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根据凌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向全体家长告知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并希望全体家长继续配合、理解、支持学校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b></p> <p class="ql-block"><b>一、学情分析</b></p><p class="ql-block"> <b> </b>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b>二、教材内容分析</b></p><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3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和10种笔画。</p><p class="ql-block"> 2.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韵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3.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p><p class="ql-block"> 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第二、三单元:“汉语拼音”专题安排了29课。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本专题除了学习声母、韵母、音节外,还要认识31个生字。</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p><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本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本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内容意在诵读儿歌、儿童诗;展示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本单元还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四”。</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38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和5个笔画。</p><p class="ql-block">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认识自然段。</p><p class="ql-block"> 3.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偏正短语。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4.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 、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55个生字和9个偏旁,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 </p><p class="ql-block">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p><p class="ql-block"> 3.正确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4.感受谜语诗描绘的景象;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第六单元:本组课文是以诗歌和童话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意在通过观察、表演、朗读等途径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用喜欢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学生能够愉快地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学习阅读,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丰富知识层面。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六”。</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43锋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生字和3个笔画。</p><p class="ql-block"> 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p><p class="ql-block"> 4.背诵《比尾巴》。</p><p class="ql-block"> 第七单元:本组教材是以“学生的成长”为题材编写的。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单元的教学,老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上,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七”。</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3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p><p class="ql-block">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4.学会偏正短语的合理搭配。</p><p class="ql-block"> 第八单元:本组教材是以“童话、童心”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三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童话世界的美好、生动,既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童话的魅力,又能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认识并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八”。</p><p class="ql-block"> 学习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33个生字,1个偏旁和一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和一个笔画。</p><p class="ql-block">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产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4.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p> <p class="ql-block"><b>三、学期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一)汉语拼音</p><p class="ql-block">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p><p class="ql-block">2.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p><p class="ql-block">(二)识字与写字</p><p class="ql-block">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p><p class="ql-block">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p><p class="ql-block">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p><p class="ql-block">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三)阅读</p><p class="ql-block">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p><p class="ql-block">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四)口语交际</p><p class="ql-block">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p><p class="ql-block">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b>四、教学措施</b></p><p class="ql-block">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针对学生的热情度高却容易冷却、“中等生、待进生机会少”、“独生子女劳动意识差”等特点,实行值日小组担任班干部,使值日生盼望值日,使待进生很快尝到成功的甜头。</p><p class="ql-block">2.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作到、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p><p class="ql-block">3.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p><p class="ql-block">4.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p><p class="ql-block">5.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b></p> <p class="ql-block"><b>一、学情分析</b></p><p class="ql-block">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b>二、教材内容分析</b></p><p class="ql-block">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本册教材包括: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认识钟表,用数学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 (一)知识与技能</p><p class="ql-block"> 第一:数与代数</p><p class="ql-block">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3、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p><p class="ql-block"> 4、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逐步的熟练并进行口算,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中某些重要活动。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第二:空间与图形</p><p class="ql-block">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2、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进行识别。</p><p class="ql-block"> 第三:统计与概率</p><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3、学会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p><p class="ql-block">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p><p class="ql-block"> 8、结合生活经验学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p><p class="ql-block">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p><p class="ql-block"> 4、爱护学具、文具,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b>三、教学重点、难点</b></p><p class="ql-block">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p><p class="ql-block">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p><p class="ql-block">6、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p><p class="ql-block">7、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p><p class="ql-block">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p><p class="ql-block"> 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p><p class="ql-block">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p><p class="ql-block">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p> <p class="ql-block"><b>四、本学期教学措施</b></p><p class="ql-block">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p><p class="ql-block">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3、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p><p class="ql-block">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b>五、综合实践安排</b></p><p class="ql-block"><span class="ql-cursor"></span>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p><p class="ql-block">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p><p class="ql-block">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p><p class="ql-block">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p><p class="ql-block">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p><p class="ql-block">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p><p class="ql-block">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