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古村

海浪

<p class="ql-block">荻港古镇,位于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因“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得名。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是一个典型的千年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渔乡荻港”之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小桥、流水、人家</b></p><p class="ql-block">这个看似有点被冷落的古村庄, 道路并不是很宽敞, 窄窄的青石板路在低矮的青堂瓦舍间穿过。小桥、流水、人家, 一切都如古村应有的样子, 彰显着平淡的年岁。</p> <p class="ql-block">古镇四周环水,房子临河而建,蜿蜒的是水巷,流动的是清波。</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小桥流水、石桥河埠,白墙黛瓦、传统民居、连廊街巷,江南民俗和历史遗迹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茫茫芦荻洲》荻港村村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南苕胜境</b></p><p class="ql-block">南苕胜境,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里人朱熹后裔朱春阳和章氏望族集资所建。南苕胜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演教寺是佛道一家的首创,清朝嘉庆御笔“玉清赞化”御碑亭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卸碑亭</p><p class="ql-block">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建立御碑亭,御碑上"玉清赞化"是嘉庆皇帝御书,,碑为太湖石石质,碑额上方刻篆书,“御笔”方框印篆书"嘉庆御笔之宝",碑两边龙纹直上祥云。</p><p class="ql-block">赞化者,赞天地之化,即以赞也。德以成人开万物祖,诚能立极作百世师,即以化也。</p><p class="ql-block">皇帝御笔的"玉清赞化"御碑亭的建立,南苕胜境更是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古桥之都</b></p><p class="ql-block">荻港古村是“古桥之都”,有古桥23座,形态各异,每一座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桥虽然历经了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但都保存良好,仍然坚固美观,是古村落一道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春桥</p><p class="ql-block">长春桥系单孔石拱桥,横跨于姜介漾港东边,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桥额镌刻"长春桥"名。走上桥头、云怡台、演教禅寺一目了然、古时曾有"烧香念佛长春桥"之说,展现当时古村宗教文化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舍西桥</p><p class="ql-block"><b></b>舍西桥系单孔架梁桥,东西走向,横跨在吴家港上。据湖州府志记载:舍西桥明代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建。</p><p class="ql-block">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嘉靖年间任长兴县丞。在任时,吴承恩与荻港族亲状元沈坤交往深厚,情同手足。时值荻港吴氏连年中科榜,在吴家港西边建吴氏宗祠。为了方便舍上吴家与港西吴家宗祠相通,在吴家港上吴承恩建造了"舍西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秀水桥</p><p class="ql-block">秀水桥南北向,横跨於里行埭市河,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22)。秀水桥系单孔石拱桥。两边有石镌有楹联,石栏有望柱8根,其中4根望柱顶雕镌坐狮、石栏尽头均置抱鼓石、形态秀美,曾有"大小商店开到秀水桥"之说,展现当时古镇的商贸繁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馀庆桥</p><p class="ql-block">馀庆桥又名草田桥,清乾隆辛未年(1751)重建。为三孔石梁桥,石壁形墩端置间壁石加柏木梁承桥面,杯块境金刚墙用花岗岩条石错缝平砌,与石壁形墩紧连,南北各有石阶10级,桥栏采用望柱石板构,柱头作方形束腰施皮条线雕叶脉纹或呈圆形束腰雕仰莲,石栏尽头均置抱鼓石,作如意状。桥面与栏板均呈弧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隆兴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b></p><p class="ql-block">荻港古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历史上有两位状元出自这里,有五十多位进士,贡生、诗人不计其数,留有1600多首古诗。当地三大望族,章氏、朱氏、吴氏在这里铺路建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管堂</p><p class="ql-block">总管堂系荻港吴氏望族首富吴元菊重资重建于嘉庆年间。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建有大殿、戏台、看楼。大殿内塑立三个神像是宋代押粮官赈军粮救灾民的善举。受帝王加封都天安乐王的三个王爷。民感千秋,每年正月初四在此举行隆重庙会,每月初一十五敬香祭恩。堂前屹立一对宋代石狮,凝聚着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石狮</p><p class="ql-block">宋朝荻港市聚上堡,屹立在都天安乐王府前的一对石狮在夜里去上堡偷吃面条,有一次回来时,天已亮了,被总管堂主持碰见,一呪言,那石狮就默默地回坐在门前,东面那贪吃的雄狮来勿及将面条吃进去,永远留在了嘴边。从此成为古村镇村之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果夫探亲码头</p><p class="ql-block">1947年的春天,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携夫人(朱五楼长女)朱明珠,回乡探亲在此码头上岸,向乡亲们致意,受到荻港众乡亲热烈欢迎。他深受感动,留下一首《故乡》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故乡》</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尽,从此无人敢侵略;</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飘泊他乡;</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陈果夫 · 一九四七年于荻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火红年代的” 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礼堂</p><p class="ql-block">荻港大礼堂建于“文革”初期(1967年),平梁砖瓦结构,是大队领导社员抓革命、促生产,开会、文宣队演出,批判“阶级敌人”等活动场所。里面设有舞台,舞台两边红的方格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标语。</p> <p class="ql-block">正门屋顶“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标语,成了“火红年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曾经留有当年“知情”心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演教寺</b></p><p class="ql-block">演教寺初名"兴福院",始建于唐晚五代十国(公元955元),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经战火后重建,治平两年(公元1065年)定名"演教寺"。</p> <p class="ql-block">演教寺建筑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有山门(问津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原大雄宝殿匾额系严嵩亲笔,大殿上塑立"八仙"神像,是宋代全国独有的"佛道一家"的创举,江南佛教活动的中心。门前屹立"明崇祯、清康熙"二块治安禁示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船渡</p><p class="ql-block">游船码头"月亮湾",因为酷似月亮而命名。清朝雍正八年进士,三任主考大臣荻港人章有大在此作诗:"水晶宫阙记吴兴,溪人馀不最精美",赞美了荻港水乡的美丽。从月亮湾乘坐游船可以一路观看河港如织,小桥流水的荻港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获港渔庄</b></p><p class="ql-block">荻港渔庄占地面积605亩,立足乡村,集“千年鱼文化、百年陈家菜”于一体,以传统鱼汤饭为特色,以现代艺术为载体举办“鱼文化节”,展示“笔道艺术馆”、“禅茶馆”、“蚕桑丝绸馆”、“渔乡风俗馆”及淡水鱼展示区、小吃一条街等场所,让游客休闲养生于湖州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的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鱼乐、鱼歌、鱼宴……以桑基鱼塘系统千年农耕文化为背景,将传统的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等千年文脉精髓一一展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荻港古村背靠着的大运河</b></p> <p class="ql-block">捏了一把汗,总算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巷埭</p><p class="ql-block">外巷埭建于明清时期,紧依京杭大运河之西面,沿河而建廊下街南北走向,全长五百余米,进深约十五米,在无船路不通,水路交通兴盛时,各类店铺、商行皆聚于此。有彩云楼,今夜月、泰源堂、百乐堂、正泰店,丝行、鱼行、米行等和轮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随着水运客轮衰退,公路交通发展,外巷埭商业街便随着历史的变迁,由繁荣逐渐走向衰落,但那些旧房、廊屋还保留完整,成为古村商业繁荣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 》</b></p><p class="ql-block">老舍之子舒乙在2006年来过这里,留下散文《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对荻港古村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古村</b></p><p class="ql-block"> 在著名的江南六小镇之外,我终于又找到一处,也许是更好的。它叫荻港村,在浙江湖州市和孚镇,位于浙江北部的最西边,差一点就到安徽省了。</p><p class="ql-block"> 说"更好",是因为荻港村更古朴,更完美,更幽雅,原汁原味,实属难得。</p><p class="ql-block"> 据说,全浙江目前还仅仅剩下25座古村。我看过其中三四个,说实话,感觉都不如荻港村好。</p><p class="ql-block"> 荻港村是个绝版。</p><p class="ql-block"> 荻港村不卖门票,没有指路牌,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导游,当然,也没有游人,完全是个世外桃源,自己活得有滋有味,优哉游哉。</p><p class="ql-block"> 竟是一块没被发现的净土,这还了得。</p><p class="ql-block"> 没被发现,是指没被现代商业运作发现,虽然,后者无孔不入。一旦被发现,又是开发,又是拆改,又是房地产,又是商业旅游,顷刻之间,便会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 幸亏没被发现,一切照旧,村子面貌大致维持在四五十年前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子,一条小河纵贯东西,隔不远就是一座一座石桥,年头都在300年以上。两岸全是廊屋,街廊带棚顶,不怕下雨。房子一律木质,当街还用一块一块的门板,而不用玻璃门。临河的小店铺各式各样,卖什么的都有,但绝不是时装店,也不是古玩店或者文房四宝店,更不是旅游商品店;柜橱里摆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和食品,还有一些服务行业,比如,理发店、小饭馆、油盐店、裁缝店等等,总之,都是为当地村民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一家卖切面的小店前观看。只见来了一位女顾客,说要买馄饨皮。店主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他掀开白湿布,取出一摞用手摇压面机压好的宽面皮,摞起来有一寸厚,先用小木尺子量好馄饨皮的长和宽,用小刀切成小方片,多余的边皮去掉不要,留着回炉再用,再用带秤的杆秤约分量,重了取下来两张,轻了再添一张。一切都在顾客眼皮底下现场完成,十分规矩,虽然比较繁琐、费事,但是专为这位买主完成,可信度很高。女顾客付了钱,将馄沌皮放入小竹篮中,挎着满意而归。</p><p class="ql-block"> 我一下子看呆了。这种周到的服务真是久违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索性跨进店里去观察。我发现所有的机器都是手动的,没有电机,包括那台挺复杂的又老又大的切面机,店主人说这是他父辈传下来的。所有木器的造型都很古怪,一眼看去就知道很古老。经过询问才知道,那只像大水桶一样的家伙竟是以前烤烧饼用的烤箱,而另一只像马桶一样的大木桶竟然是专门设计的"钱桶",来了铜钱就往里扔,现在废物利用当了坐椅。我暗想,这些独特的传统木器样样都有进博物馆的资格。</p><p class="ql-block"> 小茶馆里人满为患,全是老头,清一色,一人抱一个搪瓷缸——这是茶杯,聊得非常热闹。茶桌的造型非常奇特,而且陈旧,一看就是老玩艺,长方形,茶客坐两边,专为面对面。座位是条凳,无靠背。墙角炉灶边上放着起码30个竹条编皮的暖水瓶。老头们看见有外人光顾,都极友善地主动搭话,很配合,愿意让拍照,可以随便录像。据说,偶尔有地、县级的领导来视察,居民们还会主动夹道欢迎,鼓掌致意,仿佛是多年不遇的盛事;也是闲来无事,遇见一点小事,便很激动。顶怪的是,茶馆靠屋顶处有木杠,上面挂着一串大铁钩子,好像旧日卖猪肉铺里的肉架子。一打听,这是为远处的农民茶客挂东西用的,他们进村往往带着箩筐什么的,摆在地上碍事,不如挂在空中,又省地又保险。</p><p class="ql-block"> 理发座设在茶馆里,一切都是老式的,属于剃头刮脸那种,看着那老式的躺椅,那磨刮胡子刀的皮子,真有种童年记忆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天下着小雨,步行在廊街中,看着雨中安静的小河、石桥、小船、小店以及悠闲的村民,真是美不胜收,有一种步入仙境之感。于是,越加兴奋,逢桥便要上去站一站,哪怕是在雨中。站在桥中央,往左看往右看,可以看见上下河道的景致,也许能看出去50米,也许能看不足20米,要取决于河道的弯直。几乎隔几步就有一道下船的石阶,顺到河里,证明过去家家都有自己的船,乘着它去打鱼、去采桑、去出行办事。石阶,石堤,石桥都是用挺大的朱红色的麻石块筑成的,看上去很鲜亮。常有绿绿的无名植物由石缝中长出来,红绿相间,给墩实的石堤增添了不少生气。</p><p class="ql-block"> 村干部告诉我,这个村有4000村民,目前村民年平均收人9300元,不算低,多数在附近做工兼务农,很少外出,倒是有外地人到这儿来打工,说明这儿的生活稳定,自给自足有余。实际上村民做工是主要的,农业主要是鱼、蚕,稻已成了副业。白天上工,夜里回家干一干,农活也就顺手完成了。村民原来有一天吃四顿饭的习惯,下午三点还有一顿点心,很像英国绅士,吃点粥和豌豆饭,后者是一种用糯米做的凉饭,提前做好了,临时挖一点出来吃。有的还要吃半夜餐,日子过得十分安逸平稳。</p><p class="ql-block"> 获港村是个古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且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这么个小村居然出过五十多名进士,近代又出了一大批留学生,以章姓、吴姓科学家、外交家居多。村口有两株粗大的法国梧桐,都已有百年以上树龄,还有一台手工压水灭火机,也是洋货,成为这里中西文化交流起步较早的见证。村旁有条河面相当宽的大运河,是杭州经过湖州到太湖的水道,这是小村通向外部世界的交通要道,岸边全是航运货物的库房,如今多已作废,空闲在那里。夏衍先生改编的茅盾名著《林家铺子》曾以这里为外景拍成电影。</p><p class="ql-block"> 由于过去的文化辉煌和经济富有,先人们把荻港村建得相当有水平,它具备一切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点的因素,成为一座标准的江南美丽的村庄。而且,幸好这美丽还没被粗放型的现代化改造所污染。</p><p class="ql-block"> 荻港村正好走在十字街头。</p><p class="ql-block"> 面铺掌柜告诉我,他的儿女已不愿意接受他的遗产,不愿意再卖切面,已经离村远去。村中其他的年轻人也大多如此,难怪我看见的村民,十之八九是老人和小孩。</p><p class="ql-block"> 我还发现,村中个别的房子已开始扩建,折旧建新,变成水泥的,变成外表贴白瓷砖的。</p><p class="ql-block"> 这都说明,荻港村也正悄悄地开始变。它要走向何方呢?</p><p class="ql-block"> 他可能要向周庄看齐,向乌镇看齐,然而,这是一条必然之路吗?</p><p class="ql-block">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前面的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这是个很严肃很重大的问题,看似只牵扯一个小小的江南水乡,实际上它关联着千万个中国古老农村的命运。到底,是拆了旧的,盖新的呢?盖成和外部世界一模一样的呢?还是有什么其他出路?</p><p class="ql-block"> 这里头,可能首先牵扯到两件事:一是到底什么才算美,或者说,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二是老式民居住着不舒服怎么办。前一个是判断标准问题,后一个是实际民生问题。</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最美的?鲁迅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一句著名的话,大意是越是民族的就越容易走向世界。这就是说,越是民族的、地域的、个性的,就越是能为世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 荻港村很符合这个标准。</p><p class="ql-block"> 不要去动它,按着不动,原生态,原汁原味,就最好。反之,盖成楼房,贴了瓷砖,是不美,相对来说,是丑,对外人来说,是最不愿意看见的,因为全球化的楼房是司空见惯的,是常见,是共通,完了,全完了,不稀罕了。物以稀为贵,这是朴素的真理,走到哪儿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对古城、古镇、古村来说,保持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才是唯一正确的准则,也是世界一致公认的重要原则,放在荻港村也是最适合不过的。</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标准出发,对获港村,要提倡原生态,提倡古镇及其建筑的外形外貌的原状不动不变,提倡原住民不动不迁,提倡原地老物件不丢不弃。这四个"原"就是"原真性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技术上越新越好,文化上越老越好,这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定律。然而,在我们这里,那后一半,即文化上越老越好,却常常要当成错误观点甚至反动观点来对待,得不到公认;难怪,在我们这里,城墙保不住,胡同四合院保不住,古镇古村保不住,老是不把保护当政绩,只把建新的当政绩,盛行"不破不立"。</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在以古斗兽场为核心的罗马市中心区竟然是一片残垣断壁,一派破砖碎石,什么都不可动,都被视为无价珍宝,骄傲得不得了,说这才是最美的,为什么?因为它老,老就是人类文明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闹了半天,老才是判断美与丑的最高标准。</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观点看荻港村,它才是最美的,最有价值的,万万不可对它轻举妄动。</p><p class="ql-block"> 试想,如果北京城墙还在,如果北京成片的胡同四合院还在,北京早就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也会像罗马一样,每年召得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来朝圣,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湘西凤凰小城已经有了好经验,溪水旁的吊角楼,外表都不动,还是木质的,内部现代化,结果,一个"五一"长假,引来了40多万人参观,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当地村民都发了财。</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想不通,宁肯什么也不动,留给子孙后代去处理,而不把事情都在这一代人手中做完,后人也许比我们更聪明。</p><p class="ql-block"> 那民生问题怎么办?办不办?</p><p class="ql-block"> 也得办。不办老百姓不答应,年轻人不答应。</p><p class="ql-block"> 可以实行"四多"原则:修整内部实行多渠道投资原则,包括政府投资、个人投资、租用投资,这方面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田子坊已经有很好经验;实行多行业搭配原则,村里有最古老的有地方特色的行业和手艺,有家庭旅馆,还有最时髦的消费商品商店,关键是不要千店一面;提倡多文化因素,有美术工作间和画廊,有美术写生基地,有设计创意公司;提倡多消费空间,有商业消费,有旅游消费,有文化消费,有服务消费。"四多"原则和"四原"原则正好搭配,前者动而后者不动,前者发展而后者保护,相得益彰。"四多"的动,可以把古村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入现代社会,走出困境,养住人气,富裕起来。</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二先"原则要实行:一是先把基础设施工程做好,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完成,让村民可以把上下水道、暖气、煤气、电等引人各家住宅,实现人居环境的现代化;一是要先把统一标准制定好,有法可依,准什么,不准什么,改怎么改,都有标准,各家都要遵循,不可乱来。</p><p class="ql-block"> 万万不可把河道堵死,水乡水乡,就得有水有桥,这是灵魂,不可丢魂啊!</p><p class="ql-block"> 荻港水乡,是有极大魅力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一粒无价珍宝,千万得保住啊,拜托了,作揖了,叩头了。</p><p class="ql-block"> 绝版万岁!</p><p class="ql-block"> 荻港村小得不得了,在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可是它又大得不得了,它代表着审美取向,代表着文化价值,它代表着文明古村的命运和前途。它肩上的担子可真重呀,因为它最美丽、最可爱、也最脆弱,真怕它承担不起这么重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还好,它自己还什么也不知道,无所谓有压力吧。真正的压力确实客观地存在,那就是急于去改造它,去消灭它。我愿它成为一个成功的典型,它也应该是这样的典型,因为它有着轰动世界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2006年10月20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