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避暑——北戴河和承德</p><p class="ql-block"> 今年上海的夏天,老天还是挺帮忙的,没有连续39~40度的高温,但三伏天的炎热,仍十分灼人。随着全球天气变暖,如今的北方也酷热难挡。因此,挑着立秋以后北方开始夜寒白热,抓住暑假的尾巴,我们一行去北方避暑胜地,躲一躲上海的高温,游一游美丽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 <p class="ql-block"> 高铁舒适快捷,上午乘车,傍晚便到了。行程单告知,我们可第一时间拥抱大海,在滨海大道逛夜市,吃大排挡,在俄罗斯风情一条街赏海景,尝美食。哪知司机告诉我们:市中心去不了,因为有中央领导在北戴河避暑,进去的车辆都要经批准。我们都懵了,以前没空调,天热影响办公效率,妨碍国家大事,现在办公室不都有空调吗?还时兴避暑办公?也许是继承传统吧!老百姓只有服从的份。 </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过一把“滨江大道”的瘾,我们还是到离俄罗斯风情衔10多里路的滨江大道去观海。那是一条沿海公路,公路到海的沙地上种上了许多灌木,灌木丛中有木质的人工步道,有灯光引路,我们走到一片没种灌木的沙滩上,人还真不少,沙地已被人们踩得结实,灯光有些昏暗,远处是海,静静的,没海浪拍岸声,近水面的沙滩上,许多小孩还在耐心地挖小沙坑堆沙城堡,我们也凑上二張照片,好歹到过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滨江沙滩步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海边没什么风,也并不凉爽,反而在沙地上走路吃劲,累得满头大汗。</p><p class="ql-block">没有人晚上在沙滩上留倩影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站:秦皇岛 </p><p class="ql-block">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河北的省辖市,它北靠燕山,南临渤海,因秦始皇东巡到此派人出海求仙而得名,是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城,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 </p><p class="ql-block"> 因为靠海,所以冬天温和,夏天凉爽,是历来的避暑胜地。秦皇岛设三县四区,其中山海关区,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都沿海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天,鸽子窝</p><p class="ql-block"> 鸽子窝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的东北角,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早上和晚上窝在石缝中,因此得名鸽子窝。</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个古老的化石遗址,曾发现了人类和鸟类的化石,表明在恐龙时代这里是森林。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夏日清晨,这里每天有很多游客在这里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轮到我们看日出,天公不作美,雨下得还不小,小外孙女的尼龙雨衣根本挡不住,一会就里外浸湿了,只能“雨中游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园入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对鸽子在入口不远处欢迎游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可淋着雨呢,能让我窝一下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鹰角石</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建造在临海崖上长达50米仿古建筑, 廊内绘有100多幅传统壁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海长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廊内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廊的另一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伸向海边的“浴日亭”</p> <p class="ql-block"> 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塑立的毛主席像,基石上刻着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p> <p class="ql-block"> 1916年,公益会的创始人朱启钤来北戴河修建了第一个大花园——联峰山公园后,准备修建笫二个花园——鸽子窝公园,只建了一座鹰角亭,就发生了“七七事变”,因此未能完成。1986年,政府投资了300多万,对公园进行了修缮,并向民众开放。1989年,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鹰角亭”匾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鹰角亭</p> <p class="ql-block"> 1800年前,东汉未年,一代枭雄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并追击袁绍到乌桓。曹操大军穷追猛打,所向披靡,又大败乌桓,归途中,他登上碣石山,观沧海壮丽景色,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作诗,于是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观滄海》。</p><p class="ql-block"> 其实,碣石山具体在哪里,学术界也无统一结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秦皇岛姜女庙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了一批文物,证明秦皇岛的昌黎县城北,是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也只是推测而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碑上刻有此名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碑亭</p> <p class="ql-block"> 鸽子窝的油松,样子真好玩,不仅枝繁叶茂,四季长青,树冠酷似圆形的伞,树干长得像龙头拐扙,歪歪扭扭,绕着圈地往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油松</p> <p class="ql-block"> 秦皇岛一带每天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潮差很小,大多在一米以内,海水的深度又稳定,特别适合游泳。潮水退去,小生物停留在海滩沙地,是游客最爱的“赶海”地,人们常常会在这里找到惊喜。可是今天下雨,我们连海滩都没去成,窝长廊和亭子里拍拍照算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廊下的海滩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始皇下海寻仙处</p><p class="ql-block"> 秦王贏政统一六国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他东巡至碣石——秦皇岛,在此拜海,派两批方士入海求仙。明朝成化年间,在此立石碑一座,“秦皇求仙入海处”,纪念圣境。</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为开辟旅游热点,这里建造得有些夸张: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浩浩荡荡的秦王马车队伍,奔驶而来的战车,比真人还大的秦兵塑像,秦始皇墓葬坑的秦兵形象都搬来了这里。到底在不在这里入海,可能要到秦始皇墓打开的一天揭晓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统一华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古一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士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里长城起点——老龙头</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社会西周崩溃,春秋战国诸侯称霸,互相防守,但这时只是各国围绕城池的防御工事。秦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后,始皇帝连接并修缮了各国原有的城防工事,建成了长达万里的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才有万里长城之称。据文物和测量人员统计,秦汉及早期的长城超过1万里,竟达2.1万里。到明朝,长城又得到空前的重视,主要用于抵御草原民族侵犯中原。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遗址,主要是明代的,明长城总长度为8800多里。而万里长城的起始,就在秦皇岛山海关的老龙头。 若把长城比喻为龙,那这里正是伸向海里的龙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伸向海里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包括入海石城,靖卤台,海神庙,澄海楼,宁海城,滨海长城和南海口关。天虽然下着雨,但景区照旧人满为患,我们随着慢慢移动的人流,一路观瞻。</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宁海城,我们没去守备署,八卦阵和点将台一带景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奔老龙头</p><p class="ql-block"> 宁海城城楼上方四个方形窗子各有四个小眼晴,一是瞭望孔,二是模仿老鹰的眼睛,阻止小鸟在城楼筑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宁海城城楼</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马道,右边是士兵步道,登上澄海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澄海楼表达了:大海澄清,海不揚波的意思。原楼建于光绪二十六年,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现在所见是1985年~1987年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澄海楼</p> <p class="ql-block"> 澄海楼往南,在城墙边,有个不起眼的通道,当年,那可是南海口关,是长城在滨海设置的唯一关隘,进出长城內外。现在小到我们路过却没看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网络上摘下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显示这个重要又不起眼的南海口关</p> <p class="ql-block"> 从澄海楼往下几格阶梯,走过一段长城,是始建于嘉靖44年的靖卤台。万历初年,戚继光主持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更名为"靖卤台"。“靖”是平定变乱和使海水平静的意思,"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希望海域平静,二是平定敌虏。</p><p class="ql-block"> 靖虏台能了望,屯兵,射箭,抵御敌寇。</p><p class="ql-block"> 穿过“靖卤台”,即“入海石城”——老龙头伸入海中的部分。 入海石城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建。1987年修复的入海石城,为九层巨石垒砌,其中四五六层仍用原来石城基础石建造。</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上用“人山人海”不为过,本来地方也不大,还放在一块供人照相的石碑;四块巨大的岩石,以讲述当年如何在海底筑城;还有人为占地方拍照而打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排队挤上照相台,拎起小外孙女,急吼吼留下个念想。我给别人照时,竟然把“老龙头”丢了。</p> <p class="ql-block"> 要在海上造建筑,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古代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这是个在历史上长时期笼罩着神秘气氛的工程,有许多传奇的故事:据说在戚继光主持下,参将吴惟忠具体督造老龙头,但每次化九牛二虎之力建造的工程,被海浪一冲,立即四分五裂,折腾了很多次,牺牲了不少人,损失了很多物资,也没建成。有人到了万历皇帝面前弹骇戚继光,昏庸的皇帝派钦差传圣旨,要戚继光三天以内建好石城,否则问罪。戚继光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当时的厨师献计,叫士兵在工地埋锅造饭,结果海浪冲来,士兵逃走了,锅全部反扣在工地上却没有冲走,戚继光因此得到启发,在海滩上埋了许多锅,固定了地基,才建起了海上石城。</p> <p class="ql-block"> 其实,伟大的工程的建成必有其科学的原理和几近完美的工艺:首先选择了海底泥沙下有着稳固的岩礁作基础;利用退潮时机清整基址部位的岩基;开采出每块重二~三吨的巨大石料,并在石料上凿出燕尾槽,在燕尾槽中灌铸铁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木结构的榫卯一样,使石块间铆牢,象搭积木一样,一层层往上垒,石缝间,再用白钒、松香,铁未的溶液灌缝,使相邻的石块牢牢地连成一体。看着这些方法,不禁使人对古代匠人聪明才智肃然生敬。</span></p> <p class="ql-block"> 昔日刀光剑影下的防御体系,如今成为人们休闲游戏的好埸所,小囡看见这些沙就迈不开步了,做起了建筑工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海关景区和天下第一关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让人最挠头的景区:本来,作为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个关城——山海关,称为“天下第一关”,实至名归,因此,普遍认为,天下第一关就是山海关,但现在却是二个景区,让作为游客的我们一头雾水。 </p><p class="ql-block"> 查百度,答:天下第一关本是山海关的外号,山海关区除了天下第一关之外,还有姜女祠,长寿山等景点,更是因为有老龙头。而天下第一关都是城墙,城楼上有个大殿,里面供着李广的像和他的大刀。 2005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河北省耗资14.72亿,打造了仿清明建筑风格的山海关古城和商业街。 看了这些,我真搞不清我看见的是新打造的山海关古城还是修葺的古城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海关城楼</p> <p class="ql-block"> 600多年前的洪武年间(1381年),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主持兴建山海关。山海关城是西南、东北走向,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最雄伟的是东门,出东门便是出关。当年闯关东就是出山海关的东门闯天下,寻活路去了。</p> <p class="ql-block"> 城楼上“天下第一关”巨匾约6米长,1.5米宽,笔力凝重,骨气遒健,气势豪壮,但除了五个大字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落款,关于书写人,留下了许多奇闻轶事:</p><p class="ql-block"> 一、相传是明代成化八年的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当地的民间传说把萧显题匾的故事描绘得活灵活现,说他大笔挥毫后,叫人把匾掛上城楼,却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怎么办?正当围观者议论纷纷之际,只见萧显抓起一块麻布,揉成一团,饱蘸墨汁,往上奋力一抛,恰好就打到了点儿上,这一下,匾额就更显得气势不凡了。一个读书人,有如此精准的眼力和非凡的臂力?恐怕,只能是人们想象中的夸张与浪漫了。</p><p class="ql-block"> 二、有说是明代嘉靖年间武英阁大学士严嵩所题。但在1933年所拍摄的老照片上看,该匾上所写的"第"字,写成"竹"字头。而现存山海关的这块匾,却是“草"字头。有人遍查明清两代的各种地方志,全不见有关严嵩的记载。也许,因为严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对此避而不谈吧?还过说实话,严嵩人臭字却写得很好,否则怎成为大学士呢?到底是谁的作品,有待后人研究吧。</p><p class="ql-block"> 現在城楼上的匾是复制品,原匾珍藏在室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楼上的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楼内的原件</p> <p class="ql-block"> 城楼上的道很宽敝,只是背光没拍好照。</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放了许多大型花灯,虽然布置有点小儿科,小孩却喜欢,烈曰也不怕,甜蜜着呢!</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城楼下,绿茵成片,宁静和谐。</p> <p class="ql-block"> 深邃的城门洞,穿过多少时间光阴,记录多少历史事件,走到了今天,又目睹了多少游客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背后的城墙,又为我们挡住过多少艰难险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二站 承德</p><p class="ql-block"> 承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清代以前称热河,属河北省辖的地级城市。</p><p class="ql-block"> 承德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因为它有清代皇象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p><p class="ql-block"> 都知道,清代是满人统治中国。满人本身不信佛,有一部分信萨满教,但教并不强大。统一中国后, 满清政府为统治西藏,承认西藏习俗;为控制已盛行藏传佛教的蒙古;为稳定社会,缓和矛盾,清朝政府选择了藏传佛教统一思想。</p><p class="ql-block"> 外八庙并不只有8座庙,而是12座,因为分由八处管理,(议政处,理藩院,内务府,御前御用机构等八个管理部门),且地处塞外,因此叫外八庙。</p><p class="ql-block"> “庙”都大同小异,只是供奉的菩萨有些区别,因此,我们选择了其中二座建筑有特色的庙观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普陀宗乘之庙</p><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60大寿和皇太后80寿辰,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佛教庙宇,是八大庙最大寺庙。</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因此称其为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和“布达拉”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庙宇依山而建,在绿阴丛中,高大的建筑,红,白,黄,层层叠叠,气宇轩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寺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树环抱中的红色碑亭</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中矗立着三块巨大的方形石碑,象一枚枚巨大的印章,上面分别用满文,蒙文,汉文刻写。中间一块最高的是普陀宗乘寺碑记,记述了寺庙建造的原由,左右两侧分立有《土尔扈特部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这两块碑记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土尔扈特部原是我国西北边境的游牧部落,为躲避战乱,他们西迁到荒无人烟的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当时那里是沙俄的势力,沙俄抢夺他们的牛羊,交付很重的税收,当沙俄进攻土耳其,就让他们去打仗,在一年中,他们死于沙埸7-8万人。为了摆脱沙俄的奴役,土尔扈特人决定逃回中国。哪知计划泄露,沙俄派部队追击他们。一路上土尔扈特人边战边跑,17~8万人只跑回7~8万人。乾隆令地方官让出伊利大片土地安置他们,组织粮食衣被救济他们,并颁布政令,免租减租,优待抚恤。二块石碑祥细记录了这段历史和乾隆的优抚政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碑亭的后面,是藏式白台,大门左右两边半卧着二只大象,大象是大乘佛教的象征。大象拥有几十匹马的力量,体现了佛教力量的强盛。它的姿势是对佛五体投地的跪拜方式。 </p><p class="ql-block"> 白台顶上有红、绿、黄、白、黑五座佛塔,对应构成藏传佛教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同时表示藏传佛教的五大派。皇帝在佛搭中门走过,不用五体投地,就表示对佛的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塔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塔门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 五塔门后是琉璃牌坊,两侧一对石狮,牌坊正面镌刻着乾隆的题词“普门应现”,意思是观音菩萨普度众生之门,背面题词为“莲界庄严”,意思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威严神圣。历经5~600年,色彩还是那么鲜艳,光泽还是那么夺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浓绿的古树溶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坊后至寺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前,古树成阴,一对油松特别引人注目,一棵婀娜多姿,一棵苍劲挺拔,虽然分别于两旁,人们却认为它们是一对。</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庙——小布达拉宫依山而建,规模宏大,远了拍不清,近了拍不全。我们平时看到的全景照片,都是在一定高度的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镶嵌在绿色中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能是航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地面仰视</p> <p class="ql-block"> 走向大红台,有104级台阶,它隐示着世间有104种烦恼,往前走,莫回头,一切烦恼便被抛弃了。</p> <p class="ql-block"> 台阶上是白台,可见远处的棒槌山和旁边班禅行宫的琉璃塔,近处是佛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張更清楚些</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四面红墙围成正方形,墙面有盲窗和真窗组成的藏族寺庙特点。</p><p class="ql-block"> 白色实心的窗叫盲窗,棕色漏空的窗叫真窗,从红台正面往上数,第三层是盲窗,第四层开始是一个盲一个真。从里面看,真窗的前面供有一尊佛,光从佛背射出,神秘又神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台墙上的琉璃佛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层表达乾隆六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群楼是一圈三层建筑,中间是天井,天井正中有座正方型的大殿,大殿的顶是用14000多两黄金铸就的鎏金鱼鳞瓦铺设,这就是寺庙的核心——万法归一殿。"天下万法,终归于此”。</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十年代未,瑞士那个在中国发现楼兰遗址的探险家为筹措资金,想把万法归一殿拆下移建到美国,与中国政府几经谈判,未获成功。后来梁思成出妙招,把万法归一殿制成10:1的模型,到美国成复制成1:1的建筑,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看见金壁辉煌的屋顶,爬上去用刺刀刮上面的镀金层,摔死了一个,又上去刮,又摔下了一下,日本鬼子才歇了手。</p><p class="ql-block"> 群楼原来都有佛像,现在除了二座巳被日本鬼子偷光佛像的木雕佛塔外,基本没供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丽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龛不许拍照,在网上截下一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法归一殿旁的群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法归一殿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 大紅台顶部是一个大平台,西北最高处,是座重檐六角形亭子,铜鎏金鱼鳞瓦覆顶,殿内以前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上层檐下有乾隆题“慈航普陀“,意思是说,佛慈悲象船一样,能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下层檐下是“普胜三界”,意思是佛教是普渡三界众生之妙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慈航普陀</p> <p class="ql-block"> 东角北的亭子就是我们在下面看到的红台上的二个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白台,红台,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烘托着建筑的宏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须弥福寿之庙</p><p class="ql-block"> 字有点冷门,念起来有点拗口。“班禅行宫”,好记得多。离小布达拉宫不远,乘上景区内游览车,几分钟就到了班禅行宫</p><p class="ql-block"> 乾隆七十寿辰,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长途跋涉二万多里来承德祝寿。为了迎接六世班禅,乾隆命仿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造了这寺庙。</p><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的行制和前面普坨宗乘寺差不多。其实天下佛教的庙都长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进山门,碑亭,琉璃牌坊……,也是依山势而建。它的道路也按山势坡度拾级而上,但更陡,台阶皆是大石头,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大步跨越,有小步挪移,这对我这个腿脚不灵便的人是个挑战。生平第一次,我停在景区口的休息亭子里。哎,该服老了!</p><p class="ql-block"> 人是没上去,脑孑却在想:班禅和达赖一样吗?怎么好像班禅与中央政府一直很融洽,而达赖却在国外一直抹黑中国呢?</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有很多派,单是白台上的佛塔就显示了五大派。其中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成为藏族社会中实力最强的教派。而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宗喀巴的两大弟子。自康熙王朝起,清中央政府正式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也确定了一项历史定制:达赖和班禅的封号和地位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才得以确立。</p><p class="ql-block">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相互关系很好,历来互为师傅。</p><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后,1959年,达赖喇嘛叛乱出走,宣布“西藏独立”。之后,他就逃往印度。而班禅额尔德尼,则一直带领着藏传佛教信徒,愛国爱教,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致力宗教和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寺院主建筑与琉璃牌坊同框</p> <p class="ql-block"> 班禅行宫最有特色的,是处于寺庙北山巅的琉璃宝塔,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塔身内壁有精美的佛教雕像,正面有佛教八宝。塔建在高台上,四周有木廊,塔身由黄绿琉璃相间而成,并镶嵌有56尊多无量寿佛,寓意乾隆帝万寿无疆。</p><p class="ql-block"> 万寿琉璃塔屹立在此三百年,日晒雨淋,饱经风霜。但整体依然保存完好。佛教认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人们用塔,表达了对佛的信仰崇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寿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了同伴这么美的照片,后悔没爬上去。但都靠拐扙了,省省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翘脚烦恼哦!</p> <p class="ql-block"> 晚上,看大型实景性演出——《康熙大帝》。演出场地的外围,打造了一个吃喝玩乐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剧场大门和休息长廊</p> <p class="ql-block"> 因为刚在甘肃月牙泉看过类似的《敦煌大典》,因此并不抱好看的希望,只是完成行程。</p><p class="ql-block"> 谁知一开场,就被恢宏的气势,绚烂的灯光,鲜艳的服装,引人入深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它展示了康熙王朝得天下,平天下的历史画卷:有平三藩的金戈铁马,有巡江南的水墨柔情,有收台湾的豪迈气概,有带领子女骑射耕作的慈父之心,他研读儒家经典找寻治国方略,他组织编纂康熙字弘扬中华文化……一个刚柔相济的康熙呼之欲出。直至演出结束,人们的眼睛都舍不得离开。</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我们去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坝上,木兰围场,乌兰布统,塞罕坝国家公园……,一串名词,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我是一头雾水,只知道是草原。</p><p class="ql-block"> 坝上:蒙语中山岭的意思,高原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坝上,地方大了去了,内蒙古高原东南端,大兴安岭南麓。清代最大的皇家猎场在这一带。由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蒙古高原的沙尘长趋直入首都北京。</p><p class="ql-block"> 为档住风沙侵蚀的步伐,1962年,原林业部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经60年3代人的努力,林地面积达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这就是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五A级旅游区。中宣部授于它“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它“地球卫士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牌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草原上的人工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蒙古包穿带好蒙古服装,接受哈达和奶酒,听长调,看舞蹈,和着欢快的节奏摇头晃脑。就是灯光太闪,快晕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草原,都分块交给牧民放牧管理,旅游车自驾车都无法进入草原腹地。我们只能多化380元/人,乘牧民的车进去。</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看牛马</p> <p class="ql-block"> 为了招揽游客,大群的牛马集中在一块草地,草地全踩成了白地,不知多少时候能恢复生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站 登山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站 向日葵</p><p class="ql-block"> 都焉了,垂头丧气,不朝太阳转了。</p> <p class="ql-block"> 380元的自费,就这刹那间有值得一看的感觉。我们到达表演场地时,马已在飞奔,我们无法找到了合适的拍摄角度,也不能下到河滩近距离观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站 飞马过河</p> <p class="ql-block"> 开车进草原腹地,是对草原最大的伤害,汽车轮子碾压小草,特别是下雨天,草还有生路嗎?视频中已经看到了被糟残的草原,决策者不知基于哪条理论?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到极致吗?</p> <p class="ql-block"> 沿着既定的公路开,不是也能看到碧绿的草地,起伏的山峦吗?</p> <p class="ql-block"> 下了坝,回到承德,去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把注意力转向北方,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边防。为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他建立了木兰围场,以打猎的方式,训练军队。为解决沿途吃、住、休息和物资的运输,康熙在京师与围场之间350公里的沿途建了二十多座行宫。由于热河处于北京与木兰围场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可俯视关内,又能外控蒙古各部,就将这里作为众多行宫的中枢,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p><p class="ql-block"> 康熙造了十年,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并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p><p class="ql-block"> 雍正以后,乾隆大兴土木,又扩建了13年,增建宫殿和大型园林,并以三字为名,题写“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有564公顷,是颐和园的二倍,分三个部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区。</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有三个入口,丽正门是正门,有石狮子和照壁,德汇门样子和丽正门一样,只是没有石狮照壁,是嫔妃等进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对铜狮,栩栩如生,历经岁月的风雨,但光洁如初。</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冦占领了承德,想把它的搬到日本去,于是用几匹马又拉又推,狮子絲毫不动。守山庄的老汉,用猪血塗在狮子的眼睛里。当鬼子又来搬狮子时,看见铜狮眼里流出血来,觉得很诡异,怕得到报应,因此没有再下手。</p><p class="ql-block"> 其实是二只狮子的底部,用铜条连接在一起,因此无法拉动,确保了宝贝留在了原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能分出雌雄吗</p> <p class="ql-block"> 避字是不是错别字?其实这是古代的常规写法,这个“避”字“辛”部多一横,在古代的碑帖中随处可见,从篆书,隶书到楷书都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熙题写的匾</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也是人头济济,建筑物的全景几乎都被人和树遮避了。</p> <p class="ql-block"> ‘’澹泊敬诚殿”,意思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它建于康熙五十年,当时用的是松木,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此殿是清帝举行重大庆典,接受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澹泊敬诚”——楠木殿</p> <p class="ql-block"> 西暖阁曾经住过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四位皇帝,慈禧在这里发动了西酉政变,使慈禧垂帘听政,控制了中国48年。而且,丧权辱国《北京条约》也在此签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暖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暖阁旁的假山</p> <p class="ql-block"> 金山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仿镇江金水寺而建,是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山</p> <p class="ql-block"> 仿照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建造,庭院,古松,叠石,湖面,远山一气呵成,建筑立面直抵水面,气魄非凡。</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漱芳斋”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门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庭院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假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叠石</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湖区,有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等。沿湖的亭、台、楼、阁映印在湖面,虚虚实实,美得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避暑山庄内的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状元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说经过些桥,可中状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湖边的亭,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莲池</p> <p class="ql-block"> 莲花虽然已过盛开时节,荷叶仍郁郁葱葱,不蔓不枝。</p> <p class="ql-block"> 要到湖边欣赏美景,必须乘游航,岸上好像绕不过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湖中游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热河泉的水是避暑山庄湖区的主要水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热河</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七千万年前,这里曾发生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形成许多裂缝,地面上的水通过断裂渗入地下,经地温加热水温升髙,再从深处涌出,形成了热河泉,冰天雪地的冬天,这里水温还有8度。这是一条最短的河流,从头到尾仅300米,又是一条最有名的河流,因有了它,才有热河这地名,才有避暑山庄这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热河前面留个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夏天凉爽冬不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热河泉里洗洗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功名利禄全都有。</p> <p class="ql-block"> 都抢着在热河中洗手呢,图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一站是清东陵</p><p class="ql-block"> 清朝皇帝埋葬规则是各代皇帝要以隔代埋葬的方式,父子分葬于东西两陵,即父亲葬东陵,儿子便葬西陵。这样以来便可以使“我朝景运庞鸿,承承继继,亿万斯年,此则我大清无疆之福也”。</p><p class="ql-block"> 但后来道光破了规矩,出尔反尔东墓西迁。而慈禧也将同治皇帝随父相葬,不分东西。但是,康雍乾盛世中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就葬在清东陵。因此,清东陵是清皇室中最有影响的成员逝去后的聚会之地。</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到了遵化,竟然个个生病了,不是上吐下泻,就是发烧噁心,肯定是哪里吃上了脏东西,一时还止不了,人人都“掼头掼脑”,没了精神。于是,只能放弃清东陵的旅程,带着遗憾,踏上返程。</p> <p class="ql-block"> 前文记录了旅游地所见,又回到本文的题目——避暑。北戴河和避暑山庄真那么凉快吗?那得跟与哪里比。8月份的上海,酷暑难挡,除上晚上靠空调睡觉,白天也多数时间开着空调,特别是我们这些“伙头军”,煤气灶旁的滋味真不好受。而北戴河和承德的气候特点,白天阳光灿烂,气温并不低,而晚上或雨天,则凉快不少。由于温差大,白天只要不直接晒在太阳下,就会觉得凉爽。而特别是承德,外八庙和避暑山庄都掩映在绿色大树下,小环境更好。坝上草原,真是凉快,晚上穿上羊毛衫也不嫌多。因此,到北戴河和承德去避暑,只是借“音头”,实在是大夏天没地玩,到这里好白相才是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