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鲅鱼圈国学诗词学会座谈记实</b></p><p class="ql-block">9 月5日下午两点,鲅鱼圈诗词学会如期在明智书屋举办了诗词座谈活动。活动由李益白老师主持,刘连芳副会长做了开场致辞,江承霞老师作为主讲嘉宾系统讲解了诗词方面的诸多见解。与会诗友获益良多,纷纷对江承霞老师深厚的诗词功底,独到的见解以及博闻强识赞不绝口,尤其是年近八旬,记忆力依然超群,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其间,江老师回忆了当年在民办初中求学,靠勤工俭学苦读,在学历不高的前提下,由姥爷引导爱上诗词的切身经历。既让大家感到一份历史的厚重,又讲出了传承的重要。同时也使大家体会到,在诗词学习中,有了热爱,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p> <p class="ql-block">江承霞老师诗词颇具古风,既兼顾了格律严谨,又展现出自然飘逸。其诗词题材多样:家国情怀,民族气节,游历逸兴,田园清安,尽在其瘦弱的躯体下以一只妙笔娓娓展开,书写出诗意人生。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江承霞老师也带领大家畅兴一场诗意之旅。众多唐宋诗人的经典名篇以清雅的语气脱口而出,无缝衔接;评妙处、析格律、赞高绝、品内涵,听得大家悠然神往。在杜甫七律《登高》解析中,江老师更是逐句展开,结合创作背景,深入浅出,分析细致。首联的高、低空间关系;颔联的落木与长江组成的凄婉意境;颈联的抒情如何与前两联的写景完美交融;尾联的写实如何使整首诗的感染力达到顶峰。继而又分析了炼字、用典以及整首诗的对仗之工。与会者无分长幼,或凝神细听,或频频点头;感慨叹息者有之,心领神会者亦有之。</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讲解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兴致正酣。所以,在自由讨论环节,纷纷阔论,精彩纷呈。再加之李益白老师串联博学幽默,一时好不热烈。话题由诗词创作,渐渐拓展到国学根本。李益白老师认为:诗词创作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加之情怀决定了个人诗词的境界。我辈须放开眼界,不断突破自己的境界。大家一致赞同。郑日清老师曾接受南怀瑾先生邀请,与其当面交流。在讨论中,他重点建议大家经典书籍不要盲目去读,要选对版本。他例举《道德经》一书,现行有70多个版本,必须精选细选。郑老师国学修为深厚,关于修身的言论,直指本真。刘生礼老师重点讲了汉语读音演变给学习诗词、国学带来的困扰,建议大家在字音、字意上多下功夫。音意是学好诗词、国学的关键所在。刘生礼老师诗赋双绝,于细微处皆可见对后辈的关爱和提携。</p> <p class="ql-block">张岩副会长在发言中首先代表协会对杨秀云大姐的离世表达了哀思,强调前辈们对协会和地方文化发展的宝贵。结合江老师的讲解,张岩副会长以杜甫《望岳》、《登高》两首登高诗为例,分析二者精神风貌与气势形成的鲜明反差,推出杜甫的一生是鉴证大唐兴衰的一生,诗词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风貌。结合讨论中大家对国学教育的忧虑,张岩副会长以小学语文教材《敕勒歌》一首诗中“野”字和“见”字一读现代音,一读古音以及初中语文课本对《论语十二章》解读的粗糙为例,表达了同样的关切。同时,他表明国家正以高考为指挥棒,引导在校学生学习诗词、学习国学;国家新出台的返聘退休教师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未来可期。他就此机会希望协会能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恳请前辈们能对年轻人多多提携,以使传承永续。众位前辈在座谈中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及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深深鼓舞了参加座谈的每个人。整场座谈会于4:20结束,会后仍有部分诗友继续交流,意犹未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