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彊游 D13 农垦纪念馆 (穿越沙漠公路)2023.9.7 晴

冰山客

<p class="ql-block">早8点半从沙雅出发 行驶2个多小时 到达阿拉尔市 农垦兵团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阿拉尔市介绍</p><p class="ql-block">2002年9月17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2004年1月19日挂牌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双重直辖县级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阿拉尔”维吾尔语意是“绿色岛屿”。市域面积6923.4平方公里,北起天山南麓,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与塔里木河交汇处的绿洲平原,与阿克苏地区多个县市接壤。辖区总人口40.9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0.2万人,下辖1市15个团镇、1个少数民族乡、3个街道,塔里木大学坐落于城区。</p> <p class="ql-block">359旅红色文化旅游区,359旅屯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王震,湖南省浏阳人,生于1908年4月11号。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1955年授子上将军衔通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卒于1993.3.12号。</p> <p class="ql-block">总序</p><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战关山,负剑扶犁耕大漠。</p><p class="ql-block">身披沙场的盔甲,拖着躯体上的弹痕,未及品味家的温馨,在塔里木河畔濯洗征尘,这支战功显赫的部队,锄戈同功,开始创造中国屯垦戍边崭新历史。一手拿镐,是生产队;一手拿枪,是战斗队;一方维稳,是工作队。几十年来,几代人吟唱着《南泥湾》,肩负屯垦戍边使命,作为经济的建设大军,作为边疆稳定的铜墙铁壁,作为守卫国土的中流砥柱。一座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承载不下第一师人的报国情怀,记录不尽用铁血砺炼的兵团精神、胡杨精神!</p><p class="ql-block">;馆展共分六个部分 一、英雄部队,功勋卓著 ; 二、 建设大军,铸就辉煌 ;三、建设城市,勾画家园 ;四、五湖四海,投身兵团 ;五、中流砥柱,铜墙铁壁; 六、英模精神,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一 英雄部队 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这支英雄的铁军,从湘赣根据地的战火走来,从25000里长征中走来,从宝塔山下的窑洞里走来,从南泥湾的稻香里走来。井冈山麓,金沙江里,黄河两岸,长江源头,陕北高原,苍茫西域……曾逐鹿祖国万里河疆;转战南北,威震晋绥,屯垦陕北,驱逐倭寇,反攻西北,解放新疆……新中国的史册上,铭刻着这支部队艰苦卓绝的铁马征尘。连天烽火塑造了这支部队的军旅品格,家国危难培育了这支部队的钢铁意志,屯垦戍边是这支部队的恒久精神,报国为民是这支部队的终极理想。</p> <p class="ql-block">二 建设大军 铸就辉煌</p><p class="ql-block">在这片拥有数千年屯垦历史的土地上,在曾经最发达的古丝绸之路上。公元1950年的春天,一队队军人,人喊马嘶着开来,唤醒了这处偏僻而沉寂的荒原。他们战风斗沙,开荒造田;艰苦创业,筹建牧场,白手起家,兴办工厂,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自给运动,这支曾在南泥湾创造过辉煌屯垦业绩的红军队伍,迅速而彻底地实现了从战斗大军到生产大军的使命转换,也奏响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创业豪歌。</p><p class="ql-block">让沙漠退步,把江河驯服,将戈壁变绿,使百业繁庶。从解决“士卒不患战而患饥”的初衷出发,实现进疆部队自给自足,到构建起一各庞大的农、工、商产业体系,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历程,在古老的塔里木盆地,书写了无数辉煌,也将数千年的屯垦历史,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三 建设城市 勾画家园</p><p class="ql-block">远遁的楼兰古城,是汉代西域屯田的一曲宏声;</p><p class="ql-block">焉耆、龟兹、疏勒、碎叶,大唐屯田西域的地鼎;清代全疆24屯城,城头猎猎旌旗,曾飞舞康乾大龙;</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屯垦人,心中也久久地萦怀着一个灿烂的城市梦。</p><p class="ql-block">早在1960年,王震就提出,兵团要实现“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的城镇化战略构想;1980年,王恩茂同志要求:“要把阿拉尔建设得比石河子还要石河子”。阿拉尔地处南疆中心、塔河之源、沙漠之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新时代开辟新篇章,如今集“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兵团向南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于一身,发展潜力巨大,各类商机无限。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企业家们披沙炼金的热土、国家边防稳固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四 五湖四海 投身兵团</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兵团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兵团人没有自己的乡籍和祖籍,只有国籍;</p><p class="ql-block">还有人说,在兵团任何一个连队,都能听到大半个中国的方言。</p><p class="ql-block">这是兵团的一个缩影:人员构成,五湖四海;这也是兵团的气度:海纳百川,大爱无疆。50多年来,一师先后接纳了除西藏和港澳台以外,祖国各地数十万有志儿女,共同演奏着新中国西部屯垦的铿锵乐章。在这片热土上,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对此,西部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更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五 中流砥柱 铜墙铁壁</p><p class="ql-block">西域古道,烽燧屹然巍巍,边境线上,战马长嘶咴咴。一手拿镐,走来一支支不穿军装的部队,一手拿枪,站立一群群铁血报国的男儿。</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人履行着对内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外保型想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神圣使命,在发挥建设大军作用的同时,意命发辉着申流低桂和铜墙铁壁的作用,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构筑起一条不倒的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六 英模精神 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前身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战争年代,他们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 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巾帼女兵、转业军人,在豆古荒原上屯垦造田、修路架桥、传播文化、发展医疗…</p><p class="ql-block">随着边疆事业的发展,这支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当中有老红军、老八路、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有出席国家、自治区(省)、兵团政治会议的代表和被选为有关团体的知名人士。纵观一师历史可谓是:人文荟萃,群英济济。</p><p class="ql-block">老一辈“三五九旅人”的光辉事迹和新一代“兵团人”的忘我精神,是一师创业史上的文化结晶,是留给下一代兵团人的精神财富,他们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被历史铭记,被后人传颂。</p> <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是模范,更是一骑英雄铁军,他们在井冈山上当主力,南泥湾中是模范,西北战场为先锋,天山南北做示范,塔河岸边创奇迹。英雄的三五九旅传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始终坚守忠诚、担当、争先的政治品格。</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p> <p class="ql-block">从阿拉尔农垦纪念馆出来己经十二点半。 大巴行车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直奔和田,沙雅至和田车程近六百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好象行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 一路上很少有车辆 更无人烟。</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说 此生必走三条路 1 独库公路(美) 2 盘龙古道(险)3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路 (凉)(苍凉) 有幸这次全部走完。</p> <p class="ql-block">8点到和田市 入住文华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