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36841部队五团一营炮连战友郑州联谊会

耿志峰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36841部队五团一营炮连战友联谊会于2023年8月27日至29日在郑州市警苑宾馆举行,来自天津、河北、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四川、安徽、浙江、河南十省(市区)的38位首长战友相聚在一起,他们分别是张文德、王维军、张占祥、向守智、沈建佳、何亚军、冉兴龙、安炳亮、赵启勇、齐政清、封延中、别志才、武安庚、史传印、吕平安、石建平、郭加权、蒋中民、昂宝生、姜山杰、徐永启、王志修、刘喜林、温海江、王银锁、王维祥、严勤江、陈维利、张国仁、程雨亭、李新民、古建军、于培刚、李先军、张法、张付有、郭振民、王广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乌鲁木齐军区守备二师五团一营炮连连史</p> <p class="ql-block">等待战友报到</p> <p class="ql-block">迎接山西省昔阳县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尝尝新疆的莫合烟</p> <p class="ql-block">会前彩排</p> <p class="ql-block">召开预备会</p> <p class="ql-block">蒋中民同志主持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六位首长在主席台就坐</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列队进入会场</p> <p class="ql-block">迎军旗、唱《国歌》、唱《军歌》、唱《打靶归来》</p> <p class="ql-block">邀请原河南省军区刘卫国副参谋长作报告,他以自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亲身经历的十件事为题给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报告。</p> <p class="ql-block">战友风采</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封延中</p> <p class="ql-block">沈建佳同志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沈建佳同志实现了从戎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沈建佳30多年如一日爱心帮扶资助各族青少年成长,一名名被送进大学的校园的学生,一个个爱心团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他织就了一张大爱网,宛如八卦城中梦幻街灯温暖着千家万户。先后6次被伊犁州党委、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2015连续两年提名中国好人榜;2015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7年获得“自治州十佳道德模范”;2019年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自治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0年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如今又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称号,在所有的荣誉中,他最喜欢孩子们拉着他的手发自内心的那句呼唤:“阿塔,您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一生向阳行,老兵沈建佳37年倾情资助176名困难学生</p><p class="ql-block">2023-02-04 23:45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p><p class="ql-block">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老兵沈建佳37年倾情资助176名困难学生——</p><p class="ql-block">一颗助学心 一生向阳行</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p><p class="ql-block">通讯员 梁文博 张 琨</p><p class="ql-block">今年的除夕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67岁老兵沈建佳的家里,有15个孩子陪他一起过年。</p><p class="ql-block">其中,4个沈建佳正在资助的孩子,平日里就住在他家中。另外11个孩子,专程远道赶来。他们大多家在牧区,来这里一趟,要坐三四个小时的客车。</p><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多是少数民族。因为沈建佳是汉族,孩子们也跟着他一起过汉族的春节。大家包饺子、贴对联。孩子们还各展本领,有的拉起手风琴,有的跳起民族舞,屋里一片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沈建佳说,春节假期,每天都有孩子来家中拜年。他们中,有还在上小学的孩童,有早已成年、工作的“孩子”。有人唤他“爷爷”,有人叫他“阿塔”(哈萨克语,意为爸爸)。就像长辈盼着孩子回家一样,每当招呼孩子们进屋,沈建佳就转身走进厨房,忙着准备各色可口的民族小吃——他的厨艺很好,是他在部队当炊事班班长时练就的手艺。</p><p class="ql-block">1986年至今,沈建佳共抚养资助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176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雷锋”缘何学雷锋</p><p class="ql-block">沈建佳的微信头像,是一张他年轻时的军装照。照片上,他目光炯炯,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用沈建佳的话说,上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人人都想当解放军”。怀着满腔热忱,1976年,沈建佳第一次报名参军。由于名额限制,他没登上运兵的列车。接下来的3年里,他每年都去人武部应征。1979年,沈建佳终于如愿走进梦寐以求的军营。</p><p class="ql-block">老战友向守智回忆,在原乌鲁木齐军区某炮兵连,年龄偏大的沈建佳在许多方面表现得“不寻常”。战友的衣服、鞋子破了,沈建佳总是主动帮着缝补。他不仅性格好、手艺佳,而且非常有耐心,对求助的战友“来者不拒”。每天早晨天未大亮,沈建佳已早早起床打扫营院卫生。战友们看在眼里,也纷纷向他学习。有时没等起床哨吹响,大家就自发到营院打扫,“连队风气被他带得更好了”。</p><p class="ql-block">好事做得多了,沈建佳渐渐成为战友口中的“雷锋”。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后,大家才理解,这个“雷锋”为什么一直在学雷锋。</p><p class="ql-block">沈建佳2岁时,随家人迁到特克斯县生活。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日子过得艰难,“邻居你端一碗饭,我送一袋粮,支撑我们一家渡过难关”。长大后,在电影《雷锋》中看到和自己一样吃“百家饭”长大的雷锋当兵后努力回报社会,沈建佳下定决心——以雷锋为榜样,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兵。</p><p class="ql-block">碰到别人有困难时,雷锋把自己攒了几年的津贴全捐出去,捐献人署名“解放军”。得知一位战友家庭困难,沈建佳也偷偷把津贴寄给他的家人。后来,那位战友的家人写信到部队询问,沈建佳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才被大家知晓。</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家里条件好些了,生活过得去,就想着能帮大家一点就帮一点。”沈建佳说。</p><p class="ql-block">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帮战友们洗衣、修鞋;到驻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沈建佳关心战友、热心公益的行为,官兵看在眼里。入伍第二年,他当上炊事班班长,荣立三等功。入伍第三年,他光荣入党。</p><p class="ql-block">令沈建佳深感遗憾的是,1982年,为照顾身体欠佳的父亲,他告别了军营。</p><p class="ql-block">然而,“雷锋”脱下了军装,却不改雷锋本色。</p><p class="ql-block">“小家”如何变“大家”</p><p class="ql-block">退役后,沈建佳来到特克斯县林业局工作。从一位朋友那里,他了解到有6名家在牧区的哈萨克族学生,因家庭贫困拿不出租房的钱,在县城上学成了问题。</p><p class="ql-block">“要不先让孩子们住在咱们家,慢慢再帮他们想办法。”沈建佳和妻子商量。家里的日子本就不太宽裕,一下要添6张嘴,家里空间也不大,妻子有些犹豫。</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帮助孩子们的决心下定了,八匹马也拉不回来。”禁不住沈建佳软磨硬泡,妻子还是“松了口”,把孩子们接到家里吃住。这一松口不打紧,一晃30多年过去,沈建佳陆续资助了176名困难学生。</p><p class="ql-block">沈建佳告诉记者,最初资助的6个孩子,一个个长大、考学、工作,离开了他的小家。后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学生向沈建佳寻求帮助,他都没有拒绝,竭尽所能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曾借住在沈建佳家里的学生巴合提亚尔·吐尔汗别克告诉记者,有一年春节前,他和沈建佳一起去市场赶集,发现沈建佳一直在赊账,“老板们都认识他,知道他发完工资就还……”提起往事,巴合提亚尔忘不了,他在“阿塔”家里吃住两年,沈建佳没有收过他一分钱。</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都很有出息,有好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大学。”说起这些年资助过的孩子,沈建佳如数家珍。一到寒暑假,他的家就成为孩子们的聚会点。这个温馨的“小家”,也成了民族团结的“大家”。</p><p class="ql-block">“我不求你们回报什么。你们到了社会上,能尽自己所能做点好事,帮助比你们更小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铭记沈建佳的教诲,几名受资助的孩子自发组成“爱心哥哥团”。利用节假日义务帮助困难学生补习功课,给偏远牧区的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到牧民家帮忙干活……他们把从沈建佳那里得到的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如今,沈建佳资助过的孩子中,已有30余人加入这个爱心团队。</p><p class="ql-block">老战友为啥“就服他”</p><p class="ql-block">从2015年起,家住甘肃庆阳的向守智受炮兵连老连长的委托,寻找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位老战友。那一天,向守智辗转联系上沈建佳。他没想到的是,电话接通后还没寒暄几句,沈建佳就向他提出一个“不情之请”:“我这里有个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你能不能帮帮忙?”</p><p class="ql-block">知道沈建佳当兵时就是大家口中的“雷锋”,向守智答应下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帮老战友分忧”。</p><p class="ql-block">向守智资助那位大学生4年,直到他顺利完成学业。后来,沈建佳组织当年的老战友成立“退役军人志愿者”爱心公益团队,向守智积极参与,又资助了两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p><p class="ql-block">2017年,向守智从庆阳出发,经过几天奔波,来到特克斯县,与几十年未见的老战友会面。</p><p class="ql-block">站在沈建佳家门口,他左看右看,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座简陋的平房,就是老战友的家。</p><p class="ql-block">向守智说,如果不是了解沈建佳这些年资助贫困学子的经历,他一定会问问老战友:“退役回乡,工作也不错,怎么过成了这样?”沉思片刻,他对记者说:“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连的老战友,还是就服他!”</p><p class="ql-block">前些天,向守智资助过的学生们纷纷给他打来拜年电话。最初资助的那位大学生,如今已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看到孩子们成长成才,向守智愈发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沈建佳日子过得那么难,还是竭尽所能奉献爱心,“我的初衷是为他分忧,后来才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的爱心公益团队汇聚了20多位老战友。大家争着学雷锋、做雷锋。”沈建佳说。</p><p class="ql-block">“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简朴而温暖的小屋里,手风琴的声音再次响起,花甲之年的沈建佳带着孩子们唱起脍炙人口的《学习雷锋好榜样》。</p><p class="ql-block">这首他年轻时就爱唱的歌,回响在他的军旅生涯,嘹亮了他的整个人生。</p><p class="ql-block">“我是名老兵,雷锋是我的榜样,是我心中最好的兵。”沈建佳吐露心声。</p><p class="ql-block">▲刊于2月4日《解放军报》7版</p><p class="ql-block">来源丨解放军报、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监制丨欧灿 张晓辉</p><p class="ql-block">编审丨刘建伟 严珊 陈利</p><p class="ql-block">责编丨韩杰</p> <p class="ql-block">沈建佳同志的两个哈萨克族“干儿子”马合拉志·卡依沙尔和叶尔那提,今年考上了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特地赶过来和大家见面,跳民族舞助兴。</p> <p class="ql-block">为战友们相聚干杯</p> <p class="ql-block">特邀女嘉宾的参与,使战友才艺展示环节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蒋中民和战友们齐唱歌曲《战友啊战友》</p> <p class="ql-block">77岁的程雨亭深情演唱歌曲《我们这一辈》</p> <p class="ql-block">河南战友演唱豫剧</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蒋中民不顾办会疲劳,亲自驾车陪同沈建佳、张占祥、冉兴龙、何亚军、向守智游览登封的中岳庙、嵩阳书院和少林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p> 附:探望四川战友掠影 <p class="ql-block">8月30日,应夏鑫邀请,沈建佳、张占祥、冉兴龙、何亚军、向守智一行前去眉山参观夏鑫的训练基地,也有了与四川战友相聚的难忘时刻。他们的热情款待,体现了战友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夏鑫的训练基地有三处,承担着眉山市大专院校、中学、民兵的军训任务,是四川省的明星训练基地。在这里参观有一种回到军营的感受。在这里还结识了何万彬、雷柱清两位战友。</p> <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就喝这个酒</p> <p class="ql-block">去乐山大佛前的晨聊</p> <p class="ql-block">向守智在乐山大佛留影</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8月31日,在游览乐山大佛后,前往仁寿县,与战友徐亚龙、郑立川、陈子文、陈光辉、凃建儒、高学文、郑言康相聚。</p> <p class="ql-block">军嫂(雷柱清爱人)给战友们添茶</p> <p class="ql-block">8月31日下午从眉山赶往江油,严勤江全家人迎送,热情招待。9月1日,畅享中华洞天美景,饱餐特色美食“肥肠”。</p> <p class="ql-block">游玩中华洞天</p> <p class="ql-block">品味江油特色美食—肥肠</p> <p class="ql-block">在涪江边</p> <p class="ql-block">在严勤江家做客。</p> <p class="ql-block">9月1日下午从江油坐高铁到成都,驱车100公里拜会吕廷操、米文章。没想到他们的家是在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著名的太阳湾旅游景区,这里是避暑胜地,他们以开民宿为主,有着可观的收入。次日,在彭州市又和老战友苟学付、钟光云、李天奎、雷启彬、陈安文等人相聚。</p> <p class="ql-block">在吕廷操家聊天</p> <p class="ql-block">重温第一次战友聚会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米文章家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在农家乐喝茶摆龙门阵</p> <p class="ql-block">彭州市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一顿丰盛的火锅给这次探望四川战友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大爷”—也是一名老战友,在儿子开的“慢些彭州”火锅店盛情款待大家。</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战友们在登机返回。</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值得回味。</p> <p class="ql-block">在夏鑫雄鹰训练基地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游览仁寿县公园</p> <p class="ql-block">《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片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