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一次去西藏那是2017年的事情了,17年6月我同几个好友从成都出发,走318川藏线去了一趟西藏,这次旅行经历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藏区壮美的山河,纯朴的民风,虔诚的信徒,庄严的寺庙,悠扬的牧歌,成群的耗牛,喝不完的青稞酒,还有那忠犬藏獒...</p> <p class="ql-block">西藏之美,西藏之魅,西藏之神秘,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形容和描述的!游客总是说西藏的风景不在拉萨,在路上!这话没错,藏民们知道西藏的精神在拉萨,在大昭寺!千百年来她召唤着虔诚的藏民,不远千里三步一叩首一路朝拜到他们心中的圣地!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去朝圣,因为佛就在那里,为什么要去拉萨,也是因为拉萨就在那里。不是所有的藏民都有条件或有机会磕长头到大昭寺,有些朝圣者磕到半路上就死了,临死前会叫同伴带上一颗自己的牙齿放在大昭寺,这就是他们的愿望!</p><p class="ql-block">17年我们一行8个人从成都出发,快到康定时有一个伙伴的妈妈突发疾病,他回海南了!又过了两天从稻城亚丁下来,一个伙伴的家公也因身体急发疾病,也回去了!</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能够了无牵挂的去一趟西藏真是不容易!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车屁股上写着"此生必驾318 ",这句话也证明很多人都有这个梦想,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走完318国道的!318国道的起点在上海青浦区,终点在西藏友谊桥!此生必驾的318通常是指从成都到拉萨的那段川藏线!</p> <p class="ql-block">沿318国道,你会看到有人开车自驾,有背包客穷游,有骑自行车的,骑独轮车的,三轮车的,徒步的,朝拜的!人们的目的地就是拉萨。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一路向西?而我们这群不是藏区的人,暂时逃离了碌碌的生计,似乎也忘记了你争我斗,不想听见城市的喧嚣,暂别那些世俗的乐子。在这里,时间变慢了,内心安静了,因为高反身体上反馈也并不舒适。有人形容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p> <p class="ql-block">踏上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我想我一定会再来的,我还想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p><p class="ql-block">首先需要带的人是我的母亲,这个想法一直放在心里,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虽然她的身体还算健康,经历了疫情,母亲时常跟我说自从这次新冠之后,她的身体状态差了很多。能不能适应高原环境我是犯滴沽的。</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时间不允许我从成都自驾到拉萨。但我不想放弃带母亲去拉萨的想法!为了尽可能的减轻母亲高反,我决定从西宁到拉萨,西宁市区海拔两千多米,是一个很适合的过渡高度。</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 ,终于成行了!</p><p class="ql-block">海口飞西宁,我们可以在西宁慢慢适应两三天!下午3点到达西宁曹家堡机场,入住好酒店后,这里天黑的比海口要晚一点,时间尚早,还有空到附近的东关清真大寺逛了一圈。</p><p class="ql-block">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兰州桥门街清真寺、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一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可以容纳10000人同时做礼拜,也是西宁市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回民心中的影响力极大,这次正逢清真大寺在翻修改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关清真大寺已完全按照中式的建筑风格来进行改造,圆顶改为斜坡瓦屋面。室内的装修样式也改成了中式风格,虽然很好地体现了各民族大一统的形象,但也缺失了一些清真寺特有的味道,那些应该保留的东西可惜了。希望工程完工后的东关清真大寺会达到如愿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从网上找的一张照片,没有改建之前的清真大寺的样子,供参考对比。</p><p class="ql-block">另一张图是在拉萨看到的清真大寺,仍然保持着圆顶造型。伊斯兰风格十分明显。拉萨清真大寺距离大昭寺只有不到一公里。</p> <p class="ql-block">参考距东关清真大寺500米远的北关清真寺改造后的效果,东关清真大寺应该也是这种改法。</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带小白帽的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解伊思兰教的一些基础常识!示范如何朝拜祷告。母亲看得很入迷,觉得很新奇。</p><p class="ql-block">回族出租车司机说:现在回族与汉族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母亲不明事理的同他讲吃猪肉的事情,他也不恼火!他们追求的和我们追过的东西也基本上一样,改善经济条件。每家也只想生两个娃。但伊斯兰教的教义决定了穆斯林很难真正容入到其他群体当中!政府从型式上改造清真寺的目的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正在改建施工的清真寺不影响周边街道的热闹,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类似农贸市场的集市,各种本地习俗需求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可以在这里买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酸奶便宜又好吃。</p> <p class="ql-block">专为回族女孩子开办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 西宁市</p><p class="ql-block">上午参观了藏文化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以牦牛毛为材料手工编织制作的小棚屋,具有挡雨,保温透气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这幅618米的唐卡长卷全面介绍了藏族的历史渊源、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天文地理、生活习俗等内容,将西藏的世界浓缩在了一幅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这幅号称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唐卡彩绘长卷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宗者拉杰 历时27年设计策划,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师耗时四年创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有约 140万藏族同胞,占全省人口的24%,是除汉族外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藏文化在青海省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很广!</p><p class="ql-block"> 母亲第一次来到大西北,亲眼目睹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上的不同。感受到了异域风情!她还能保持好奇心,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巨大的民族差异让母亲感觉到很奇怪!</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西宁市的主要景点,必打卡的地方,它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建造,塔尔寺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至今香火旺盛,是青海地区最重要的一所藏传佛教寺庙,鼎盛时期寺内有二千多名僧人在寺院出家修行。</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多我和母亲参观了塔尔寺!塔尔寺规模庞大,各种经院佛堂众多,各类房屋佛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了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寺庙和内地的可不一样,和尚也不一样,庙里的菩萨也不一样!建筑看起来很旧,但规模很大,藏式建筑鲜艳的色彩,墙上的的唐卡彩绘壁画,栩栩如生的酥油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僧人们穿的红色僧服,这就是佛家的花花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铜质转经筒环绕着庙堂。香客信徒们依次推动经筒旋转,场面还是蛮壮观的,来这里不转一下经筒,不烧香拜佛就显得与人格格不入!在这里看到的藏民明显比市区要多。我和母亲一路往上走,沿着游客的路线一上一下,来回差不多6公里左右!加上进入到各个佛堂内转经朝拜一番,整个过程估计有近10公里,这里是高原还得爬楼梯步,我和母亲边歇息边走,母亲还是坚持走完了全程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 青海湖+茶卡盐湖</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在神州租车租了一辆小车,原计划是一天游两个景点,青海湖+茶卡盐湖。西宁市区到青海湖150公里的路程,正常两小时出头就可以到达,偏偏现在是旅游旺季,11点到了湖边公路,这时候开始堵车,离景区门口还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离景区门口越近堵得越厉害,沿着环青海湖公路的南线,边堵车边欣赏青海湖的风景,青海湖这个季节的油菜花开得正欢,花海一块接着一块,天-山-海-花连在一起就是一幅壮丽秀美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需要吐槽的是,正如网友所说的那样,整个青海湖都被人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除了景区入口可以进到湖边,其余的地方是无法靠近湖边的,而且沿线都安排了工作人员看守,这么长的湖岸线要养多少人呐?防止有人进入围栏内,做法真绝!景点的接待管理方面显得很混乱,这么空旷的地方还能出现长时间堵车的现象。直到中午1点才到景区门口,堵车途中人的心情开始发生变化,人那么多,车开不动,而且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母亲也在抱怨。我打消了进去景区的想法,我也不推荐大家扎堆去青海湖玩!一过景点便找了个小饭馆先填饱肚子。</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同时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我国西北部的雨水量在增加,青海湖的水域面积在缓慢增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岸边各种植备在丰盛的生长,浅水区的水草开着小黄花,各种水鸟也在湖边栖息。</p><p class="ql-block">但我并不认为生态环境的好转是因为铁丝围栏的功劳,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工作可以同时做好!</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沿青海湖旅游公路往茶卡盐湖开,全程二百一十公里,还好这段路上不怎么堵车。下午4点多到达茶卡盐湖景区停车场,购票,座中转车,再步行到景区打卡点,相信出来玩的人对这些几A级景区的反人性操作都是深有体会,排队时给你来个十八道来回拐。再次买票排队座电瓶车,小火车,缆车。如果是我一个人还无所谓,要是带上老人小孩还是蛮辛苦的。只怨咱中国人口多,大家又喜欢跟风扎堆,所以热门景区的体验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母亲第一次看到她天天吃的盐,是这样子形成的,感觉还是挺新鲜的。我们步行了约两公里的路程,终于靠近到了盐湖中间区域,整个湖面被一层盐冰盖住了。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面上漂了一层约十厘米深的盐水。</p> <p class="ql-block"> 由于湖水含盐量大,盐水密度高,浅浅的湖水不易形成波浪,形成对光的反射作用。湖面就像一面超大的镜子,映照着整个天,这就是景区的外号,"天空之镜"的由来。在这里拍照不需要专业设备,不用加滤镜,不要高超的摄影技术,随手按快门就是一幅大片。所以茶卡盐湖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空旷的湖面,连着远处的山峦。映照着天空的云朵,仿佛进入到了超现实的迷幻世界里,我们沐浴着清凉的湖风,在这种有点奇幻的大自然景观里,享受了两小时。终究还是美景驱散了上午堵车,和各种抱怨的心情!</p><p class="ql-block">虽然还想继续停留,但时间不早了,我们还得步行出景区,座中转车再到停车场。找半天车,到晚上8点了。茶卡盐湖到西宁市区有280公里的路程。我必须连夜赶回去。开到市区时已经是12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 在火车上</p><p class="ql-block"> 我提前定好了西宁去拉萨的火车票。只是没有订到直达的票,需要在得令哈和格尔木两个站中转。</p><p class="ql-block">我承认我是孤陋寡闻,之前听说过格尔木,但是第一次听说过德令哈这么个城市名,德令哈市建市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全州,人口约46.8万人,总面积为32.58万平方千米。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大约相当于,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的面积的总和!德令市只有8.8万人口,这个年轻的城市,就是这么大一片土地的首府!格尔木市的人口却有22.8万人。</p> <p class="ql-block"> 从格尔木站开始换乘硬卧了,这也是母亲第一次体验乘座火车卧铺,可惜没能买到软卧车票,这条青藏铁路,开往无人区,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荒滩,高山草垫,穿越唐古拉山,穿过32公里长的关角隧道,经过长达十七个多小时的行驶,火车终于在上午10点半到达了拉萨!著名歌手韩红唱的那首《天路》歌唱的就是这条铁路,它给青藏高原上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的出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口海拔高度为 5100米,穿过山口的时间是在深夜,人都睡了,不需要活动。我是一直担心母亲高反,时不时问她有哪里不舒服吗,她老人家总是回答没有,后来到了昆明再和我说那天在火车上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拉萨第1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半到达拉萨,正看到一个当地藏族人手捧哈达迎接刚出站的客人,虽然哈达不是献给我们的,但是这场面瞬间就把我给感染了。西藏,拉萨我们来了!敞开你最宽阔的怀抱迎接我们吧!</p><p class="ql-block">出站后找了家面馆简单吃了碗牛肉面,直接打车去到八廓街附近的酒店住下。酒店离大昭寺不到一公里的距离,非常适合闲逛。这就是自由行的节奏和特点。到酒店的时间还没到12点,我们定好的房间还没岀来,因为拉萨的退房时间都在下午2点。我们就将行李放在了前台,慢慢步行到八廓街。</p><p class="ql-block">酒店的位置非要好,穿过一条大马路就是八廓街区了,方便我随时步行闲逛,在酒店入住的三天里我几乎是一有空就去对面瞎逛!</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回来酒店办理正式入住时,藏族服务员姑娘专门为我们围上白色的哈达。刚才在动车出站口看到的礼遇,我和母亲也有了,随着服务员姑娘的那声欢迎问候,我也回了一句-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我把母亲带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可能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片段场景。但是眼前的一切太真实了,让她感到振惊。街道两边的藏式建筑,涂着鲜艳的藏红色,或者桔黄色,对比色为白色,大胆的色调形成了鲜艳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处飘动着五颜六色的经幡。沿街的商铺摆满了各种藏文化商品,大大小小,纷繁别类的佛相。不同大小的手摇转经筒。各种铜器,银器,木器餐食用具,供佛用的酥油,藏香,唐卡,以及高原特产,虫草,藏红花,名贵中药材,毛皮制品,骨雕,牛角制品,藏族服饰,耗牛特色食品。人手一条的手串佛珠,在这里也是随处可见,价格从几十元一条到几千上万元不等,材质也是五花八门,从普通木质到檀香木,菩提籽,有些还镶缀着不知名的玉石,绿松石,蜜蜡等。外行人难辨真假!</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拉萨最繁华热闹的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环绕着大昭寺,它是一条朝圣转经道。八廓街是随着大昭寺的兴建而形成的,所以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条单纯的商业街,富含宗教色彩,在西藏大昭寺内有一条环线转经道为内圈,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转经道为第二圈,环绕大召寺和布达拉宫的一圈为外圈第三圈。这是所有信徒来拉萨朝圣的必修功课!母亲被眼前这些虔诚的祈祷行为给惊到了,非常不理解人为什么要这样。去过西藏的人看待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也是有不同观点的。关于藏传佛教信徒到拉萨朝圣的宗教行为!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岗仁波齐》。看完这部片子,对其中的情节,人的思想行为会有更深的认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分歧和争议!</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一条步行街,是不允许汽车行驶的,路中间留了一条专门用来朝拜的通道,通道约两米宽,铺设的石板也相对比较光滑平整。这里是朝圣者的终极目的地,这里汇集了藏区最虔诚的信徒!随处可见一整套朝拜的标准动作。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周边方圆2 -3公里的区域,很完整的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一部份是宗教活动场所,有些至今还生活居住着当地人。街道上穿行着各地的游客,朝圣的信徒,小商贩,本地居民!你时常会看到年轻人穿着一身鲜艳的藏服,手持一把转经筒,或是皮肤白晰的姑娘,或者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后面跟随着一群工作人员,有人手拿反光板,有人拿着各式道具,摄影师手捧相机,选好位置,观察光线和背景,指导做出合适的运作造型,配合上几秒钟的表情,然后猛按快门。这种场景在人文景点比较常见,在拉萨八廓街那是更加常见!</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拉萨第2天。</p><p class="ql-block"> 拉萨市老城区面积不大,我和母亲计划上午去参观色拉寺和扎基寺,扎基寺就位于老城区北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上起来打车直接去到扎基寺,</span>扎基寺属于色拉寺的分寺,寺庙的规模小于色拉寺,进入寺内是不用购买门票的。扎基寺里贡奉的是财神菩萨,藏民们有求财的需求就来这里烧香祈福,所以这里香火旺盛,信众及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进入扎基寺,先是在旁边花20元请了一举香,跟随着其他游客或信徒按照寺庙规划好的拜佛路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朝拜,我们的朝拜动作相对而言就简单了许多,没有那种三叩九拜,没有什么手心朝上,口中也没有念出什么声音来。我们双手合十,微闭双眼,弯腰点头!当然来西藏求财神菩萨最重要的还是要贡上现金!在拉萨或者说是在藏区绝大部份的景点都与藏传佛教有关,贡奉行为也是与佛交流的一种形式!接着在寺庙门口就衍生出了一种给游客换零钱的职业。他们手里拿着整捆的5角,1元的纸币!不知道是通货膨胀了,还是经济条件好了,现在很少有人贡一毛的面额了,但在菩萨面前的钱堆里还是会有几张1毛的面额。我纳闷,菩萨知不知道这个来上贡的人的经济情况?因为按照藏民的朝拜习惯,每一尊菩萨,每一个僧人打座位上,都要贡上一张钱。或者给佛前的灯盏里添上一勺酥油,酥油是藏民从牛羊奶里提练出来的,现在还会有年长一些的藏民提着一壶酥油去寺庙里上贡!</p> <p class="ql-block"> 菩萨的面孔那么多,我也不认识几个,我看到个子大摆座在中间的或者有眼缘的我就投一张。我在一个念着经的僧人面前投了一张20元,僧人打量了我一下,平静地拿给我一条黄色哈达,并给我系在了脖子上,这是给我的礼遇!我感觉到非常的荣幸,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扎基寺财神菩萨的定位,决定了这里的金钱味很浓,人们慕名而来或者是有所求而来,我们排着队依次往各个菩萨面前投钱,虽然是一元面额的居多,中间也会夹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币,也有不少红色毛爷爷!僧人们忙着整理一整堆一整堆的纸币。这里还有上贡酒的习惯,酒是本寺院出的,香客买了酒贡上之后僧人又倒到桶里,就这样几百上千瓶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发现在这里有乞讨的藏民,可能是来这里的香客比较大方的缘故吧!一排四五个中青老年妇女,有些带着小孩在这里乞讨,一人给一元她们就很开心。</p><p class="ql-block">说到钱,在西藏你几乎是看不到硬币,这里似乎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要给人或者给佛硬币,可能会被误会是对别人的不尊重!</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离扎基寺仅有二三公里的距离,参观完扎基寺,我和母亲直接打车去往色拉寺。色拉寺的规模非常大,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但也有长达600年的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绛钦却杰于1419兴建。</p><p class="ql-block"> 色拉寺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达到114900平方米,色拉寺的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原定容纳僧人5500名,实际最多时达到过9000名,现仍有僧人约350名!</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内保存最多的要属金刚佛像了,据说有上万个,最出名的就是色拉寺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愤怒时候所呈现的形象,其双目圆睁、怒发竖立,相貌凶恶,令人毛骨悚然。再看身上,穿的是虎皮围裙,头上顶的是三个马头,三面六臂形容他最合适。</p> <p class="ql-block"> 进入色拉寺是需要收门票的,100元/人,由僧人收取门票费用,母亲习惯了评A级景区对70岁以上老人免费的待遇,听说要买门票十分的不情愿。僧人说这里还不是国家评定的A级景区,所以没有对老年人优惠的政策!但是藏族人民进去是不收门票的,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藏民是祖祖辈辈来朝贡的,带着虔诚的心不远千里磕头来的,我们是游客到访的目的也不同,肯定不能收他们的门票。</p><p class="ql-block">色拉寺还保留着辩经的传统宗教活动,我没有亲眼看到,从抖音上看了一眼,看起来是比较看重形式!当然人家的内容我们也是看不懂的!</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的后山叫色拉乌孜山,有些好奇或不知情的游客上去过色拉乌孜山,发现了一些平时不了解的东西,心生恐惧,有人回来写了一些神秘的内容,发布到小红书上,取名叫 "色拉寺后山的恐怖"!其实是离色拉寺有点远的后山上有一个天葬台,这个天葬台还有没有在用我不得而知!如果有幸或者不幸看到了逝者的遗骨,闻到了死亡的信息。当然会让人心生恐惧的!关于藏区人民死后天葬的内容有一部电影《可可西里》有一小段描述。我也和母亲讲了一些天葬的内容,母亲很不理解,觉得太残忍了。我第一次听到这样子的习俗也觉得很残忍,心里上无法接受,但当我进一步了解了藏传佛教的一些思想,他们认为世界有神灵,认为生命是在不断轮回,此生要积德行善,修得更好的来世,只要内心虔诚必能修成正果,人人都可成佛!从小有了这些思想铺垫,后面的这些行为就变得顺理成章了!</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在携程网上预约了下午去大昭寺的行程,平台上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拼团导游,约好了2点半进大昭寺。大昭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大昭寺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同时也是游客必到的文化景点!但接待能力是有限的,旅游旺季时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两处景点通常是一票难求,携程或去哪儿上订票还要附上一些增值服务费用。</p><p class="ql-block">导游带着我们一群零散游客临时拼成的临时团,在拥挤的大昭寺内讲解,导游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不确定谁是不是我们团的人!</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第一次参观大昭寺,我是第二次参观,导游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寺院为了游客的秩序管理在核心区规定参观时间为一个小时,其实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寺院和这么深厚的历史背景的景点来说两小时不到的参观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想要对大昭寺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只能自己平时去做功课了!</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松赞干布这个统一了雪域高原的藏王!大昭寺始建于唐朝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听导游讲说大昭寺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一边参观大昭寺内各种最重要的宝贝文物,这里有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这尊佛像之前供奉在小昭寺,佛殿里还有拉萨十分出名的一尊强巴佛,据说它掌握着西藏的风调雨顺,每年藏历新年活动结束前要把它请出去绕大昭寺一周。 另外佛殿里还保存着1300年前的檀香木柱和门框,门框上精美的雕刻艺术图案也是1300年前的印迹,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这些木头像铁一样坚硬!</p><p class="ql-block">大昭市寺内位于释迦摩尼等身像右侧转角处有一座坛城,"十三尊大威德金刚坛城”坛城历时4年的时间,于2017年建成,花费了人民币4亿多元,费用全部来源于香火门票和当地藏民的捐赠收入。</p><p class="ql-block">坛城是宇宙和佛国的缩微,是藏传佛教僧人观想的圆满之境。顿珠所在的大昭寺,甚至围绕大昭寺而建的拉萨,就是一座巨大的坛城。</p> <p class="ql-block"> 重点说一下这尊佛祖12岁等身像,由于寺庙殿堂里是不允许拍照的,我在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和资料供参考!</p><p class="ql-block">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大昭寺。后松赞干布又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小昭寺。</p><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现在12岁等身像在大昭寺,8岁等身像在小昭寺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皇帝要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伽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大昭寺南镜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文殊菩萨像。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挪到小昭寺主殿供奉。另一种说法是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祖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替他造了4尊8岁等身像和4尊12岁等身像,又称"觉沃佛"。因释迦牟尼佛的奶母等人从旁指导,故造像与其本人十分相像,又称为等身像。</p><p class="ql-block">另在印度,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金刚座处的正觉大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25岁的等身像(亦说是35岁降魔成道像),被称为世界上最完美比例的佛像,与西藏大昭寺12岁等身像觉沃佛堪称双绝。</p><p class="ql-block">瞻礼这座著名佛祖25岁佛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可看见世尊是何等的慈悲与庄严。据传,25岁相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指导塑造,亲自加持的,是三尊无与伦比的等身像之一,与佛祖真身别无二致!</p><p class="ql-block">关于佛祖12岁等身相,据藏文古籍《松赞干布遗教》记载,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国王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将其中一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奉送给中国国王。又据史书记载,公元4世纪,古印度法王达摩波罗为了答谢中国秦王苻坚,赠送了这尊12岁等身像。 这尊佛祖等身像,在入吐蕃前是供奉在今洛阳白马寺内!到了唐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span>唐太宗将这尊佛祖等身像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都城长安送抵拉萨,</span>文成公主将其作为修习佛法的本尊带到吐蕃,先是供奉于拉萨小昭寺,后供奉于大昭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后,这尊佛像便与藏传佛教共荣辱。</span></p> <p class="ql-block">佛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等身佛像</p> <p class="ql-block"> 从早上起来母亲随我不停地奔走于各寺院景点!我也时常问她累不累,喘不喘,头晕不晕。她总是回答我不晕不累!我了解母亲坚韧的意志,一般的小困难,身体上的劳累痛苦都不会表露出来。后来到了云南自己主动交代说青海拉萨不是人呆的地方,走路喘不上气!我很庆幸母亲的身体还健康,也想她出来多看看几个地方!下午五点多走出大昭寺,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拉萨第3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去布达拉宫预约好门票,明天的时间参观!然后打车去 罗布林卡!罗布林位于西藏拉萨西郊。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是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 ("林卡"藏语意为园林)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建筑特点是:高处筑台,低处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为胜。罗布林卡内树木茂密,在绿树丛中,湖心宫、龙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风格的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环境,彰显了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的情趣。</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许多山上光突突的,每一片绿色都显得格外珍贵,哪怕是在地势平坦的拉萨,绿化起来的工作难度也会增加!在高原有这么大一片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观,实属难得,我和母亲漫步在罗布林卡,完全没有了昨天那种赶路的紧迫节奏,也没有那种热门景点的拥挤。好像这座皇家园林就是自己的后院般自由自在。</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以格桑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第二重围墙内南院的东南部。以措吉颇章(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格桑颇章西北约120米处,是罗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区。以金色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罗布林卡西部。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主要殿堂内的墙壁上均绘有精美的壁画。此外,罗布林卡内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安排算是比较轻松,上午比较悠闲地看完罗布林卡,吃完午饭后,直接去了小昭寺,两地距离也不远,几分钟的车程!相对而言小昭寺的确有点小!小昭寺,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根据导游所讲,大昭寺院门朝西,小昭寺院门朝东,分别代表尼泊尔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远望故乡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去小昭寺主要是为了参观那尊8岁佛祖等身像,这尊佛像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毁坏,佛像被截断,经修复后供奉于小昭寺!小昭寺与大昭寺一字之差,在几乎同一时代兴建的两座寺院,规模与地位之差距太大!让很多人联想起当时代表大唐的文成公主在吐蕃国的地位是不是不是汉史记载的那样?这个问题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文成公主在推进唐蕃友好,将中原文化带入高原的历史贡献是无可争论的!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都没有给松赞干布生下孩子,倒是松赞干布本土的妃子为他生下了儿子!我们现在看到的贡奉松赞干布的神像旁边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是一左一右平行摆放的,身后是他本地妃子的像!所谓的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也就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的游玩时间很空余,</span>沿着小昭寺内顺时针的转经道,半个多小时就参观完了!现在才下午三点。</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17年在小昭寺进门左侧有一家甜茶馆,当时好奇品尝了一下本地人喝的酥油茶,其实并不习惯这种味道!再次重游故地,茶馆还在,我和母亲座下了3元/位,点了两个煎饺3元/个!手机放在柜台充电,我们母子二人一边喝着甜茶一边观察和聊本地人,他们也在观察与众不同的我们,这里也很少有内地人光顾!藏族人脸上的表情都比较平和,笑起来也是那种憨憨的样子,思想价值观,和环境让人的想法不需要太复杂!在本地藏人脸上是不容易看到那种狡诈和狰狞的表情的!但随着与内地交流的深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藏族人的思想也会随着时代一起走向开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应该天真的认为哪个地方就是天堂,哪里的人是纯朴善良无邪的!我只是想形容藏族人给人的印象是相对纯朴一些的,或者说这是一个地方的普遍现象!</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拉萨第4天</p><p class="ql-block"> 定好了下午4点多飞昆明的航班,上午刚好的时间参观布达拉宫。来拉萨不到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于没有来!</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布达拉宫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了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虽然布达拉宫只有13层,但要爬到主楼红宫实属不易,爬升高度达117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加之石阶陡峭, 3700米海拔的高度,对于七十多岁的母亲来说真的是太难了!我和母亲缓缓地往上爬,隔十几二十米就休息一下!经过将近一小时的攀爬终于到达了白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进入白宫后就不能拍照了,在佛相面前参观需要免冠,不带墨镜,不可嘻戏嘈闹,按照规定秩序参观!</p><p class="ql-block">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继续往上爬,参观红宫,我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你会被这里保存下来的东西给振惊到!</p><p class="ql-block">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数吨)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乾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同时还收藏有壁画、唐卡、金印、金册等历史文物。雪城里的珍宝馆则以藏在布达拉宫里没有面世的宝物为主。</p><p class="ql-block">可以说红宫是布达拉宫的灵魂所在,珍藏了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和艺术珍品。建筑工艺则更能体现西藏古文明独一无二的魅力和非凡成就,当之无愧为西藏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法王洞(曲吉竹普)介绍:法王洞(曲吉竹普)是七世纪叶蕃时期的建筑,被西藏佛教徒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尚有早期珍贵的壁画。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松赞干布的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坛城殿 此殿位于红宫高层南侧,原为达赖喇嘛的寝宫之一,公元1789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晚年时亲自设计,召集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了三座藏传佛教密宗坛城。自东至西,分别为密集本尊金刚坛城、胜乐本尊金刚坛城、大威德本尊金刚坛城。殿北佛龛内供奉合金、铜质等各种质地的造像和佛塔百余尊。该殿除三座坛城外,殿内壁画极其珍贵,据《七世达赖喇嘛传》记载.这些壁画是按照七世达赖喇嘛的授意下创作的。</p><p class="ql-block">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这里供奉的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藏传佛教密宗主要修行的坛城,其坛为铜鎏金,城为纯金打造,外部嵌以各种天然珠宝。显得富丽堂皇,高雅精致。三座坛城前牌楼是乾隆皇帝所赐,书有“大清乾隆年制”。</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二次来到拉萨,第二次游览布宫,和六年前相比,拉萨的城市在发展,市容也在改变,看起来更加的干净整洁!来大昭寺和布宫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加了。我对藏文化也多了那么一丁点的了解,对于我们生活于世俗的普通人来说,藏文化是神圣且神秘的,佛教与政治,汉藏历史渊源每一个都是宏大的课题!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珍贵的古迹,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我和母亲</span>偶尔蹭一蹭旁边导游的讲解。除了惊叹不已,睁大眼睛匆匆的多飘上一眼,走一圈下来,记住了多少东西,了解了多少内容,背后的人物故事?后面还有人要参观,后面需要时间去慢慢了解。</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就在这里,不因谁的了解而改变,布达拉宫就在这里,还是那样雄伟地屹立在玛布日山上,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历史的长河冲积出了藏区这块丰饶的精神物质文化遗产,给全世界和人类完好地留存在了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这个照片的场景是在八廓街头,一个藏族老太太拉住一个内地来的和尚的珠子,嘴里用藏语不停地念叨着什么!和尚对老太太微笑着,老太太似乎在问侯和尚,和尚双手合十施礼回应!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语言,完全陌生的两个人,只因为同一个信仰,一串佛珠,此一刻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文字去形容信仰的力量,去形容佛教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去信仰他,皈依佛门!</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中国人(多指汉族)没有信仰!我也是没有信仰,但我去佛堂对菩萨也会拜,到清真寺也会拜,在祖宗坟前也会拜。也许是不知道信什么好,信什么都解决不了现实问题!那么其实人是带着目的去信的。难道宗教还规定不能带着目的去信的吗?这是个哲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也看到信与不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出家人可以娶妻生子,我在罗布林卡看到内地来参观的年轻和尚也用佳能专业相机在拍照片!扎基寺的和尚用二维码收善款,闲暇时拍抖音!色拉寺的和尚不想吃寺内的饭,自己花钱在附近的饭店吃。塔尔寺的和尚将奥迪A 6小汽车开进了寺院停车场!</p><p class="ql-block">这些场景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出家修行的人的印象,但我认为这也是时代在进步!时代在进步不代表宗教也在进步,阿富汗的塔利班,前些年很猖狂的lSlS恐怖组织。这些受宗教思想影响的组织。难道他们不是在倒退着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思想家国学大师胡适对佛教持批判态度。</p><p class="ql-block">胡适认为佛教徒根本立场是“迷信”“尽管</p><p class="ql-block">摆出科学分析的架子,说什么七识八识,</p><p class="ql-block">百法五百四十法,到头来一切唯识的心理</p><p class="ql-block">学和因明的论理学都只是下流的陀罗尼迷信的掩眼法!其实迷信咒术,崇拜生殖器,与七识八识有何交涉?与百法五百</p><p class="ql-block">四十法又有何交涉?</p><p class="ql-block">在胡适看来,佛教传入中国,结果造成了</p><p class="ql-block">“懒惰不长进的东方文明“和“懒惰怕事不</p><p class="ql-block">思进取的民族性,佛老思想妄想成佛成</p><p class="ql-block">仙、长生不死,云里来、雾里去,眼睛</p><p class="ql-block">只盯着天上,却忘记了地下,这种懒惰</p><p class="ql-block">的空想主义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思想根源。</p><p class="ql-block">胡适提倡科学,认为佛教宣扬的转世轮回</p><p class="ql-block">和六神通均为古印度迷信思想,批评佛教</p><p class="ql-block">出世的观念是“消极的缩头主义”是“退缩</p><p class="ql-block">懦夫“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并不是所有的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都赞同胡适的看法,而胡适是站在一个民族需要物质条件,发展科学的立场上提出这个关点的,从这一立场上去理解我认为胡适先生是对的!宗教往往伴随着政治,依附于政治,政治家们也需要巩固某一团体,同时方便控制和治理一方民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加入某种信仰可以让百姓的生命得到保护,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现在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宗教思想并不科学,也经不起深入推敲。但是宗教信仰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众生个人而言可以作为教育别人的道德准则,对自己起到了精神指引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出来八天,重心都放在了参观景点上,交通出行的时间安排的刚刚好,住宿基本上都是在平价酒店里住着!</p><p class="ql-block"> 青海西藏特色美食其实挺多的,不知道是因为高反身体不是那么舒服影响味口,还是不习惯这边的饮食,母亲对西宁所有的拉面都带麻辣表示不满!</p><p class="ql-block"> 在拉萨吃了一顿印度餐,也没有讨到她老人家的欢心。主要是不想我多花钱!倒是早上的自助餐比较符合她的标准,不需要考虑计算费用的问题,而且选择还多!</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西宁的几天,小吃其实蛮多的,满大街的拉面,手抓羊肉,烤肉串。油炸馓子,煎饼干果之类,时间不够吃不完...手工酸奶好吃又便宜,我和母亲每天二瓶。这边的物价相比海南真的是低很多,实然感叹国家大有大的好处,可以在上海挣钱来西宁花怎么都是富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没体验到拉萨藏餐的美味,藏餐主要是以牛羊肉耗牛肉,及内脏,糌粑,藏面,灌肠,酥油茶,青棵酒,外地人也许会不习惯,在拉萨宇拓路吉彩美食街有一家"铜锅耗牛肉"生意火爆,需排长队!适合年轻人去,吃的也就是那种氛围!在拉萨大街上还是川菜馆居多,我带母亲去吃川菜她就开心!</p> <p class="ql-block"> 拉萨清真大寺的门口到下午就形成了一个集市,也没见到城管,摊贩很自觉地把东西放路边,一摊挨着一摊,中间留出三米宽的一个人行通道。这里可以吃到手工耗牛酸奶,酸奶冰淇淋,凉皮,烤饼,烤肉串……我是什么都想她尝尝,老人也就带了一张嘴,吃不了多少东西。</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午11点半左右从布达拉宫后山出来,最重要的景点参观完了,西藏之行也圆满结束了,下午4点15分飞昆明的飞机!时间刚刚好!晚上6点35分到达昆明长水机场!</p> <p class="ql-block">第九天,昆明</p><p class="ql-block">为了不浪费任何出来的时间,第二天带着母亲在昆明民族村和滇池玩了一天。晚上飞海口,整个旅程算是完美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带母亲去旅行,头尾九天,母亲在七十三岁的晚年,经历那么多的人生第一次,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那些修建天路,高原机场的建设者们,感恩祖国,处在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团结和谐,让我实现了这个重要的目标,也为自己作出这个小冒险又正确的决定而感到开心!</p><p class="ql-block">在回程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说布宫那天又倒下了一个,(缺氧,体力不支,不是死了)是一个年轻女性,被救护车抬走了!我就佩服母亲的身体还硬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路上我经常注意母亲的身体状况,我看她还很利索,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同时我也发现她比以前唠叨,反应比较迟钝,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机灵!人总归是要老的,我只希望在她还没有进入到更老的状态前帮她实现一些快乐吧。对于没上过学的母亲来说,不管这个旅行的过程她收获了多少,懂得了多少,意义有多大?我想如果今天没有行动,后面还有多少次机会出去?还能不能扛得住高原的环境?我为母亲感到庆幸。为自己实现了这个愿望而庆幸!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它,它就不会发生,有些发生过的事情,如果你不去记录,也等同于没有发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