后大家将在树丛中折回来的树条争先恐后交给抽打者,每打一次更换一支树条,树条用完后还会再去折,直到皮开肉腚才兴奋。</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即将参加跳牛仪式的男孩,他有超过1.80米的个头,一撮头发在脑后立起,就像一只雄鸡的鸡冠。他全身赤裸,在牛群中就像一位即将出征的武士。</p> <p class="ql-block">男性长辈们开始为他做跳牛之前的准备,那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男孩坐在一张母牛皮上接受长辈的教导、对未来的占卜以及有关生儿育女的经验传授。这一过程不会让外人参与和观看,尤其是女性不得靠近。</p> <p class="ql-block">挑选什么样的牛是有讲究的,一般不会挑选公牛,因为公牛个头大、脾气暴,不好控制,还有可能就是雄性相克吧。挑出来的年轻一些的牛代表小孩,母牛代表女人,牛的数量大约为6-10头,最终由长辈来确定到底用几头。</p> <p class="ql-block">男孩要在牛背上跳上跳下两个往返,一共是四次,只要不跌倒,就算成功。</p> <p class="ql-block">跳牛是展示男人强壮、速度、灵巧以及活力的极好方式,这足以考验他的跳跃能力、奔跑能力和平衡能力。脚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前功尽弃、为人耻笑的下场。</p> <p class="ql-block">一个哈莫尔族男子只有经受过这一人生大考,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月后才可以娶妻生子,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牲畜。这一刻,他已经成功地跨越了人生的第一道坎!</p> <p class="ql-block">走进埃塞阿博莱光头部落,让你惊艳的是这里的年轻女子都剃着光头,她们以光头、强健为美。</p> <p class="ql-block">埃塞美女不仅仅有修长的身材,还有惊艳的外貌,精致立体的五官,皮肤是咖啡色而不是黝黑色。埃塞人认为自己只是被晒黑的人。</p> <p class="ql-block">对她们来说,把自己剃成光头,用象牙制成的耳坠来拉长耳垂的女人才会变得更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在明朗的蓝天下,白云朵朵飘浮,吹着微风的孩子们,踩着高跷在路边走来,洒落一路的笑声——这就是又一绝的高跷部落。</p> <p class="ql-block">他们用从大自然中采伐的木柴制作出高跷,孩子们往上一踩,就可以拥有童年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他们从小就练着,踩着自己做的高跷,开心地走在崎岖的路上,看谁走得更快、跳得更高。</p> <p class="ql-block">说到原始,恐怕没有哪个部落可以比它更原始,因为它3000年没挪过窝,生活习俗3000年至今未改变,它就是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孔索族。</p> <p class="ql-block">孔索族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村子有墙,有独创的梯田,有大型的公共建筑,还拥有酋长。</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部落里,有丰富的孔索文化景观,至今还保留着具有人格化特征的木雕,这些木雕相互组合在一起,代表着受到尊敬的社区成员,特别是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孔索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部落里新诞生的小孩,要去公共建筑里住两年。按照当地的风俗,男子成年都要去举一块大圆石,举过头顶才能结婚。</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孔索族和大多数部落一样,实行的也是一夫多妻制。但由于这里的人们非常贫穷,没法养更多的老婆,所以大多数还是一夫一妻。</p> <p class="ql-block">在埃塞的日子里,泥土的气息、草木的芬芳、鸟的啼啭、木柴杂草燃烧的气味还有部落人袒露的黝黑而健康的肌肤,将你层层包裹,置身其中,或许心中会得到更多感叹与些许平衡。</p> <p class="ql-block">是啊,这个有3000多年历史的非洲古国,大地苍茫、文明古老,原始与自然的力量在此繁衍滋长,野性之美花繁叶茂,让我们得以返回自然、亲近最原始的人性原罪……</p> <p class="ql-block">摄影 文字 编辑: 万贻平</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 刘加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