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的写意卷轴画

饶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仅仅百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的落后农业国。许多晚于九零后出生的城市年轻人,也许还没有亲身见识过昔日东方农业大国的传统农村面貌及不了解,有五千年古老农耕文明的中国农村的社会、文化、精神、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典型特点,更遑论南北不同地域、民族的农村,存在巨大的差别和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其实,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就是能帮助你剖析、回答上述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 一叶知秋,一花一世界。走近、游览和去生活体验和顺古镇,想必,就可感受那种穿越历史空间的奇妙!通过和顺古镇这面青铜古镜,定可以帮助你了解中国古代农村、农业、文化和社会、教育和宗教、乡村自治和宗法礼教,以及农耕文明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解剖麻雀,小中见大,举一反三,和顺古镇的历史变迁,社会百态和文化积淀,是一部云南农村知识的“辞海”。从某种意义看,和顺古镇现在的基因,可追溯其五百年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脉络。如果不走学者的研究路线和范式,我们还能以亲历者的心理和认知,下车伊始走马观花地体验、感知,以及用类型化的比较方法去解构、归纳和推理,这样不用大费周章,我们也能简单地切入进和顺古镇。</p><p class="ql-block"> 极简的方式,我们不妨用审美的眼光,娱乐的心态—— 诗情画意,去浏览来自和顺古镇——非新闻非专业的——手机随拍和文艺作品,通过这些今秋时节和顺古镇社会、自然、名胜古迹的一个个摄影、观感画面,来拼凑和复制一个中国南方边陲侨乡—— 多民族混居的现代与传统和谐糅合的和顺古镇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位广州谢小乐美友给我留言:“拍照记录下来的风景总是要比文字更有感染力……”。 我颇有同感,后面的文字,就用一组和顺古镇田园生活的手机随拍照片呈现……但愿照片比文字精彩!</p><p class="ql-block"><br></p>