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第二届李旦初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李旦初学术思想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有感)</p> <p class="ql-block">8月30日,第二届李旦初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李旦初学术思想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吕梁学院举行,来自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西省政协、省社科院、山西大学等单位20多位领导、专家,李旦初教授的母校安化一中、益阳师专、武汉大学代表,及李旦初教授生前好友、学生、新闻媒体,吕梁学院(前身为吕梁师专)相关领导和师生共计100余人参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旦初先生1961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是年10月,毕业分配时,主动选择报名到山西支教,于是,“告别江南,跨过长江,跨过黄河,穿越中原大地,穿越太行山,进入娘子关,来到黄土高原。”从此,扎根黄土地,楚才晋用,殚精竭虑,为吕梁乃至山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旦初先生是吕梁高等教育的拓荒人。1977年,先生调任《吕梁日报》社任编辑,后调入吕梁师专,参与吕梁师专的筹建工作。在“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招生资质”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开展教学工作。没有招生资质,先借用山西师范学院的资质;没有教室,就借用教师进修校的校舍;没有老师,先生与他的同仁们遍访吕梁山脉的沟沟岔岔,将当年毕业于清华、北大、人大、武大等名校,但在吕梁山里下乡插队的知识分子借用回来当老师。当年借用的教室漏雨,先生乐观地说:我们是花果山水帘洞的学生,都有孙悟空的真本领。就这样,先生和他的同仁们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终于1984年吕梁师专正式挂牌成立,李旦初先生担任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旦初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先生是懂教育的,是一位教育家。师专创办后,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先生结合日常教学经验,为学生们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教材,并成为全国高等专科院校最早的统编教材。在先生和他的同仁们的努力下,当年刚刚成立的吕梁师专,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学生们的统考成绩,连年在山西师范类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引起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1987年,先生调任山西大学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李旦初先生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刚毅卓绝、艰苦创业、情系教育、严谨治学的精神风骨和品格,奠定了如今吕梁学院“弘毅行知”的精神基调和办学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旦初先生是当代散曲的拓荒人。2004年,黄河散曲社成立,先生担任首任社长和《当代散曲》主编。正如现任李玉平社长所言:“先生以古稀之龄挂帅黄河散曲社,高举曲帜,矢志弘曲,推动了山西散曲的发展。2004年,黄河散曲社的成立,被称为神州大地散曲复苏的'第一声鸡鸣';《当代散曲》的创刊,被称为'中华散曲第一刊',自此,这两个第一加上后来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组织、第一个工人散曲组织、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第一家市级申遗单位和在吕梁举办的第一届散曲创作论坛,在山西形成了以李旦初为首的散曲作家群,使山西散曲始终走在全国散曲的前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见从来凭胆识”。创见是一种创新,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拓荒。李旦初先生一生躬耕不辍,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诗词家、剧作家。先生曾执笔创作大型晋剧《三上桃峰》,其专著《中国新诗流派》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新诗流派的著作,另著有诗词集《嘤鸣斋诗稿》《李旦初短诗选》《李旦初诗词》等,并结集出版《李旦初文集》(12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生一大幸事,是他离世以后,还有许多人纪念他。李旦初先生以文化人,以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诗书传千秋,赢得了后人的景仰与爱戴。正如先生的一首诗中所言:“弟子三千终是福,诗朋十万总交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正如研讨会上一位专家学者对李旦初先生的六字评价感言:“情怀、青春、学问”。一是先生的情怀。情怀是一种格局,只有情怀才能支撑一个人走一辈子。正是那种浓郁的家国情怀、学术情怀,支撑着先生在文化教育的大路上弘毅行远、阔步前行。二是先生的青春。容颜易老,青春万岁。先生的青春是骨子里边的青春,是生命中的激情昂扬,永不停步。三是先生的学问。问中要学,学中有问。要向先生学习做学问的精神,一辈子会学、想学,会问、想问,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扎根地方特色的文化土壤,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和学术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愿李旦初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风骨在吕梁学院的校园里代代相传,泽被桑梓,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小米手机摄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