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果果欢迎你的光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谢绝送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摄影:果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来源:网络(诚谢原作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岩松说过:“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别让孩子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现在不舍得孩子吃苦,将来孩子就会吃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孩子有好的发展,不是什么都满足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所愿。长大后容易成功的孩子,小时候都先承受过这6种苦:</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读书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你按下人生的两个按钮,读书和不读书,瞬间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按下读书按钮,你会看到:青年的你,心怀梦想,畅游书海,苦中作乐;中年的你,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老年的你,从容淡定,儿孙绕膝,安享余生。按下不读书按钮,你会看到:青年的你,贪图玩乐,得过且过,空虚迷茫;中年的你,被太阳晒得黝黑,干着底层的工作,慌慌忙忙结婚生子;老年的你,不能休息,发愁生计,还在奔波。就像龙应台所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读书和不读书带来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读书的人生是彩色的,不读书的人生是黑白的。读书先苦后甜,不读书一苦到底。读书是最牢靠的,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劳动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面对孩子对做家务的不解,这位妈妈或许给了很好的答案:是的,劳动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会让孩子有感恩之心,会让孩子有耐心、有爱心。家长要想孩子能更明白自己的付出,就要让孩子吃劳动的苦。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位小暖男了。因为妈妈头晕在休息,就主动帮妈妈照顾妹妹,为妹妹煮面,还提醒妈妈,赶快去躺着。这样心疼妈妈的孩子,是家长最暖心的礼物。这一切,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孩子才能体会家长的不易,帮家长“排忧解难”。罗斯金说:“只有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思想和劳动密不可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好,其他都不用去做。这其实是错误认知。让孩子劳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让孩子思考劳动的意义,一举多得。</span></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自立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曾经说:“童年需要一个终点,而培养孩子独立、培养孩子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离开家长安全的怀抱,自主追求高一级的冒险和挑战,则是家长的职责。”孩子始终会长大,家长也不能时刻陪同。家长要做的,便是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独立生活。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有“无论孩子多少岁,也都还是孩子”的想法。但当孩子长大,走向社会,大家都会按成年人的标准来对待他,没有人该承受和忍让。从小不自立的孩子长大后,会很难自主生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之前有网友分享,自己从小就被家里大包大揽,直到工作了,连买几颗鸡蛋都要打电话问家人,其他琐事更是一筹莫展。人不自立难立人,不自立就很难有自己的主见,会失去对事物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家长一时的心疼,换不来孩子一世的安稳。就像《都挺好》中的苏明成一样,母亲去世后,他便失去了主心骨,整个人浑浑噩噩。生活不是一帆风顺,要想孩子以后有足够的能力抵抗风浪,就要让孩子吃自立的苦。</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批评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熊孩子总是走在闯祸的第一线,他们身后父母的做法却各有不同。13岁男孩行凶做案背后,便是整个家庭的纵容。难以想象,小淇的家人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这样的惨剧。花朵还未绽放,便被摘下,家人再也等不到女儿盛放的时刻。而凶手的家庭,父亲痛骂着赶跑投诉者,母亲事发后帮忙清理血迹,甚至询问孩子是否平安。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甚至到现在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未说。一句道歉能换回小淇的命吗?答案自然是不行。但如果家人在孩子最初有错的时候,就加以批评指正,还会有这样的惨案发生吗?生命只有一次,家长要对孩子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相比上面纵容的家长,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便值得一赞。孩子贪玩,但家长要负责,母亲让孩子洗衣服,让孩子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长记性。让孩子知道,不要随意犯错,犯错就要承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放之任之。面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严格以待,不能姑息纵容。</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失败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成功不一定能复制,但失败却能让人更接近成功。失败是试错石,错的越多,越容易成功。但现实中,很多孩子无法承受失败的苦。邻居家上重点班的小冉,一次失败,便让她一蹶不振。其实小冉已经很优秀,一次排名靠后,并不代表什么。但就是因为生活中被家人保护的顺风顺水,小冉实在是受不了,之后的考试一次比一次差,她对学习完全失望,差点退学。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很多孩子面对失败,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开始自我否定,甚至怀疑人生。但如果家长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就会有很强的的耐受力,遇强更强。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的成功和失败,都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切不可胜骄败馁。尝过失败的苦,才能更体味成功的甜。</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分离的苦》</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分离带给人的成长是刻骨铭心的,分离意味着失去,意味着遗憾,更让人反省。和亲人的分离,是牵挂的苦,当孩子独在异乡,看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为他而亮时,最是苦;和朋友的分离,是孤独的苦;当孩子孤身一人,游走于街巷,却没有一人与他同乐时,最是苦;和爱人的分离,是心碎的苦,当孩子失去挚爱,在任何转角,却再也遇不到意中人时,最是苦。这些苦,都是人生必经的,没有哪一步可以跳过。但如果没有这些苦,孩子就学不会珍惜,做不到淡然,更别谈面对生活的风浪。人生来就是孤独,分离不可避免。要让孩子知道,世间的相遇和分离,都自有其意。不要因为害怕分离,就拒绝远行;不要因为害怕分离,就取悦他人;更不要因为害怕分离,就学会将就。勇敢的面对分离!该相遇的就不会错过。孩子现在吃苦,是为了以后的甜,家长切莫舍不得!</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美编制作:果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