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仓服务区不错,天热有遮阳棚,我那三米顶高的车也能进。暖心!</p> <p class="ql-block">老北门桥下的冶春园是乾隆皇帝下扬州时吃过早茶、宴请之地。</p><p class="ql-block">御马头是乾隆下船之地。</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苏东坡来扬州聚会畅饮的时候,曾留下这样一首《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p><p class="ql-block">尊酒何人怀李白,</p><p class="ql-block">草堂遥指江东。</p><p class="ql-block">珠帘十里卷香风。</p><p class="ql-block">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p><p class="ql-block">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p><p class="ql-block">语音犹自带吴侬。</p><p class="ql-block">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p> <p class="ql-block">此处为皇帝南巡至扬州时的驻跸之地,即住宿之处。离御马头、冶春茶社几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为扬州古街,图五为江泽民老家一东圈门。</p> <p class="ql-block">淮扬菜经典一狮子头,18元/只。</p><p class="ql-block">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葵花肉丸,是中国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菜肴。始于隋朝,传说是在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唐代时改名为狮子头。此菜口感软糯滑腻,健康营养。</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一条护城河。清朝时,为了迎接康熙和乾隆两朝皇帝的南巡,许多富甲天下的盐商纷纷斥巨资在沿河两岸构筑水上园林,逐渐营造出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p><p class="ql-block">瘦西湖也成为了乾隆六次下江南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来扬州,必去瘦西湖。</p><p class="ql-block">天下西湖,三十有六。</p><p class="ql-block">惟扬州的西湖,</p><p class="ql-block">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有一个约600米的长堤,每当阳春三月,堤上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那依依柳色映衬一片姹紫嫣红,灿若云锦,使人留连。</p><p class="ql-block">这个场景便是著名的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除了柳树多之外,桥也很多。二十四桥、五亭桥、钓鱼台、熙春台等。</p> <p class="ql-block">如果想看月亮就去五亭桥,满月之夜,十五个桥洞中每个都含着一个月亮,唯美至极!</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看长桥卧波,就去二十四桥,月明之夜,清波涵月影,让人抚掌称绝。</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中负有盛名的五亭桥上有五座亭子,中间的一座最大,四周的亭子稍小,就像一朵盛开着的莲花,所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走上桥,站在桥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亭子顶上的精美图案,两只飞翔的白鹤周围游着几条金色的龙,非常壮观。五个亭子的四个角都向上翘起,每个角都挂着一个铃铛,每当微风吹过,铃铛就会叮叮当当响起,声音清脆悦耳。站在五亭桥上,我们可以看到瘦西湖的美丽风景,有白塔、钓鱼台、凫庄,还有来来往往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晚上驻车于“瘦西湖”南门的河旁马路停车位。</p> <p class="ql-block">走入冶春茶社,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精妙地结合了树、水、桥、榭、亭、廊等多种元素,妙趣自然天成,仿佛步入了一个园林书画世界。</p> <p class="ql-block">康乾二帝南巡之时,扬州成为了皇帝们的驻跸之地。1765年,乾隆皇帝在上下买卖街(今冶春)首设满汉席,赐宴六司百官,从此满汉席声名远扬。后来,各地竞相仿制,其规模体例均源于扬州的满汉席。</p> <p class="ql-block">当时,冶春园的丰市层楼就是皇帝南巡而供应六司百官吃喝的大厨房,其中所备浆肴即“满汉席”,在《扬州画舫录》上就留有该席的食谱,被人称为中华第一满汉席。</p> <p class="ql-block">1929年,朱自清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扬州的夏日》,里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冶春园中的庆升茶肆和香影廊茶肆的茶、点、饼成为冶春茶社的特色,冶春包子更是天下闻名。</p> <p class="ql-block">整座冶春茶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座红桥了。虽然历史上王士祯“红桥修禊”时所在的那座红桥早已不复存在,但眼前这座新造的红桥倒也是让我眼前一亮,古今在此交错,醉倒多少英雄豪杰。</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的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博爱牌坊。花岗石牌坊上的“博爱”二字正是由中山先生亲笔书写。博爱坊的一楼是展示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和博爱思想的展览室,二楼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室,三楼是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条百米左右的步行道,亦是墓道。两边的松柏苍劲有力,既像受阅的礼兵又像威武的卫士,平添了一种庄严的氛围。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p><p class="ql-block">延着中轴线不到十分钟,到了中山陵最高处的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中山陵和周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p> <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p> <p class="ql-block">梅园新村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市科普广场位于滨河景区祊河段凤凰广场上游500米处,占地面积10亩,有水上科学健身区、科普宣传区、体育健身休闲区、综合服务区四部分。</p><p class="ql-block">广场有夜宿驻车位,有卫生间。过夜停车费才9元,白天免费。</p> <p class="ql-block">绚丽多彩的琅琊国潮街、独具一格,传统文化行为艺术演出、各色美食小吃......夜色阑珊,霓虹闪烁,“新琅琊”不夜街区,越夜越精彩!</p> <p class="ql-block">临沂国际雕塑公园总占地面积约800亩,绿化率95%,由沙滩雕塑区、主次入口区、主题雕塑园区、林下广场绿地区、动物场馆区五个片区组成,共有世界知名雕塑102件,全部为世界知名雕塑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此“扭曲的手枪”雕塑件,我在2017年4月美国纽约参观联合国总部时,与真实件合过影。</p> <p class="ql-block">“八大局”市场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等淄博市政府八个局委在此办公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天,淄博凭借小饼、烤炉加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杀出重围,成为中国城市新晋网红城市“顶流”。</p> <p class="ql-block">驻车于淄博市区中心的尚客友酒店。</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政府为造市烧烤之城,盛邀八方来客,极力提供方便,将政府机关大院空置的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其诚意可敬可嘉,得给个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万平方米,共设25个展厅,其中陶瓷展厅12个,琉璃(玻璃)展厅5个,综合展厅5个,临时展厅3个。</p> <p class="ql-block">馆内馆藏展品25000余件,展厅展出展品16000余件,展示了自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至明、清、民国等各朝代陶瓷文物;自西周至元、明、清、民国等各朝代琉璃文物;当代淄博、景德镇、宜兴、唐山、龙泉、德化、佛山等大师级陶瓷艺术精品和北京、上海、台湾、衡水等大师级琉璃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园林陶瓷、高技术陶瓷、现代玻璃和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现代陶瓷、琉璃艺术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大型陶瓷琉璃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海月龙宫烧烤城算得上更为彻底的人造景观。为了迎接2023年五一客流,淄博只用20天就建成了一座可以容纳万人的烧烤城。全城有名气的烧烤店全来了。数千个露天烧烤台在广场上连片分布,游客和网络博主们登上位于广场中间的“网红桥”,就能360度全方位俯拍海月龙宫万人吃烧烤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乾隆南巡御赐“天下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伴随着宗庙文化的发展,周村商业已经初具雏形,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天下之货聚焉,商客络绎不绝,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镇,乾隆南巡时更是御赐“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百年间,演绎出无数令人叹服的商业传奇,造就了一座古商城的繁华时代。</p> <p class="ql-block">驻车于天津大港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用多件古董瓷器装修而成,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这一别出心裁、令人感到近似疯狂的创意宏构,因其巧妙地将中国古典艺术元素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完美结合,与巴黎卢浮宫等世界顶级艺术圣殿被美国“赫芬顿邮报”一同评选为“全球十五大独特设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里里外外帖有7亿多古瓷片、13000多只古瓷瓶和古瓷碗,成为了一个3A级景区,每天接待游客数千人。</p> <p class="ql-block">2000年,张连志以3000万的价格买下了赤峰道72号的瓷房子。对于张连志,有媒体报道他生长在天津的法租界,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盐商张家的后人,其家族里不少人都曾非富即贵。</p><p class="ql-block">张连志回忆,1980年他就开始搞收藏、下海,满世界地逛古董店。</p><p class="ql-block">1992年,张连志在天津开设了第一家“活鲜”餐馆——“粤唯鲜”。</p> <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祸端再起,张连志被天津东丽法院起诉进入看守所42天。</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瓷房子被查封, 2017年7月7日登上拍卖平台,估价1.4亿元,此估价系天津市东丽区法院找第三方平台所做的评估结果。张连志及其代理律师并不认同此股价。其代理律师庞律师此前告诉AI财经社,瓷房子的价值不在于房产本身,而是在于瓷片包裹的设计,粤唯鲜公司曾委托北京中财国誉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瓷房子”做过资产评估,房产价值为3.4亿,整个瓷房子的估价接近100个亿。</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占地面积127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77平方米,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法式老洋楼。</p><p class="ql-block">瓷房子前身是民国外交官黄荣良故居。2002年,其现在的主人、天津市收藏爱好者张连志斥资买下后,开始了“惊世骇俗”的改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高贵友(小名“狗子”)的包子做得非常好吃,皮薄馅大,香气四溢,吸引了很多顾客。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太忙了,高贵友没有时间和顾客聊天,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只是埋头做包子和收钱。</p><p class="ql-block">顾客们看到高贵友这样的态度,觉得他很冷漠,就开玩笑地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渐渐地,“狗不理”就成了高贵友的外号,也成了他的包子的品牌。</p> <p class="ql-block">在天津的晚宴上,普京亲自动手试做了天津当地的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和煎饼果子。他把自己做的煎饼果子请习主席品尝时说:“您得记住,这是我做的。”</p> <p class="ql-block">狗不理包子从清朝开始就声名远播,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然是天津乃至全国的一张美食名片。它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天津人的骄傲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4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p> <p class="ql-block">在天津赤峰道上,当年的法租界32号路,今天的赤峰道78号院,便是张学良将军曾经的“少帅府”,是他和赵四小姐金屋藏娇数年的神秘爱巢。少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1924-1931年在这里度过了7年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少帅府”的主体建筑是前后两座小楼。前楼三层带回廊地下室,后楼二层,总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米,在大门前有希腊神殿式遮雨门楼,进入大门须拾阶而上。虽然时光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这座略显斑驳的建筑依然保留着一丝贵族气派凝重而优雅。当你走近故居的那一刻,就像穿越回民国时代,旧景重现。音乐,装修,家具,服装各个方面都立体的展现了当时张家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卧室</p><p class="ql-block">这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两人的卧室,房间风格温馨舒适。三面围栏的雕花床是民国独有的设计方式,整张床使用了榫卯的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坚固美观。赵四小姐是浙江人,所以房间都使用了一些小巧的家具。</p><p class="ql-block">床上的器具是冬天暖床暖被使用,同样也可以熨衣服,里面可以放木炭,床上的这幅照片是赵四小姐16岁左右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参加服装发布会时候拍的照片。当时的赵四小姐被称为封面女郎,她与少帅结识在一场舞会上,两人相识、相知、相恋,一起度过了72年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赵四小姐在天津读书的时候,读的是外国传教士所办的中西女学,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也培养了她追求独立主权的思想。这间房间是赵四小姐接待闺蜜的接待室,她经常邀请她的好友在她专属的房间喝下午茶,度过悠闲的美好时光。她与少帅的接待室是完全分开的。</p><p class="ql-block">桌子边上的八把椅子是鸳鸯椅,成双成对摆放,鸳鸯象征夫妻恩爱。这对椅子是赵四小姐设计,希望与少帅恩恩爱爱,一直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民国期间,英国、法国等九个国家都在天津有专属租界地,也形成了百年历史看天津的多种建筑风格。少帅作为国民革命军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需要在此接待各国的名人政要,这是一间专门接待外国友人的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少帅非常酷爱京剧,天津也被称为曲艺之乡,他经常会邀请与他同住在督军街的督军们来他家一起欣赏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等名角经常来到少帅的府邸演出堂会。</p><p class="ql-block">上图六为梅兰芳唱戏之厅</p> <p class="ql-block">故居后院表演的情景剧。</p> <p class="ql-block">市井相连的古街中,有浓厚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享誉世界的巧匠“泥人张”,手艺精巧的“风筝魏”等非遗技艺。</p> <p class="ql-block">天津的很多非遗食品,著名的“狗不理”,“果仁张”,“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都能在这里找到。</p> <p class="ql-block">今晚驻车在解放桥旁的荗业大厦。</p> <p class="ql-block">天津解放桥曾是海河上造价最为昂贵的一座桥,主桥152万两,拆除老龙头桥等费用39万两,共计190万两白银。解放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桥身分为3孔,中孔为开户跨。开户跨为双叶立转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备有汽油发电机,可自行发电启闭。合则走车,开则过船。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以便让开更大的通航净空。“万国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上一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天津世纪钟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之滨,世纪钟钟高40米,通体金属,流光异彩。钟摆上下,日月辉映。钟盘圆周,众星拱卫,中西交融,天人和一。盘芯及钟指针采用花档镂空制作,显得古朴典雅。厚重的锻铜底座上布满大小齿轮、链条以及巨大的钢制螺钉、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互相映衬。</p><p class="ql-block">世纪钟钟表盘的周围采用12星座的浮雕,画面都是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白羊座放在顶端12点的部分,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点的部位,因为秤代表公平。这些都体现了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截至2019年末,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珍贵文物137909件/套。</p> <p class="ql-block">公开数据显示,唐山大地震罹难者人数官方公布数字为242419人,现纪念墙登记数字为246465人,比官方数字多4046人。</p><p class="ql-block">从2016年7月28日至今,一年间,地震纪念墙上补刻了610人,216个人名得到修改。</p> <p class="ql-block">魂归有处</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墙的最后一块黑色花岗岩板上,广西人熊春柏的名字位于左下角。</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25日,31岁的曲阳雕刻师彭丛宾一笔一画把他补刻了上去。每个字高4.5厘米,长5厘米,隶书镏金,饱满庄重。</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总长度500米的纪念墙,这个长约18cm的名字显得平凡又渺小。</p><p class="ql-block"> 距离纪念墙100米处的服务中心,保留着熊春柏的补刻材料。</p><p class="ql-block"> “兹有我单位(原广西河池地区水泥厂)供销科长熊春柏同志于1976年7月因公出差到唐山采购水泥机械设备,7月28日因地震在唐山市遇难……遇难人员纪念墙刻录名单中,我单位熊春柏同志名字遗漏。”</p><p class="ql-block"> 熊明安63岁了,生活富裕,唯独“老父亲熊春柏41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他一块心病。</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唐山人王振平到广西南宁度假,认识了熊明安。</p><p class="ql-block"> 王振平把电视上补刻纪念墙的消息告诉熊明安,“老兄,你快去问,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刻上去!”等了41年的熊明安催促王振平,“只要把名字刻上墙,父亲就算有了着落。”</p><p class="ql-block"> 1976年,父亲熊春柏46岁,1米76的个子,留着从军时干练的平头,不苟言笑。为了筹建广西河池地区水泥厂,担任供销科长的他到唐山采购设备。彼时,唐山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北方工业重镇。“设备运回广西了,人砸在了唐山市三八旅社。”</p><p class="ql-block"> 震后,熊明安的哥哥坐火车到北京,又转车到唐山,一个礼拜后蹭上运输公司运送抗震物资的车,跑进唐山找父亲。旅馆塌平了,找了半个月,在派出所找到了父亲的出差介绍信、广西的粮票,还有一块手表。</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单位来了公函,“认定熊春柏因公殉职”。</p><p class="ql-block"> 单位说死了,母亲不认账,每天给父亲盛一碗饭放在旁边。直到震后十年,为了求“入土为安”,才把父亲生前最爱的军装、从唐山带回的遗物,放进盒子,“做了个衣冠坟”。</p> <p class="ql-block">坟有了,可心里依旧悬着一处块垒。</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里,母亲时不时提起要去唐山。1991年,她带着熊明安的弟弟去唐山抗震纪念碑祭奠了父亲,回来后六年就去世了。“一直到她去世,纪念父亲的方式就是每天给他盛饭。”</p><p class="ql-block"> 41年过去,父亲筹建的水泥厂改制成有限公司。熊明安开了证明信,发给王振平。王振平回到唐山很快办好了补刻手续。“政府给刻,不花一分钱。”</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26日,王振平把墙上的名字拍了视频发往广西。熊明安听着震天的蝉鸣,抹着眼泪,“有了墓碑,总算尽了孝心,以后不用再到广西的街头烧纸了,父亲总算魂归有处,母亲也该安心了。”</p> <p class="ql-block">驻车唐山地震影视基地(冯小钢拍《大地震》)旁的欧亚小镇上的“格林豪泰”酒店。</p> <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几乎承载了半个清王朝的荣辱兴衰。</p><p class="ql-block">岁月带走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主宰国家命运的人物,却让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清东陵,作为这些故事最恢宏、最有力的物证,总是引人去遐想、去探寻、去印证。</p><p class="ql-block">清东陵,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北京以东125公里的唐山遵化市境内,那片耗费了两个半世纪去营建、几乎与清王朝同始终的皇家陵寝,一派肃穆。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文武兼备的“十全老人”乾隆,辅佐顺治、康熙二帝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两度垂帘听政的慈禧,给人扑朔迷离之感的香妃,还有咸丰、同治……这些曾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都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沿着孝陵神路向前走,孝陵神路非常长有八公里。一直来到昌瑞山的主峰下面,就看到了整个清东陵的首陵孝陵,这就是顺治皇帝的陵墓它是第一座,在它的东侧是孝惠章皇后,就是孝东陵,清朝有个规定,皇后死在皇帝后头,卑不动尊,这皇后就得单独建一座陵,而不是开启皇帝的地宫,把他俩葬一块儿了。</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8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共营建有十五座陵寝,其中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还有一座公主园寝,一共15座陵寝,单体建筑多达662座之多;内葬人物达到161位,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和两位公主。</p> <p class="ql-block">在大红门的东侧(图二),有一座皇后陵,就是著名的孝庄陵,孝庄太后我们都知道,她是皇太极的嫔妃,按说她死后应该是回沈阳埋在皇太极附近,但是,当时孝庄太后说,我死后就不回沈阳了,就埋葬在儿子顺治皇帝孝陵附近就可以了。所以康熙随了他奶奶的心愿。把她安置在了大红门东侧。</p> <p class="ql-block">清朝灭亡之后,清东陵失去了往日的护卫,成了军阀、土匪、盗墓贼眼中的肥肉,先后两次被盗。第一次是在1928年,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率领军队,先后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将里面的珍宝盗抢一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潜伏在清东陵的悍匪王绍仪勾结土匪再次盗挖陵区内的帝后陵墓,前后历时数月,包括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慈安太后定东陵在内的一百多座陵墓全部被盗一空,造成的破坏之大,被盗文物之多远超孙殿英。</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清朝只此一位</p><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钮钴禄氏出身高贵,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孙女,父亲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姐姐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p><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自幼聪明伶俐,温婉可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由于姐姐孝昭仁皇后的关系,她经常出入皇宫,慢慢引起了康熙的注意。</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七年(1678年),孝昭仁皇后因为难产而死,康熙悲痛欲绝,日夜思念,经常在梦中见到她,醒后不免神伤。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不久后康熙下旨,召与姐姐长得极为相似的温僖贵妃入宫。</p><p class="ql-block">因为姐姐的关系,温僖贵妃入宫后很得康熙宠爱,一年后就超越众多已经入宫多年,并生育有皇子公主的妃嫔,被册封为贵妃,成了后宫中仅次于皇贵妃佟佳氏的妃嫔。</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为人宽厚,在勾心斗角的后宫是公认的老好人,与所有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让康熙很满意。入宫两年后,温僖贵妃先后生下皇十子胤䄉,皇十一女,可见康熙对她的宠爱。</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皇贵妃佟佳氏病重,为了给她祈福,康熙昭告天下,册封其为第三任皇后,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可册封皇后也没能挽救佟佳氏的性命,在第二天她就因为病重去世。</p><p class="ql-block">由于三任皇后都是死于难产,康熙决心此后不再册立皇后,因此温僖贵妃就成了名义上的后宫之首。在坐镇后宫的5年时间里,温僖贵妃为人和善,处事冷静,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让康熙可以专心朝政。</p><p class="ql-block">可惜好景不长,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温僖贵妃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为了表达对温僖贵妃的情感,康熙特意下旨给她赐谥号“温僖”,德信宽和曰“温”,小心恭慎曰“僖”,可见温僖贵妃在康熙心中是一位宽仁恭慎之人。</p><p class="ql-block">作为后宫名义上的“皇后”,温僖贵妃死后享受了极高的待遇,康熙为她举办了盛大的葬礼,随葬金银珍宝无数,金棺下葬于景陵妃园寝,是妃园寝内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纵观清朝268年历史,贵妃死后获得谥号的只此一人。</span></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的墓曾在1928年、1932年和2015年三次被盗,前两次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2015年温僖贵妃墓被盗一案却传得满城风雨。</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31日凌晨,经过10天的挖掘和抽水,盗墓贼终于进入到墓穴之中,尽管温僖贵妃墓已经被盗了两次,但遗留下来的随葬品依旧丰盛,四个盗墓贼顺利盗出文物,却在后面运送随葬品出墓时内讧,打斗声引起了警卫的注意。</p><p class="ql-block">猖獗的盗墓贼被守墓警卫发现后竟持刀上前砍伤警卫,随后盗走30多件珍稀文物,并且将温僖贵妃的衣服偷盗后丢弃在墓门外。</p><p class="ql-block">后来经过7天7夜的奋战,盗墓贼最终被擒,文物被悉数追回。</p> <p class="ql-block">驻车承德兰欧酒店。</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避暑山庄是清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的一块风水宝地,他亲自考察、比较南北园林后,决定在此修建行宫,以便行围驻跸(帝王出行时停留暂住),并不仅仅是“避暑”之用。</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之后,乾隆皇帝将避暑山庄正门称为“丽正门”,皇帝驻跸山庄时,朝廷的大臣上朝奏事,边境属地的王公首领前来朝见,都从此门进来。值得一提的是,“丽正门”三字是用满文、蒙古文、汉文、藏文、维吾尔文五种文字写成的,充分体现出清中央王朝对民族团结的重视。</p><p class="ql-block">而乾隆皇帝所作的《丽正门》这首诗“岩城埤堄固金汤,詄荡门开向午阳。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更是表达出愿与边境各民族和睦共处,希望国家恒久和平统一之愿。</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住宫”之一。</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为建热河行宫,停留了28天进行实地考察。侍从有大学士、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副都御使、起居注官等多部门官员,他们共同参与了热河行宫的“堪舆相地”“考校地理”。</p><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在自己所作的《避暑山庄记》中说,自己足迹遍及东西南北四方,游历了将近大半个中国,领略了南方风光的秀美、西部民风的醇厚、北地山川的雄壮、东方风物的淳朴,尽管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都没能比避暑山庄更让他心动。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此地的钟情与偏爱。</p> <p class="ql-block">此外,从京师到热河避暑山庄,再由此去木兰围场,行宫因位置居中,且到京师往返不过两日,奏折朝发夕至,与宫中无异。因此,热河行宫的地位日趋重要,逐渐成为清帝夏日避暑并处理政务之地,甚至被称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并不以豪华建筑取胜,而是借热河的山形水势突出了自然美。</p><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的《避暑山庄记》中有对避暑山庄的造园思想最好的阐释:“因而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p><p class="ql-block">“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中原地区园林建造所遵循的最高境界,而清王朝统治者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深谙此建造理念。避暑山庄建造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根据热河一带地形本身所具有的高山、平地、远山、近水的不同,因势利导,力求将自然景物的姿态充分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避暑⼭庄”匾额。这4个镏⾦⼤字笔⼒雄浑遒劲,历经300年风⾬仍熠熠⽣辉。细⼼⼈发现,与现⾏汉字不同,“避”字的“⾟”部上多写了⼀横。就这⼀横,“避暑⼭庄”的“避”字被指为“天下第⼀错字”。有⼈撰⽂称:“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是因为这字⼀是影响⼤,⼆是为⼤名⿍⿍的康熙皇帝所题,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理由,可谓"天⼤的错误"。”⾄于康熙皇帝为何要将“避”字多写⼀横,当地流传着许多版本的说法。或认为:“康熙不是不会写,⽽是有意多写⼀横,寓意他的江⼭更稳。”也有⼈称,康熙忌讳“避”字有“逃避”之意,认为不吉利,于是就⼤笔⼀挥加上⼀横。“避”字多⼀横到底是笔误,还是暗藏⽞机?对汉⽂化有着精深造诣的康熙皇帝果真写错字了?其实,上述说法均毫⽆根据。⼤谬不然,康熙的“避”字在古代是规范性书写。为此,我们需从字源上作⼀番溯源探究。</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最出名是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而这些大多是江南风格的山水景致,这是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建造,经过10年时间,初具规模。之后,康熙皇帝选定了一些景致,亲自题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三十六景”。</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继位后,对避暑山庄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不少宫殿和精美的园林建筑。乾隆皇帝在其中又选择了三十六处景致给予题名,与之前的三十六景合称为七十二景。</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一个至高点俯瞰避暑山庄,会发现整个山庄的区域地形如当时清朝版图,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东南低处湖泊为乾隆皇帝称颂的塞北水云乡,为园林灵动的神来之笔;北部平原又是一派天高云淡的蒙古草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沿着京杭大运河,康熙皇帝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沿途多次祭拜孔子、岱庙、明陵、禹陵,又数次造访杭州西湖、无锡寄畅园、苏州木渎古镇、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可见康熙皇帝对江南的喜爱和对中原文化的认同。</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因为如此,避暑山庄里拥有了越来越多江南风格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致。“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幅奇”,“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二景“芝径云堤”,便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筑,但又有所创新,一堤连三岛,造出了蓬莱三岛“一池三山”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p><p class="ql-block">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 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水流云在</p><p class="ql-block">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p><p class="ql-block">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矾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p> <p class="ql-block">芝径云堤</p><p class="ql-block">从万壑松风桥往北,有蜿蜒曲折的长堤。堤分三枝,分别与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洲岛相连,就像一枝灵芝仙草静浮于水中,体现了"一池三山"的意境。康熙帝为长堤取名"芝径云堤",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p> <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康熙曾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因此,题名“烟波致爽”,今将它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p> <p class="ql-block">除了是一座风景优美的行宫之外,承德避暑山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清朝统治者对塞外民族实施怀柔之策的“会客厅”。</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百韵诗》序中说,康熙时期天花传播一度很猖獗,蒙古王公多次表示希望进京觐见皇帝,但又害怕染上天花,便希望康熙皇帝可以驾临北疆,以满足他们仰望圣帝的愿望。康熙皇帝在热河巡查时,发现这里不仅是连接京城和蒙古高原的咽喉之地,而且有利于隔离天花病毒传播,因而起意在此建造一座行宫。</p><p class="ql-block">后来,雍正、乾隆皇帝延续了康熙皇帝建造行宫的初心,在这里陆续接见、加封、宴赏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台湾等地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避暑山庄成为了处理民族事务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清乾隆帝南巡,见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景色秀丽,遂摹其图,并于山庄内按图兴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动工,翌年完成。此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3间,后有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2间,回廊环抱。</p> <p class="ql-block">二层中间悬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杨书屋,西为对山斋,均3间。东北为八角轩一座,东南为四角方亭一座。西南垒石为山,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蹬盘旋而上,山顶有六角敞亭,名翼亭。此楼是澄湖视高点,凭栏远瞻,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诸处历历在目。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特意下高速,走了一段地面道,近80公里。感受一下地面与高速道的区别。证明还是高速胜于地面。主要地面道路尽管景观地址直观,但路面复杂,地势多样,村口安全隐患,限高标志,车辆通行不能保持通畅。所以,还是高速道畅快,只是增加点费用。</p> <p class="ql-block">晚上驻车于葫芦岛市兴城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老城区中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和军事重镇,明将袁崇焕曾驻兵于此。</p> <p class="ql-block">古城是一座方形卫城,有四座城门,城的四角均有角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p><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明代祖氏石坊、钟鼓楼、文庙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3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下,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规模空前的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连同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迎来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东北战局,讲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如何从最初的10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100余万人的过程;以及风起云涌的辽沈战役是如何在52天攻克锦州,解放长春,攻占沈阳、营口,最终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展览内容包含东北战局(1945年8月—1948年8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支援前线、革命英烈4个部分。全面介绍了辽沈战役的决策和进程,强调了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发起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等一系列方针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p> <p class="ql-block">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主题雕塑《决战决胜》,东西两侧各镶嵌5枚铜质奖章、纪念章,举目抬望,可以看到天棚巨大的金星,在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更加烘托出辽沈战役辉煌胜利的浓郁氛围。</p> <p class="ql-block">《攻克锦州》全景画馆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于1989年10月对外开放,为圆柱形堡垒式建筑,直径42米,高28米,画面高16.1米,周长122.24米,地面塑型达1000平方米,通过绘画、塑型、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真实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场景。</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今从锦州赴沈阳,突降特大雨,临时决定下高速道口一锦州市的盘锦山镇道口,就近“速8酒店”住宿。</p> <p class="ql-block">刘老根大舞台在沈阳还有市场,当天问了一下售票情况,便宜价没有,只有450元的,够火的。</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 建筑100余座、500余间。 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p><p class="ql-block">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是沈阳故宫的早期建筑之一,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清入关前,清宁宫不仅是内廷处理军事政务、召见和接见、筵宴满蒙汉族贝勒及王公大臣的场所,也是满族举行萨满祭司的场所。清入关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十次东巡盛京皇宫,都曾在此举行过萨满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关睢宫位于帝后寝宫区域清宁宫之东,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所居住的寝宫,始建于天聪年间,为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崇德六年(1641),宸妃病危,皇太极不顾战事,从硝烟弥漫的松锦战场连夜赶回盛京城,未及相见宸妃便香消玉殒,皇太极悲恸欲绝,“饮食顿减,圣躬违和”,两年后也相随而逝,关睢宫自此便以“哭倒一代君王”而闻名于世,备受广大观众之青睐与瞩目。</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烟囱,据说有11节再往上加3块砖,应了清朝共12个皇帝而末代皇帝只做了3年。沈阳故宫的烟囱最上面有三块。砖御膳房的烟囱,共有十一级,再加上最顶层的三块砖,便是十二级,与清朝十二帝形成了巧合。整个故宫只建了这个大烟囱。不只这样,皇太极还让人在八门张贴公布,盛京城内的烟囱不得超过清宁宫的烟囱。这就叫:“大清山河一统(管)天下!”</p><p class="ql-block">上述传说,当然是有后世史实记载的,但也很为离奇这种偶然是这样天衣无缝。烟囱满语称为“呼兰”,“烟囱立在外”是满族民居所独有的一种排烟形式,其建在屋侧,通常高过屋檐数尺。</p><p class="ql-block">满族的烟囱之所以放在屋侧而不是置于房顶,一是为了建筑方便,二则是为了防火。我们都知道满族民居屋顶为苫房草铺就,如烟道在其上,冒出的火星一旦落在草上,极易引起火灾。</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气势雄伟。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来沈阳故宫参观,和地标性建筑大政殿合个影是必不可少的。摄影时,拍倒影是件有趣的事,利用“镜像”原理拍摄的画面具有对称形式感,能让二维平面秒变“三维空间”。有时候一个并不被人注意的特殊反射可以体现照片的创造力和趣味性,使本来普通的场景变得不再平凡。</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最后一晚驻车于米沙子服务区(长春出来高速不远处),住宿于车内。</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日中午11点32分,抵达绥化南高速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绥化市,别称北团林子,黑龙江省辖地级市,满语安顺吉祥之意,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接林都伊春,南临省会哈尔滨,西靠油城大庆,北依口岸黑河,西北连鹤城齐齐哈尔。</p> <p class="ql-block">绥化市政府广场</p> <p class="ql-block">绥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设市,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辖三市、六县、一区,地貌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22年末,绥化市常住人口363.0万人。</p> <p class="ql-block">进了绥化,进餐于万达广场的“伟大航路〞烤鱼,此餐为此行的最后一顿餐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