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领读内容:《人生十论·道与命》<br>领读教师:李燕<br>跟读教师:全市暑期初中领读团队15位成员<br>点评教师:李燕<br>读书感悟:<br> 《人生十论 道与命》读后感<br>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心校 李燕<br>“道与命”讲解孔子形而上的天道观与天命观,钱穆先生认为“道”与“命”之合一,即天与人之合一也,亦即圣人知命行道天人合一之学之最高之所诣。故孔子虽不自居为教主,而实独得世界人类宗教信仰中之最深的领悟”。<br>一、“道”与“命”的内涵。<br>“道”即规律,即万事万物发展的趋势,犹如水往低处流,火焰总是往高处走。就拿水来说,水遇火而蒸发,遇悬崖而成瀑布,这是规律和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天道的本质就是付出。通过奉献,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天道酬勤”,从本质上来说,通过奉献,我们会找到自我的生命价值,通过奉献,我们也会建立自我的生命系统。<br>“命”在《道德经》的表述为“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在孔子那里,应该是时势、时运影响下人所谋之事的成败,也可以理解为在时势、时运影响下人一生的成就和荣誉。那么什么是“天命”?儒家学说认为,“天”在赋予人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某种需要个人来完成的使命,这便是“天命”了。换句话说,人是肩负着某种使命降临人世的。<br>二、肩挑使命,无畏无惧。<br>在横祸当头之际,孔子却不为所动,而且还很自信地对弟子们说,自己肩负着上天的使命,是向世人传播历史文化的,匡地的人不敢把我怎么样。这番话也许只是孔子自我宽慰,但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那强烈的使命感。在现代语境中,使命感就是一个人应当肩负起的责任与任务。孔子认为,自己肩负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重任,天命所系,自可无畏无惧。<br>对于一个人来说,若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帮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才能带着满满的责任感,满怀激情的去面对今后的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出精彩的人生。这条道路虽然艰辛难走,但却意义非凡。<br>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br>孔子虽然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明君,不能够得其用,但是自己那一颗推行大道、救度众生的热心没有改变过。这是什么?真实的仁爱、慈悲,不会因为能不能够得其用,是不是生逢时而有改变。能不能得其用,有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那是个机缘问题,但是自己有没有这种热心肠,有没有这种慈悲、仁爱,那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没有这样的机缘而退却。联系孔子的故事反思自我,觉得自己太需要静下心来,伏下身子,埋头苦干了。<br>关于天命,孔子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定的,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认为,天命是一种由上帝或者宇宙规律决定的事情,人应该顺应天命,但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努力。<br>关于天道,孔子认为,天道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人应该遵循天道而行,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平和和社会的和谐。他认为,人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天道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目的。<br>总之,孔子的天道、天命思想构成了他的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 2023.8.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