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从文先生在《边城》开篇言这样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p><p class="ql-block">先生小说中的茶峒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湖南湘西花垣县茶峒镇,因《边城》这部小说名气太大,2005年茶峒镇改为边城镇。若穿过边城楼城门口,跨过湘渝大桥,就到了原四川现重庆秀山县的洪庆镇。“渝东南第一门”牌坊就矗立在桥头,旁边是“渝湘黔边城”字样的石牌。现在大家做好文旅市场的意识增强了,都愿傍着“边城”俩字,分杯旅游羹。</p> <p class="ql-block">以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湘西山水的秀丽风光,歌颂了茶峒是一个孕育着至纯至善人性的地方,有着温暖美好的传统道德情感,有着互帮互助的人与人之间纯纯的自然的爱。茶峒是沈从文续写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是当时脏乱不堪现实社会中的乌托邦;是梦中的“凭水依山筑城”地方,所凭之水就是清水江,以河为界,右岸是湘西州花垣茶峒古镇,左岸是重庆秀山洪安古镇,南面不远是贵州松桃迓驾古镇。这样的地方能不来吗?</p> <p class="ql-block">这儿没有凤凰古城的人头攒动,少了几分铜钱味,多了几丝安逸。在与客栈老板询问价格时,城管喇叭响了,不让车子停在路边,可以停到镇政府去,不收停车费。我们立刻挪车,老板连忙告诉行车路线。住进房间后,老板娘立即来问还需要帮什么忙?怎样玩?如何吃?怎么省?交待得非常详细。不由让我联想到了《边城》里的人物温馨善良。站在收银台接待的是老板娘外甥女,是贵州松桃人,在重庆秀山上学,暑期到湖南花垣茶峒大姨家帮忙照看店面。在得到小姑娘和老板娘同意后,我拍下了这张稚嫩且略带羞涩表情人物照。真正感受了一把“一脚踏三省“的独特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茶峒的确是小众古镇,景色可不输其他大牌古镇,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活脱脱的一座原生态的古镇,比著名的凤凰古镇还质朴,蕴藏着无限魅力,而且还不收门票。</p><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文化,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个古镇独特的韵味,每一个老街巷、古建筑都蕴藏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在这里,会看到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走在其中,可以深刻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尤其是古老的街巷,用青石铺成,两旁是枝繁叶茂的老树,犹如穿越回古代的时光隧道,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p><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的最大特色是其原生态的环境,依然保持着纯朴的模样,没有过度的商业气息,没有过多的游客喧嚣,只有一片静谧宁静的景象。古镇靠近茶山,周围环山而居,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在茶峒古镇的周边,有着许多茶园,绿油油的茶叶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与古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环境优美,喜欢安静的人可以来这里看看,领略这片古镇的独特魅力。到了夜晚,茶峒古镇也别有一番风味,古镇内的街灯透出昏黄的灯光,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在这里漫步,会让您感受到一种恬静的宁谧,仿佛置身于一个悠闲自在的世界,另外,茶峒古镇还有一些特色的夜市,也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各种小吃,感受夜晚的独特氛围。</p><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在小店铺里,可以看到很多制作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瓷、刺绣等,可与手工艺人互动,了解手工艺的过程,当然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也是一段难忘的体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湖南的自然美景,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更不能少了品尝当地的美食,其中尝尝“一锅煮三省”的角角鱼,真是快意人生!角角鱼,实名黄腊丁,在江苏称之为昂公,湖南盛产,肉白细嫩,鱼刺微小,不容易被卡着。四人三斤差不多,鱼不大,苏南人大多不善食辣,就要了微辣,用重庆特有酸菜熬出的热汤是酸辣味,不麻,令人食欲大开,没有一点鱼腥味,锅里必配的贵州豆腐也很好吃,葱也很香,加上苕粉和青菜,一口气吃了七八条,因为好吃,差点忘了先拍照后动筷的规矩。当地人非常喜欢吃这道菜,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旅游招牌菜,价格也不太贵。</p> <p class="ql-block">《边城》在第二章提到的“凭水依山筑城”,所依之山左边是重庆秀山的九公坡,右边是湖南花垣的将军山,两山间的峡谷中所凭之水就是清水江,在贵州称松桃河,洪庆称秀山河,茶峒称花垣河,古称为酉水,新称白水,这是一位船工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到茶峒不坐一下拉拉渡,似乎不能算完全到过边城,因为峡谷两岸都叫边城景区,只是后缀古镇名称不同,虽然有湘渝大桥相连通,但更多的人仍愿意花二元钱(当地人免费)坐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到对岸去游玩或办事,体验一下当年翠翠爷爷驾船的感觉,只是当年的绳索换成钢丝了。我扫码付费上船,300米的河面,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船工.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拉,用了不到五分钟,40名乘客的船拉到了洪庆古镇拉拉渡码头。看着满载乘客返回茶峒码头后,又上乘客时,峡谷突刮狂风,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倾盆而下,渡船上的乘客在船老大要求下急速下了船,到岸边去避雨了。而在江面上的游船,虽有船工.撑篙掌舵,仍是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江边一排排的吊脚楼在电闪雷鸣中时隐时现,大部分游船靠到了岸边,但仍有游船吹掉.了顶篷,甚至一艘游船倾覆倒扣在水面上。“有人落水啦”,一船工.喊了起,只见两岸多名船工.跑向上游跃入水中,一会儿,所有人都被救上岸。</p><p class="ql-block">急风骤雨疯狂了一刻钟,随后,阳光解决一切,转而风静浪平。听.说更神奇的是两岸古镇离河稍远的地方还没有下到雨。</p><p class="ql-block">我和朋友在洪庆古镇游玩了一个小时后,每人花20元钱请船工划游船用半小时,带大家到国务院立的三角形柱形省界碑看看,并在远处眺望了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古镇。途中船工.给我们讲了峡谷里起风下雨很常见,所以规定四级以上风不准上船,收到起风通知,游船要尽快靠岸下客,所翻的那船已没有游客,船工.想划船进码头,没按规定,所以翻了,领导要处理他。也讲了湘渝大桥的前世今生,两岸船工如何在烧毁大桥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驾船渡刘邓大军过江去解放大西南。讲了三不管岛解放前的坏人横行,今天的民宿客满。还看了翠翠岛的地标及不远处的白塔,大家从心里面都祝福如今的翠翠傩送们好运。途中还遇见进行龙舟训练的当地百姓,据说他们一周都要训练二次以上,为每年端午节三古镇的龙舟赛作准备。</p> <p class="ql-block">远处长黑点是倾员覆的船底</p> <p class="ql-block">翠翠岛,白塔</p> <p class="ql-block">三不管岛酒店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过了拉拉渡,来到古渡口的古塔下,便走进了古镇洪安。景区也是不要门票。</p><p class="ql-block">洪安的古塔、古街、古建筑令人神往,像一幅古香古色的壁画,一坛封藏多年的老酒,一首婉转动听的山歌,在这悠悠的清水江边,在那高高的九龙坡下,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的骄傲着、弥漫着、传颂着。</p><p class="ql-block">古塔,实际是文革时期的“忠”字塔,就在拉拉渡码头的台阶中央牢牢地竖着,胜似碉堡而不是碉堡的一个建筑,文革的标语已经破旧,镇政府把古塔标语重新刷新写上,俨然成了象征洪安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古街,一条古朴的石板级梯街,踩着坚实厚重的石阶拾级而上,仿佛叩响了古朴岁月的足音。</p><p class="ql-block">漫步于夹杂在老街吊脚楼之间的楼房院落古建筑,那历经沧桑的容貌似乎在向这一方人,这一片天,这一片地诉说那些久远、古老、神奇的往事……古塔街口处的那栋白色古楼,那门楣上面“复兴银行”几个大字至今仍醒目清晰。那闻名已久的“永诚号、益和号、复康号、集丰号”“四大商号”的古建筑,曾经是二野前委司令部的驻扎地,如今成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陈列馆,里面所陈列的一幅幅黑白的图片、一件件老掉牙的物品、一段段说明的文字都在娓娓诉说洪安在解放大西南的战火里那段不朽的历史。让人在心灵深处激起震撼的浪花。</p><p class="ql-block">平静的江面上,宛如一幅幅淡笔描摹的水彩画。从古塔下的古渡口乘一艘乌篷船,感受到“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亭”的独特,观赏到“三不管岛”上的良宵美景,品尝到“一锅煮三省”的美味佳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族风情的完美容合,形成了洪安古镇的独特意境。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洪安又多了一个新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茶峒的水是那一阶一阶沉入水中石阶的过客;长在碾房旁的虎耳草是那水晶样露珠的过客;拉拉渡上的拉把是两岸渡船的过客;读着沈老先生《边城》而来的我们是边城的过客。有机会还会再来!</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这么一段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或许它永远无法抵达,或许它近在身边。无论是否能够找到,我们寻找的脚步从未停滞不前。与你共勉。</p> <p class="ql-block">谢谢朱小萍女士提供部分手机照片。</p><p class="ql-block">写于2023年9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