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四顾”航埠彭村

寒香来

<p class="ql-block">  王浩然,航埠镇彭村人,抗战时,毕业于衢州中学(现衢一中),考入当年国立政治大学。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一直是金庸(查良镛)最要好的同学。在衢入学期间,金庸曾四次到过浩然同学的老家彭村。可见,他们同学俩有着多么不一般的情谊和交往。</p> <p class="ql-block">   浩然,从小聪慧好学,6岁就上学,7岁转入航埠小学,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3岁考入了衢州中学(初中部)。当年衢州中学,设在府山上。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府山上有机场驻军,多次被敌机空袭。一次校操场和自修教室,被空袭敌机扔下炸弹,炸成两个池塘大的弹坑。学校为师生安全考虑,不得不迁移。</p><p class="ql-block"> 学校先迁到了衢龙交界处的马叶村,在这地方作临时校舍。这里住房小,条件所限,只能设一个大班,一百多学生济济一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期间,衢州解放“血洒黎明”六烈士之一的江文焕,成了王浩然的铁子同学。初三时,何英鹗插班进来,三人志趣相投,结成了初中时的“三驾马车”。</p> <p class="ql-block">  1938年,战事日趋紧张,为避日军飞机轰炸,确保学校安全,校址又从马叶迁到了石梁静岩,再次作为师生安身避难所。浩然正上高二时,班里突然来了位插班生,他叫查良镛。没错,这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闻名海内外的武侠小说家金庸。</p><p class="ql-block"> 谁知王浩然这个“航埠鸟”,还是个很有人缘的同学。初中时,他在同学中就结成了“王、江、何”三驾马车。到了上高中时,金庸同学插班来,原来的三驾马车,因何英鹗考到金华读高中,金庸便替代了何英鹗,与王浩然和江文焕三人又结成了“江、查、王”新的三驾马车,可谓情投意合,如同手足。</p><p class="ql-block"> 在衢中高二、高三上学两年期间,金庸曾“四顾茅庐”来过浩然同学的老家航埠彭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b></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一个周六的下午,浩然欣然邀请金庸、江文焕同学到他家作客。“三驾马车”,从静岩出发,步行穿过大石岩下幽静的小山谷,走在绵延不绝的丘陵和田野交错的乡间小路,沿西南向逶迤而行。</p><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路程,三人说古道今,欢欢笑笑,不知不觉间常山港已然在望。大家坐船渡河,抵达对岸,来到了有300多户人家一个不小的村庄,即是浩然老家——航埠彭村。只见村外一片片橘林,有低矮的衢桔、广桔树和高大的香枹树,密林成荫,绿枝绕屋,挂在枝头的果子已露黄。金庸看到桔乡美景,顿觉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浩然父亲王光华,是航埠有名的乡绅,见多识广,儿子不少在他耳边提起两位少年才俊,对他们的到来自然热情欢迎,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两位客人第一次到航埠同学家,看见浩然家还是未建豪宅前的老屋,看上去觉得有些简陋古旧。</p><p class="ql-block"> 三人到家休息了一会儿,王母就开始张罗着准备晚餐。浩然同学身为东道主,便带他们俩出去散步,向村南面行走了一会,不觉到了衢常公路旁。他们突然发现公路上有位像从前线退下来伤兵,伤势严重得无法正常步行,只能艰难地慢慢由东向西爬行。好像要爬回福建老家似的,因为他讲着一口无法听懂的闽南话。</p><p class="ql-block"> 看样子他身子发热,高烧不退、口渴难熬。于是仓促决定,由浩然跑回家取药,其余两人扶他到前面一个凉亭休息。浩然以最快速度从家里取来平热散(当时的北京名药)等药品和凉开水,一起帮助这位可怜的伤兵把药服下,喝足开水。最后他们目送着这位伤兵继续向前爬行,直到从视野中消失,三人心里难过极了。</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三位同学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感,在回去的路上彼此默默不语。</p> <p class="ql-block">  还好晚餐别有风味,因为除了王母竭尽全力外,家中有位名叫阿林的宁波师傅(原是轮船上的烧菜师傅,逃难流落外地,被浩然父亲收留),现场献艺,仗了他的妙手,将几种普通的食材迅速制成几道可口的稀菜。金庸看到阿林有亲切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从沦陷区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夜里,三人到了村边浩然家正在新建的那个园子里睡觉。工程先建独立的厨房,一座两层楼的厨房已经建成,他们就住在这楼上。睡前,他们谈起白天在公路上触目惊心看到的那个不幸的伤兵,说起政府为解决兵源抓壮丁的恶劣做法,谈到抗战以来广大国土的沦丧,心情十分沉重。</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浩然带他们参观了自己家的橘林,告诉另两位同学当地柑橘的不同种类,介绍早熟和迟熟的不同品种,并采摘了一些早熟的橘子和玉米苞回去,将玉米苞放在有少量炭火的灰缸里煨,煨熟后取出剥食,味道特别好。</p><p class="ql-block"> 周日下午,三人一起赶回了学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b></p><p class="ql-block">  1941年暑假,江文焕早已离开衢州中学,转学安徽去了。王浩然再次邀请金庸到他家小住。到家后,他发现父亲外出经商不在家,两人就一起住在其父亲睡的房间里。</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王母叫儿子到田头照看一下田间水车在车水灌溉稻田的情况,浩然便约上金庸同行。当时塘边有两副水车,一副是牛拉的,牧童手拿着牛竹鞭催着一条大水牛拉着车水;另一副是人工脚踏运转的,正闲在那儿。他俩一看,不约而同地拥了上去——两手紧紧抓着横杠,两脚不停地踩着车轮,但水却始终车不上来。他们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两人动作不协调,没配合好。经慢慢改进,由不会到会,他们俩终于把池塘里的水源源不断地车到了稻田里。“成功了!”“成功了!”两人欢呼雀跃,旁边牧童看得不禁也笑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到了傍晚,浩然带着金庸就到常山港去洗澡游泳。门前常山港是极佳的天然游泳场,碰巧两人都早已学会游泳且水性不错,这时候真是其乐无穷。常山港的源头在安徽西南部,靠近浙、赣、皖三省交界处,离江西婺源很近,而婺源据说是海宁硖石袁花查氏宗族金庸祖先迁出的地方;所以,这条作为钱塘江正源的常山港连接着查氏宗族两处世居地。金庸在常山港游泳的时候,欲知这层关系,他或许别有一番情怀。</p><p class="ql-block"> 住了几天后,浩然便送金庸渡船过了常山港。他上岸又陪伴走了一里多路,把同学送上返回静岩的路,两人才在一个庙宇附近依依惜别。</p><p class="ql-block"> 浩然回家时,看着江边成排的杨柳,很是应景,不禁想起这样一首古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犹谓偷闲学少年。”相信这种愉快心情——永远属于一位少年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b></p><p class="ql-block">  1941年寒假,浩然又约金庸到他家小住,正值他父亲在家。到晚上,父亲王光华深知儿子心思,便让出自己睡的房间给他们同学俩睡,免得半夜到新屋去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  那时浩然情窦初开,刚写过一封信寄到一位同班女同学家里,被金庸知道了。躺在床上,金庸鼓励浩弟把这封情书的全部内容背给他听。浩然这个老实人,就如实照做了。金庸听完后,大加赞赏,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十之八九会有回信。”后来果然收到女同学的回信,这是浩然初恋的开始,且由此修成正果,终成眷属,结为一生伴侣。后来浩然夫人朱卿云说,当初就因为这封信写得好,受到感动才回信的。</p><p class="ql-block"> 金庸内心一向高傲,要求也高,很少夸奖他人,这可是第一次对同学的夸奖。第二次,他曾夸浩弟感情丰富,适宜在文学方面发展。第三次是大学毕业后,金庸任杂志社编辑,检阅了浩然在《时与潮》翻译杂志上寄给他数篇译文后,回信说浩弟译稿“几乎没有错误”。可惜浩然没有按照金庸指点的方向执着不懈地努力,没有像他那样朝文学方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这次金庸来他浩弟家过寒假,真把这里当作自己家,还在此和浩然一家团团圆圆一起过了个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日寇进攻浙东,金华、衢州告急。衢州中学,只得提前让学生考试毕业,各奔东西。</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寇沿浙赣铁路猖狂向金华、衢州进攻,敌机滥炸机场,炮火连天。三驾马车考试毕业后,一致决定赶赴大西南报考大学。</p> <p class="ql-block">  江文焕和金庸立即组织8位同学,其中包括江文焕女友程正迦、王浩然女友朱卿云(后双双均成婚结为伉俪)一同前往。</p><p class="ql-block"> 一天,金庸、江文焕等6位同学,一路步行,紧急会集到航埠彭村王浩然家,齐聚在其新建的洋房里,一起商议奔大西南考学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黎明,饭后七位同学告别王浩然同学父母,匆匆出发。浩然父亲专门叮嘱金庸路上对他儿子多加照顾。</p><p class="ql-block"> 大家手推自行车,载着简单的行装向江山方向急速前进。到晚赶到江山城住宿,次早江、查、王三同学带上程正迦(文焕女友)赶往长台镇,邀请同班同学朱卿云(浩然女友)一起行动。</p><p class="ql-block"> 最后,三个月他们分分合合,辗转大西南,一路流亡,终于汇集到重庆报考大学,继续深造。</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早年金庸和“航埠鸟”王浩然关系,竟如此亲密!</p><p class="ql-block"> 看来,当年金庸在衢入学两年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确没把王浩然老弟这位“航埠鸟”当外人——</span>假期到这位浩弟家蹭吃、蹭喝、蹭睡、蹭玩不少。不管是周末来玩,还是暑、寒假间过年度假,或是路过,当年金庸至少四次来过航埠彭村他浩弟家——可见,这位金大侠与航埠真是缘份不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戴如祥 黄材运 根据王浩然回忆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