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走过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三)———漫步高加索山脉

张秋

<p class="ql-block">开篇,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格鲁吉亚,我们跟随“徒步中国”走格鲁吉亚高加索山脉,高加索山脉横列格鲁吉亚北方全境,可以看到高加索山脉南坡的全貌,时逢春夏之际,高加索山脉绿草如茵,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五彩缤纷,远眺皑皑雪山,融雪汇成条条山间小溪顺流而下归成大河,雪山,草甸,鲜花和河流充分的负离子,充足的氧气使得地处海拔两千至三千多米的徒步路线丝毫没有高原的感觉,旅途分为东西两段,东线多参观,旅游,西线光徒步,攀山,鉴于目前机票较贵几个队友约定活动结束后去隔壁的亚美尼亚看看。没想到西亚之旅为我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探知两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和历史。“徒步中国”不愧是国内资深的徒步旅行社,从参与性看东线休闲游只有13个人参加,而西线徒步活动加上东线的10个人,竟然有35个人之多,可以看出中国人旅游观念和形态的变化,别忘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参团的年龄除了4个女孩以外竟然大于50岁,而且女生的人数远大于男生。</p> <p class="ql-block">高加索山之国—格鲁吉亚,不愧是徒步之乡,徒步路线都是由传统的牧人放牧小道提供了天然的线路,二至三千米的海拔植物茂盛,充分的氧份使得徒步没有门槛,从五六岁的孩童到七八十岁的长者都是“到此一游”的受众,在硬件上公路可以深入山区,线路标识清晰,还有景点介绍,以及112救援电话,据说还有专门的,经过训练考证定级的向导,当然他们都是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这个山头可真热闹,这么多条线路汇聚于此,徒步小镇梅斯蒂亚(MESTIA)的设施则更加专业,黄色箭头指出路径的方向,路标上用英格双语标注出目的地(景观)和距离以及用时,中间的白标还标注着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路标,使得徒步者可以随时了解的自己的位置和距离目的地的距离和时间,路途中还可以看到方形的红白相间的油漆符号以确定路径,可以说非常完善,可谓徒步者的理想国度。</p> <p class="ql-block">身处高山峻岭,比翼雄鹰,苏联登山家Mikheil Khegiani就出生在徒步小镇梅斯蒂亚(MESTIA),他在爷爷的带领下从小就爱好登山,这里的天然环境造就了他成为苏联冠军。对于他的卓越成就,家乡人民在他家的故居上建成了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他的成绩,苏联虽然没有了,可是出生于格鲁吉亚的登山家却铭刻在徒步爱好者的心中。 </p> <p class="ql-block">Mikhail Khegiani House博物馆关于登山家的介绍展板。</p> <p class="ql-block">冠军Mikhail Khegiani的塑像,面对家乡高加索山脉“笑傲江湖”。</p> <p class="ql-block">“CCCP”,印有苏联缩写的运动服,中国出生于四,五,六十年代的人,看见它的感情是复杂的,它影响了中国整整两代人,不论五十年代的高级点心高级糖,布拉吉(花布裙子),玻璃丝连裤袜,还是七十年代的反帝反修漫画都少不了手舞狼牙棒和核炸弹的一对儿小丑,一个是USA,另一个就是CCCP。</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简陋却实打实的冰爪,这是登山鞋吗?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这鞋子是怎么用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段,今天开始了格鲁吉亚第一次徒步(东线),与其说是徒步,不如说是一次热身,队员们大多是“徒步中国”的老队员,大家一起走过国内外许多高海拔难线,长线,比如乌苏,贡嘎,长穿毕,珠峰东坡等,勃朗峰,EBC等,是久经沙场的“强驴”。</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目的地是Chauhi lakes,由于洪水冲坏了公路,我们不得不提前两公里下车步行进Juta村,大家来到村口整理装备准备上山。</p> <p class="ql-block">300多米高的山路不算长,远远的看到山上的小屋和雾蒙蒙的山,它到底长什么样谁也不知,上山前我们只被告知山上有个湖,大家是去看湖的。</p> <p class="ql-block">看着湍急的河水,心想湖一定不小(这时对格鲁吉亚山湖的概念还是一团糊涂),上山的路就是下雨时泄洪道,全是石头,好在不长,上了坡就是草甸,高处有一间木屋,大家顺着路走走玩玩,拍拍照,看看前面有帐篷,有湖,就没怎么在意时间,途中遇到一个小老外,据他介绍,前面只是一个小“湖”,真正的湖Abudelauri lakes远在10公里以外,还要走7公里翻过一个垭口Chauhi Pass后才能到达,眼前的这汪水就是Chauhi lake,由于时间不够,大家商量决定不去了,晃晃悠悠,回到小屋,喝喝茶,拍拍照,也玩的挺开心。</p> <p class="ql-block">开心吧,你拍我,我拍你,真是消遣。</p> <p class="ql-block">玩够了,看看天色已晚,收拾收拾下山,这时大山显现出它的真容,原来是这么漂亮的一座“五指山”呀(Chaukhi Mountain)。</p> <p class="ql-block">山中木屋酒店Fifth Season,疑似仙境,地球只有四季,可是这里的第五季就是仙境才有的,长期在这里生活,除了寂寞就是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Fifth Season酒店老板在夕阳下读着一本厚厚的书,以解寂寞之情,山上有网,却不见她用Pad,此情此景,疑似上个世纪的仙女,在山中修行。</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西线的旅程从梅斯蒂亚MESTIA 开始,这个苏联登山家的故乡现在也承担着接待世界各地徒步和登山爱好者的义务,看得出来这里刚刚建设中,镇上的房屋正在被改造成酒店,还有许多新建筑正在修建(可是看上去又像“烂尾楼”),这里有一个小型飞机场,飞机可乘坐24人,每天一班往返第比利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取消航班,就在我们离开后的几天飞机竟然失事,掉了一架,当然出行有各种风险,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总之一定要跟有经验的团队,也不能没有足额的保险。</p> <p class="ql-block">梅斯蒂亚的夜景,一座古老而精致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坐在市中心大街边上的餐厅,看着街景,餐厅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国徒步俱乐部的旗帜,墙上,桌子上留下驴友们的签字和货币,就是一个驴友世界。</p> <p class="ql-block">忽然,在墙角下看见“毛主席万岁”,不知是什么年代哪位中国旅行者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去参观古碉楼的路上,遇到许多当地人,老少皆有,而不像国内的乡镇年轻人都“时髦”外出打工,“逃离”家乡,而这里的人们过着守土为安的安逸生活,载我们上山的六辆得利卡越野面包车的司机只有一个人去过第比利斯,其他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小镇,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老奶奶在家门口开墙破窗开个小店,光顾的客人有游客也有村民(背者当地学生),一瓶可乐2块钱,一支雪糕2块钱,可是老奶奶的眼睛里依然闪现着满足的目光,而不像我们这里的人们心中总是充满了焦虑。</p> <p class="ql-block">第三段,马泽里(Mazeri),一座小山村,从这里开始了我们西线的徒步活动,在路标上还有一个Koruldi Lake的指示牌,这也是我们后天要去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老乡家,我们东线的10个人被安排住在这座小屋,,小屋一楼是餐厅和厨房,二楼是卧房改造的客房,除了主卧有卫生间外其他五个房间共用两个卫生间,十分不方便,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分成男女,就像学生宿舍一样,反而方便,三楼住着房东两口子,有着一个很大的院子,一直圈到公路边,随着徒步旅行的发展,驴友的增多,他们在院子里正兴建另外两栋“别墅”。</p> <p class="ql-block">晚上第一次吃到“咸肉”,对,是咸肉,和国内的腌制方法一样,口味一样,也是我们第一次吃到猪肉(中餐厅除外),我们四个男生平均年龄71岁,还是我拉了后腿,虽然他们年长一些,但是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老驴,强驴。其中布衣大哥退休后开始徒步,在72岁那年走了EBC和大环,随风大哥学骑马,玩滑雪,在他儿子的引导下徒步,爬山玩的不亦乐乎,当然他的“专业”项目是高尔夫,凡有时间他就会请地导安排一场球,格鲁吉亚全国只有一个球场,也留下了他的身影,作毅大哥热衷于无人机拍摄,葱头的飞机叛逃后,全视角摄影的活都是他代劳了,一休息就开始剪辑视频,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房东一家,我是加塞的,房东的女儿 好像住在公路对面,清早街拍时看见她拐着水桶拉开栅栏门穿过草丛走上厨房楼梯,本想随拍几张,可又怕失礼,早知道她是这家的主人就打个招呼拍他几张,现在想起来那种随手撩开门绳轻轻的推开门,轻盈的穿过齐腰深的花草,一幅美人图,可以和“拿水罐的少女”媲美(原来欧洲的油画大师的素材都是这样来的)。</p> <p class="ql-block">十点钟(当地的工作时间)我们上路了,出了村子来到山脚下,向导小goi在指示牌下向我们交代了线路,分发了路餐,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一个瀑布Shdugra Waterfall,单程八公里。我们的领队半夏姑娘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景点说明。</p> <p class="ql-block">大伙三三两两的向着雪上前进,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就变成了断后,路上我测试了一下(目测),用手机拍两张照片,就能与队伍落后六十米,用相机呢,结论是150米,因此在集体活动中一定不要因看美景而耽误大家的行程,尤其是玩相机的朋友格外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拍照时请与队友打个招呼)。</p> <p class="ql-block">这条河就是我们的目的地Shdugra瀑布冲下来的水,不知为什么在这里形成了一条“地上河”。</p> <p class="ql-block">一路爬高,经过一个格鲁吉亚的边防站,再爬不远沿着悬崖绕到山后,一幅壮观的瀑布群映入眼帘,数了一下,竟然有十条大大小小的瀑布,这些都是来自Ushiba双子峰的冰川融化,随用不同的曝光,不同的角度,甚至还换上了偏光镜,最后选了这张略显不足的曝光片子才能看清楚这么多条瀑布,反正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不,又成了断后。</p> <p class="ql-block">等我赶上队伍的时候,大部队已经过了“冰大坂”,我本想另开一条路,走了一半还是下来走土路(没有冰爪还是不要冒险为好),主力部队是从高一些的地方走的,我找的路前面已经没有脚印了。</p> <p class="ql-block">瀑布的上游,应该就是Ushba山了,队友用无人机拍的,匆头同志的飞机清早时起飞后就“叛逃”去了俄罗斯(这里距离边境线很近),了无行踪,最新版的大疆,实在可惜,没想到它里面还植入了“逃离”程序。</p> <p class="ql-block">Shdugra瀑布,我们到达的只是一个观景点,脚下两条激流根本找不到过河的地方,大家匆匆吃了路餐,一杯咖啡下肚,精神倍增,准备踏上返程之路。</p> <p class="ql-block">另有一条小道可以攀上更高的山峰去看瀑布,由于时间和线路的原因,匆头同志只让向导和他的领队姑娘及四位队友上去探路,其他人就原路下撤。</p> <p class="ql-block">登山途中经过一座边防军的哨所,年轻的战士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长的像芦苇的植物,水分很大,说是“健脾胃”的,我没敢试,只是灌满了一瓶山泉水。这个哨所也是徒步和登山者的中途站,下山时遇到一队登山者,在此休息,装备是用马匹驼上来的,再上去就没有“马路”了,装备只能自己背。</p> <p class="ql-block">登山的小哥的装备看着还真不少,感觉水少了些,反正满山的山泉水,过滤一下就能喝。</p> <p class="ql-block">第四段,队伍回到了梅斯蒂亚,今天的目的地是Koruldi lakes,一路上汽车总是围着Ushba绕圈,在马泽里路标指向西面,这里指着东面。</p> <p class="ql-block">汽车上山走了7公里,这可是惊心动魄的七公里(下山更刺激),下车后大家整理行装开始目标理想之湖进发。</p> <p class="ql-block">不好意思,只有1.7公里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这时Ushba又冒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队友们开始奔向Koruldi lakes,今天的目的地,之前陆燕已经绘声绘色的向大家推荐这是一个美丽的湖。</p> <p class="ql-block">就要到了,队伍从小路转上公路,路上时不时遇到有人开车上去,扬起一条长龙,很壮观,可惜看傻了,忘了拍照(小路爬升较高,总是在公路的上方),基本上与我们队伍一起走的还有三位土耳其女人,穿着普通的旅游鞋,戴着时髦的太阳镜,其中一位看的出来年龄不小了,可是她们一路走,一路说,走走歇歇,还和我们热情的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大家兴高采烈的走到山顶,湖呢?原来大名鼎鼎的Koroldi lakes就是一个冰水坑,坑边一对俄罗斯情侣支着帐篷,看到我们都坐在旁边吃路餐的时候,小伙子马上把帐篷四个角的固定绳给拔了,女孩问他干嘛,他说绳子会无意中拌了我们,不知是看我们都是一群“老年人”呢需要特殊照顾呢,还是俄罗斯教育出的孩子总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已为重。</p> <p class="ql-block">这下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湖加了个“S”,又上了一个坡,才能看到这里其实有两层湖,我们和匆头拍了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koruldi湖确实是一个大“名”湖,除了徒步的驴友外,许多学校也组织放假的学生上山,学生们跑上来玩水,甚至脱光了衣服跳入湖里游泳,更有甚者,一对八十岁的荷兰老夫妇,开着房车周游东欧和中亚48国,每到一处就在车身上贴上一面当地的国旗,车身上已经贴满了国旗,当孩子们走后,老奶奶自己穿着泳衣下湖游了一阵子,回到车旁日光浴,老爷爷则走到雪地中手持登山杖坐着各种滑雪的姿态,让我们拍照,我只顾着笑了,没拍。</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大家实在感觉不过瘾,又都继续往山上走,在中途吃了简单的路餐,许多人由于没有带冰爪,走到雪坡边上就回头了,只有几个人继续穿过雪坡向上走,一直走到三千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到三千米的山顶这条路段虽然不陡却非常难走,不仅要穿过一片未融化的大雪坡(大家都没准备冰爪),山顶净是岩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难,爬到山顶,虽然艰难却十足体验了一把爬山的艰险,不仅考验了各个品牌的登山鞋,更加锤炼的登山人的毅力。</p> <p class="ql-block">下午,大家都回到了湖边,一起下山,哈哈,意大利“帕瓦罗蒂”男高音在新疆舞曲的伴奏下让这下山的路充满了兴奋和尖叫。</p> <p class="ql-block">第五段,乌树谷里Ushguli,许多翻译和地图上的中文都是乌树故里,这个翻译名很容易被理解为某个故人的家乡,其实就是在俄格边境,高加索山下三个小村庄的名字,没查到从这里产生过什么思想家,科学家,音乐家,剧作家,画家,小说家,诗人,国王,教主,更别提政治家,但是这里却实是一座古老的村庄,并在公元十二世纪就已存在,有教堂为证,山谷中冲刷着从Shkhara Glacier流下冰水,一并排列了三个村庄,据说其中一个村子曾被雪崩掩埋,至今无人居住,我们住在距离冰川10公里的村子里,貌似这里是人口居住最多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村庄的街道,混杂着人,牛马和汽车通行,村中多见民宿和马厩,五六岁的孩子就能独自骑在马背上驰骋在街道上,当然少不了到处流浪的狗狗,这里的高加索牧羊犬长着圆圆的脑袋,憨态可掬,但它可是一种厉害的狗哦。</p> <p class="ql-block">队友闲暇在村子里闲逛,遇到正在晒太阳的村民,她们的装束与我们云贵山区的妇女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她们更喜欢黑色,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喜欢蓝色。</p> <p class="ql-block">扔在碉楼边上的Lada吉普车,一台报废的苏联车,它将伴随着国家的历史,就像碉楼一样,成为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乌树谷里的时候,前面有一个意大利团,抢先占了我们预定的房间,虽然我们到的时候已经不早了,但是民宿的房间还没整理出来,大家站在屋外等候清洁房间,可怜只有一位老奶奶,忙上忙下,大家只好耐心的等待,我的背包扔在地上也懒得收拾。</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群意大利徒步者比我们的年龄还大,吃饭时吵吵闹闹个不停(没喝酒),其实我的感觉意大利人群与中国人习性相同,至少说差别不大,就是换了一幅太阳神式的脸面,他们喜欢群聚,喜欢高声聊天,全然不顾他人,更可叹的是他们平日里晾晒衣被的方式都和我们一样,在城市里到处可见满楼的“万国旗”,路边的洗车点用水枪冲洗汽车,大毛巾擦,流程都一样,难道这些“汽车文化”也是跟随进口汽车一并进口的吗?</p> <p class="ql-block">第六段,今天去的冰川Shkhara Glacier有9.4公里,本来计划骑马走前面的7公里,后面再徒步进去,后来发现当地的马鞍就是普通的马鞍(国内景区的马鞍扶手会宽一些方便马奔跑时抓手),马队也没有人牵,任由马儿自己跑,路上不时的还会遇到汽车和牛群,还是安全起见,走过去吧(向导临时改变方案,不骑马的乘车上去不另外收费了)。</p> <p class="ql-block">因此早早的到达进山的路口,就两公里路,海拔只有2279米,沿着冰河往上走,拔高只有三百多米,大家一路拍照一路玩,一路笑声。</p> <p class="ql-block">河岸边一块冰川搬移下来的巨石(像这样的巨石沿岸有许多,可见冰川融化时的威力有多大),大家纷纷上去拍照,我也来个夏末尼英国贵族小伙William Windham,Richard Pocock雕塑的造型,一腿伸,一腿躬,手指勃朗峰。</p> <p class="ql-block">路上还遇到波兰一家人,在征得她们母亲的同意后大家纷纷和两个小美女合影,波兰姑娘竟然说着流利的英文而不是俄语。</p> <p class="ql-block">冰川,Shkhara Glacier,我第一次这么轻松的,这么近的站在冰舌下,这里海拔2497米,心情十分激动,去年去新疆慕士塔格,都说是接近性最好的冰川,可是当地政府为了经济目的修建了景区,整条路都封闭了,根本无法接近(正在施工)。</p> <p class="ql-block">冰川里面是一个巨大的空洞,融化的冰水滴成了河,我堆了一个玛尼堆,祈祷冰川不要融化。</p> <p class="ql-block">冰川下来自各国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不时的有冰块,石头滚落下来,虽然可以趟过河去,走到冰川正面的脚下,但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冒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大家正兴高采烈地拍照,发圈,可一回头却看到“大神”—春晓躺在石头上休息,身边的流浪狗也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趴在她的身旁,大神是我们队里随风大哥送给她的尊称,这位刚退休民警在年轻时就因肺癌切除了部分肺叶,并拒绝化疗,在她先生的细心养护下,坚持锻炼,如今已经十年过去了,不仅身体健康,在旅途中,每一次登顶中不论艰难险阻她都是勇往直前,这位大神是大家公认的,因此平日里大家都不忌讳称呼她大神。说一句题外话,回国后她参加了五台山大会,途中虽然被人恶意误导,可还是获得登顶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她的真实力了吧。</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我和大神放弃了乘车,为了补上一课,继续走7公里路回村庄,当我们出山口时,骑马的队友们刚到,看来骑马的速度并不快,估计只比走路快一倍时间。</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只土狗(当地人也称土狗),跟着我们一路从山口往回走,遇到过河时(漫水路),它还会带着我们钻进树林往上游找到窄一些的地方过河,一条聪明的狗,走了7公里路,渴了就喝路边的河水,路上还会调皮的跑到很远的草丛中不知追逐什么动物,玩了一阵,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回到我们身边。</p> <p class="ql-block">波兰妈妈和大女儿赶到我们前面去了,不一会爸爸和小女儿也超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接近村庄,路上的牛群多了起来,它们在一头公牛的带领下,慢慢腾腾的走着,边走边吃,带头的公牛不时的的回头观望,发出牟牟的叫声,这声音应该就是它们的语言,招呼大家不要掉队,它的作用就好像我们的领队半夏小姐,时刻提醒大家注意时间,注意安全。</p> <p class="ql-block">第七段,奥尼,一座边境小镇,镇子的规模不小,有一个很大的幼儿园,当然教堂什么的是不会缺少的,我们住在一家网红的民宿,房东自己住一栋房子,一栋房子开酒店,房东家的葡萄酒都是“私酒”,其特色是自酿的Cha Cha酒,这是一种高度葡萄酒,52度,国内没见过,在欧洲也没注意到,这种酒喝了不上头。</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晚餐含酒水,每桌两扎干红和一瓶Cha Cha,虽然晚上十一点才到达,大家依然胃口大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房东自己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房东家的狗也是当地的电视明星,不仅会叼盆子“讨饭”,还会帮家里做家务。</p> <p class="ql-block">房东的女儿,也是民宿的厨师,一台苏联时期的收唱一体机,播放着不知名的(中国不知名)流行歌曲。奥尼这里的人可能是俄族,她们的长相与其他走过的城市不太一样,肤色更白,由于我们队员较多,我们几个人被安排到房东弟弟家,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进门的“堂屋”利放着一台钢琴,有一天晚上还邀请我们在客厅和他们一家看球赛,记得是格鲁吉亚对以色列,格鲁吉亚没赢,儿子站在客厅中央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妈妈独自坐在一角的沙发上看书,穿着布拉吉连衣裙,十分优雅。</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房东夫妇。</p> <p class="ql-block">牛,永远的标记,它们时刻可以随意在田间,在草地,在山上,在大街上走动,它们的社会地位是无差别的。</p> <p class="ql-block">房东家可提供山地车供客人在镇上“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民宿对面不远就是小镇的历史博物馆,馆中陈列了近百年的油画,工具,酒具以及建筑和墓碑上的石刻,二楼的墙面上一幅斯大林在海边的巨幅油画说明这个小镇与斯大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小镇有这么一个规模的博物馆真是难得,作为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的家乡,这里保留着许多斯大林的痕迹,他的小舅子作为地方官曾因反对过斯大林而被认定反革命被处决。</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博物馆,等来了接送我们去徒步汽车,没想到来了两辆黄色的校车,好开心呀,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乘坐校车,也不知道是拉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的,在欧洲开车时遇到校车和公交车都要主动避让,让他们先行,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估计这位司机也是有生第一次拉老年大学的学生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辆用了20年的苏联车,车辆保养的很好,出车前司机把车打扫的干干净净,看到苏联的物件总是有一种新奇感,这也算怀旧吧。</p> <p class="ql-block">位于Shovi,也是我们开始徒步的起点,一座废旧的木制楼房,目前虽然破烂不堪,可是它的前身却是斯大林的行宫,夏天斯大林同志回到这里度假,这里如今是一个旅游度假区和登山培训基地,但是度假区的命运却在一个月后嘎然终止。</p> <p class="ql-block">第八段,路边上一座庄园的大门里就是度假区了,我们从这里进山,目的地Buba Glacice。</p> <p class="ql-block">进山前大家补充了路餐,接受前几次的经验,今天的路餐准备的非常得当,面包(当地的一种发酵较大的长形大饼),黄瓜和桃子(或者是李子,看长相都差不多),前几天走湖的时候的路餐是一人一个“面包”,一个比人头还大的大饼,估计中国人一个人可以吃一个礼拜,这次是个人根据需求自己掰一块,但是在进山路线上大小Goi发生了争执(这个名字是格鲁吉亚男子常用名,因此重名的非常多,如果在大街上喊一声,估计整条街的男人都会回头),说这个线路拔高1000米,尤其是开始上山的路非常难走,也很危险,建议大家在度假村玩玩即可,最后还是葱头决定,上山,老板都发话了,Goi们只好匆匆上前面带路去了。</p> <p class="ql-block">穿过度假村营地,来到山脚下的路标,这里海拔1566米,需爬升1000多米,单程只有6.7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队里的年轻人,沿途采了野花,分别装饰着自己的背包,这才是玩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四月”美女跟着房东儿子Nika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听他介绍途中各种标记的意义,他们一路在前,直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山路还算好走,出了村庄过了Buba河就开始爬坡,河水很急,中间有一棵树,借助树和登山杖可以轻松过去,上山后还要过几条河,越到上游,河水越急,这是最深的河,Nika在帮助大家,下山时,聪明的Nika这位第比利斯大学的法学生,从另一条河上“拆”了一块木板过来,搭了座桥,方便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河边上不知为什么有人放了张铁床绷子,在山顶上还看见两张钢丝床放在大石头上,难道当地人空闲时就上山午休?我好奇的体验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穿过崎岖的爬升路段和一人深的草丛,豁然开朗,一片大草甸展示在眼前,草甸中星星点点的露出绚丽多彩的冲锋衣和背包,大家情不自禁的躺倒在花丛中,舒展着身躯,拍照。</p> <p class="ql-block">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全队成功登顶,爬升100米,望着前方的Buba冰川,冰川河,看着两岸的冰渍感叹大自然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山中气候无常,就像孩儿脸,这不一片乌云一片雨,刚穿上雨衣,又见太阳,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彩虹门,迎接着来自中国的徒步者,洋驴。</p> <p class="ql-block">作毅大哥没有上来,看见一片草地就迫不及待坐在大石头上放飞无人机,通过“上帝之眼”让我们换了一个视角看雪山和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正当大家准备下撤时,忽然Nika高呼“Buba出来了”,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真是难得,这一趟爬青山,过草地,经风雨,见彩虹,终于修成正果,见到庐山(Buba)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看,随风大哥也风尘仆仆地赶上来了,可惜我的摄影技术不高,本想拍出陡峭的山坡和矫健的身影,却拍出了一段卓别林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第九段,今天我们的格鲁吉亚徒步旅行行将结束,大家吃完早饭纷纷脱去戎装,刀枪入库,女生们终于回归了自我,洁白的,大红的连衣裙,把箱子翻了个个,这么多天束之高阁的化妆盒又出现在背包里,我也换上凉鞋,脱去那紧裹双脚的登山鞋,打道回第比利斯,希尔顿在召唤。</p><p class="ql-block">Bateti湖,格鲁吉亚语爱心湖,今天返程途中吃路餐的休息地,汽车加油时,特意在加油站的面包房买了黄油面包和饮料,准备在湖边浪漫的来一个野餐。</p> <p class="ql-block">陆燕小姐确实送给我们一个惊喜作为旅行的收官,看哪,一队“花枝招展”的男男女女步行在山路上,就差穿着高跟鞋的了,整整走了5公里的爬山路,路上还趟了五条河,才终于来到心形的湖(只有无人机看到“心”了)。</p> <p class="ql-block">本来幻想的野餐,也只能站在湖边匆匆的吃下面包。徒步旅行就这样“善始善终”,以特殊的方式与大家告别。格鲁吉亚,高加索山,上帝的后花园,我们还会在不同的季节来和你约会,领略你那迷人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十八天的格鲁吉亚徒步旅行虽然结束了,格鲁吉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看了后面的图片,再次提醒驴友们,出门在外,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最后一站出发地Shovi度假村的谷歌地图,图上斯大林行宫(左上角的建筑),度假村酒店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通往山里的大路,一边是露营区,一边是民房,民宿,这里是当地人和游客度假露营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百姓过着安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马儿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p> <p class="ql-block">可是这一切安详的田园风光就在我们离开后一个月因一场泥石流全部毁于一旦,据说这是格鲁吉亚独立后(91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整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树林只剩下几株,没有人逃了出来,Buba河,一条清澈湍急的河流,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吞噬着企图阻挡它的一切,但是这洪水猛兽却嘎然而止在废弃的斯大林行宫脚下(照片左下角的建筑),难道伟人的威严依然存在,威风依旧,那么他又显得那么自私,没有保护村民和游客的性命以及他们的家园和牲畜的平安。安息吧,善良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