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为调整改革阶段(1979-2000年)。</p><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给养标准制度经历了二次重大的调整改革。一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是在90年代末。第一次调整改革以前,我军的给养供给标准是国家处于困难和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标准的起点低,且没有确立与国家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比例关系和调整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市场也放开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军给养供应标准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给养供应标准与居民生活水平相比逐年降低、不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变化、标准制度繁杂、结构不尽合理、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我军给养标准制度开始朝着伙食类区标准化,灶别设置系列化,食物定量科学化的目标进行改革。</p><p class="ql-block"> 一是调整了各类灶的食物定量标准。1981年至1984年,总后组织27个科研单位,以7个兵种,103个连队,2万余人为对象进行营养学研究,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人每日营养素需要量》,并于1984年12月颁发执行。之后,又委托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全军有关医学科研单位,从1985年至1988年,用三年时间对陆海空三军各种类型的165个连队共1万余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得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食物定量标准》,总后于1988年6月正式颁发全军执行,且初步明确此标准执行到本世纪末。</p><p class="ql-block"> 二是及时调整了伙食费标准。从1979年至1989年全军部队士兵的伙食费标准提高了11次。</p><p class="ql-block"> 三是简化了伙食费类区。将原陆海空三军分设的70多个类区改为全军统设的五个类区。</p><p class="ql-block"> 四是合并了灶别和伙食补助标准。将原陆海空三军分设的13类灶别合并成统设的七类灶别,将20多种补助合并为四类补助。</p><p class="ql-block"> 经过10年的调整和改革,以总后1988年6月1日颁发的后需字第381号通知为标志,我军给养供给标准基本形成了有“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食物定量标准”和“伙食费标准”构成的伙食标准体系。受当时的财力等条件的限制,1988年制定的食物定量标准仍然是一个“温饱型”的标准,伙食灶别、类区及各种补助标准的调整简化也没有到位。部队伙食质量以落实军委提出的“斤半加四两”为标志,即除粮食外,保证部队每人每天达到一斤半蔬菜、一两肉、一两禽鱼蛋、一两豆制品、一两植物油的食物定量。这是适应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建设需要而实行的一种“标准加补助型”的膳食结构。</p> <p class="ql-block">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新时期军委提出了“以训练为中心,以战斗力为标准”的要求,我军军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都增强了,对官兵的体质要求提高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1998年总后再次制定并颁发了《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国家军用标准,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据此,2000年大幅度调整了食物定量标准,优化食物结构,增加动物性食物品种和数量。如一类灶动物性食品由每人每天150克提高到280克,动物类品种由4至5种增加到8至10种。降低粮食定量,由每人每天800克下降为750克,增加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品种,从而保证了食物定量的综合营养素供给量由81%提高到93%。粮食基本定量由原来8种合并为3种:每人每天750克、650克、550克。粮食补助标准设二种:每人每天50克、100克;执行人员由过去10类简化为4类。再次调整伙食费标准,陆勤一类灶提高到6.20元,比1978年的0.48提高了13倍;并简化合并了灶别,由过去的7个灶别合并为4个灶别,粮食定量首次和灶别挂钩。对一些临时性灶别、补助进行了清理归并,进一步提高了我军给养供应的标准化程度。</p> <p class="ql-block"> 第四阶段为提高完善阶段(2001-2020年)。</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新军事变革对军队提出新的要求,军人特殊营养需求更加突出,为此,伙食费标准调整进入快车道。“十五”期间,随着军事斗争准备进程的加快,军委、总部提出了伙食费标准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军情,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市场物价水平同步增长的构想,先后3次调整伙食费标准,2005年伙食费类区由5个合并成4个,陆勤一类灶提高到10元,实现了伙食费标准比“九五”期间增长50%的目标。部队官兵生活在落实现行食物定量标准的基础上,由温饱型向每人每天“早餐一个鸡蛋、半斤牛奶,午晚餐有水果”的营养型转变。此后,2007年伙食费标准在各类灶别标准普遍增加1元、各类补助标准均有所提高的同时,确定建立部队野外驻训伙食补助。2008年伙食费灶别和类区均由4个合并成3个,伙食补助由4类合并成3类,陆勤一类灶提高到15元。2012年陆勤一类灶提高到18元。</p><p class="ql-block"> 2018年开始,部队伙食保障从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从2018年9月1日到2020年5月1日,不到2年的时间,调整了3次伙食费。2018年9月1日起,全军部队在遂行练兵备战等各类急难险重任务期间,分别执行相应的伙食补助标准。①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在现行伙食费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天补助20元;②夜间执行任务3小时以上,享受夜餐补助费每人每天12元;③执行军事应对、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阅兵、演训等重大任务补助15元,夜餐补助费12元;④执行野外驻训、火箭军部队地下阵地密闭训练值班等一般任务补助7元,夜餐补助费8元。填补了我军应急应战伙食保障标准空白。2019年陆勤一类灶提高到22元。2020年“暴涨”,陆勤一类灶提高到32元,比2000年的6.20元提高了5倍多。</p> <p class="ql-block"> 随着军队伙食费标准的大幅度上涨,伙食向“营养型”发展成为必然。如今,部队已经逐步从凭经验订食谱到“电子营养师”科学制定营养食谱,等级厨师走进连队食堂,营养配餐员也将成为部队生活保障的新岗位,部队餐桌上由两菜一汤,到三菜一汤、四菜一汤、六菜一汤乃至自助餐。时代的要求,军队的建设,正在推动着部队餐桌上的“营养革命”向前发展。这对于改善官兵营养质量,提高部队生活水平,进一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